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① (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②?(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本题解析:
小题1:A.奇:意动用法, 认为……惊奇,C.诛:诛杀,D.弛:松弛。
小题1:A.代词,代李迪 /表祈使,当,可。? B.代词,代亡卒/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以何”的倒装,用 / 用来?。D.都是竟然。
小题1:①说的是李迪有才情, ④、⑤与“胆量非凡”无关,删除BD选项,
小题1:A.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C.“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皇帝。
小题1:(1)本题考查对于文言文句子的断句能力。注意一些虚词如“者”“也”“之”等。
(2)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第⑴句注意“向”、“ 殆”“ 过”等词的落实,第⑵句注意“许”、“然” “壮”等词的落实。
【附:参考译文】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违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 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里,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因为有其他名义赖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漱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以其无礼于晋
B.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敛货财以送其行
C.焉用亡郑以陪邻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死生,昼夜事也 子曰:“隐者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小题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②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小题2:本段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小题:①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②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
小题: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们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单凭主观愿望,就会弄巧成拙。
本题解析:
小题:见译文
小题:无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种的禾苗长不高,便到地星去拔高,累得疲惫不堪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于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金融百货公司”过时了吗?
? 董玉华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分分合合,似乎也有一个魔咒在左右着它。最近花旗银行有意“瘦身”,将其困难重重的投行业务和消费者金融业务从全球商业银行运作中剥离出去,再次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似乎永远都不会有答案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银行业务模式是最好的?
金融危机之前,花旗银行一直通过并购构筑一个多元化的业务经营体系。它通过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由一家以商业信贷为主的专业化金融机构,转变成为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业务为一体的全能型金融集团。但是,投资银行的运作模式与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有很大不同。在金融危机中,花旗投行业务的巨额亏损更是严重危及了其商业银行业务的经营和公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花旗银行将其投行和消费者金融业务剥离出去,把证券经纪业务与摩根士丹利公司合并,这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是一个明智之举。
从历史上看,以德国银行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模式,一直实行混业经营,而美国银行则经历了混业经营—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历史变迁。
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之前,美国银行业是实行混业经营的。由于人们普遍将经济大萧条和金融危机归咎于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美国在1933年颁布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严格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相分离。这种严格的分业经营的模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从80年代初开始,又出现混业经营的迹象,到90年代中后期,美国金融业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混业经营,特别是《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出台,标志着分业经营模式在法律上已结束。
那么,这次花旗银行的“瘦身”,是否意味着美国银行业又要从混业经营重新回到分业经营的时代?是否意味着像花旗银行这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金融百货公司”已经过时了呢?
应该说,目前还不能作出这样的判断。
一方面,应该看到,混业经营的内在动力和需求没有改变,混业经营仍然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可以说,金融危机并不会改变未来银行业的根本发展趋向,只会促使银行更加稳健审慎地经营。
另一方面,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由美国次贷危机直接引发的;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的传导,则是因投资银行过高的财务杠杆效应引发了金融衍生产品链条断裂造成的。金融危机确实暴露出投资银行的内在缺陷,也反映了金融市场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但是,这次危机的成因,与上世纪大萧条时期商业银行直接贷款给投资银行有很大的不同,对银行业分业经营的监管要求还不是那么迫切。
尽管如此,这次金融危机也使我们认识到银行开展稳健经营的极端重要性,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关系到一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混业经营、综合化经营、多元化业务格局并没有变,但银行过分追求“金融百货公司”、“金融超级市场”的模式,客观上容易造成主业不突出、比较优势不明显的经营局面。一家银行应该构筑核心业务突出、适当发展多元化的稳健审慎的经营战略,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选自2009年1月22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金融百货公司”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2.对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目的的分析概括,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金融百货公司属于银行建构中混业经营的模式,是银行业中一种多元化的业务经营体系,与这种经营模式相对的是分业经营。
B.金融百货公司可以是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业务为一体的全能型金融集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C.金融百货公司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由美国次贷危机直接引发的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目前银行业混业经营、综合化经营、多元化业务的格局。
D.金融百货公司属于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它与投资银行的运作模式有很大不同,投行业务的巨额亏损会严重危及商业银行业务的经营。7.
E.分析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分合合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背景,引导人们思考并探讨金融危机中的银行体制,回答“什么样的银行业务模式是最好的” 。
F.对最近花旗银行有意“瘦身”给予肯定,指出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这一做法是明智之举,值得采用混合经营模式的银行认真地学习和借鉴。
G.我们既要认识到“金融百货公司”在银行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也要看到它的问题和不足,构筑核心业务突出、适当发展多元化的稳健审慎的银行经营模式。
H.提出银行过分追求“金融百货公司”、“金融超级市场”这类经营模式的问题与弊端,主张以积极的态度改变银行主业不突出、比较优势不明显的经营局面。8.
I.花旗银行是一个多元化的业务经营体系,目前它已成为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业务为一体的全能型金融集团。
G.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以后,美国银行业长期实行分业经营的模式,这与当时美国人对引起经济大萧条和金融危机的原因的认识有很大关系。
目前的金融危机的成因与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的成因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银行业分业经营的监管还不是十分迫切。
银行开展稳健经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关系到一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9.
花旗银行将其投行和消费者金融业务剥离出去,把证券经纪业务与摩根士丹利公司合并,这意味着美国银行业将要回到分业经营的时代。
从历史上看,德国银行的发展比较稳定,一直实行混业经营,没有像美国银行那样经历了混业经营——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历史变迁。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和《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都以法律的形式严格限制着美国银行的经营模式,这不利于美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因为投资银行财务杠杆效应过高,因此,有效地控制投资银行过高的财务杠杆效应,就不会爆发金融危机。
参考答案:1. D
2. C
3. A
4. B
本题解析:1.“金融百货公司”是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为一体的全能型金融集团,不宜说成“属于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
2.文章的目的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金融百货公司”这种经营模式的认识,一是构建银行运营模式应采取“稳健审慎”的态度。此外,其他三项中有些内容不符合原文意思,如A“回答”什么样的银行业务模式是最好的,B中“花旗银行有意瘦身”“值得采用混合经营模式的银行认真地学习和借鉴”D中“主张以积极的态度改变银行主业不突出、比较优势不明显的经营局面”等
3.注意文中的限制短语“金融危机之前”
4.A项中“这意味着美国银行业务将要回到分业经营的时代”推断错误;C项中“这不利于美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的推断没有依据,这两个法案都是根据当时的需要颁布的,目的是为了美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D以偏概全,“投资银行财务杠杆效应过高”是这一次的原因,文中并没有说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只有这一种情况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16分)
嵇先生鑘?[明]张大复
①庆符令嵇先生鑘,清强有守。
②初试如皋,以盐使者牒,掣监仪真。故事:掣者至,燕饮月余,箧肥乃去,则藉手报使者。先生往还才六日,徒手归报。御史面誉之,心衔之矣。
③遂改知安乡。人或尤之,先生曰:“吾少贫。吾母以缝纫衣我。挟策诣熟,线溪①新故属也。后婚,当亲迎。念所著履故敝,假他鲜履著之。吾父见,让曰:‘若耻履敝,吾耻耻敝履者。’遽解去,蹑故履往。吾失欢上官以归,故履尚在也。”
④嗟夫!世固有为令抗御史者,自遂其性为务,至有上官所不能堪。直名高耳!嵇先生不易其志,抗御史之所不言,人莫闻知。故足重也。后补庆符,年五十七,诡引年律②以老。
⑤陶会稽曰:“先生尝云‘令威威所事也。监司部刺史,持法诇③刺以威我,故威吾所威者。五达之市,三户之校,心评口誓,其为监司部刺史多乎哉!令谨事吾民,不胜事也,其曷敢不威?’予读其言凛凛矣!”
⑥再补庆符,行诣京口,舟几覆。有巨艘拯之。其人曰:“如皋令君耶?”以其徒拜樯下。曰:“德公无以报,天乃假此手于此!”
⑦斯非自威之取效也哉?
【注】①线溪:针脚。?②年律:年岁。?③诇:侦察、刺探。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故事:掣至者,燕饮月余?(?)?(2)线溪新故属也?(?)
(3)直名高耳?(?)?(4)行诣京口?(?)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以盐使者牒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B.箧肥乃去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C.有巨艘拯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世固有为令抗御史者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若耻履敝,吾耻耻敝履者
(2)德公无以报,天乃假此手于此
小题4:根据文意,“刺史之威”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自威”源于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5:本文运用了多种手法刻画嵇先生的形象,请择其一种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按惯例、按旧例?(2)连接?(3)只?(4)到……去,前往
小题2:B
小题3:(1)你觉得鞋子破旧很可耻,我却认为以穿旧鞋为可耻的人是可耻的。
(2)(我们)感激先生的恩德却没有办法报答,上天原来是通过这件事借它的手(来让我们报答您啊)!
小题4:持法诇刺?谨事吾民
小题5:(1)对比手法。如第一段中将嵇鑘“徒手归报”与惯例中“燕饮月余,箧肥乃去”进行对比,突出嵇先生的敢于反抗官场恶俗、清廉自守的高尚品行。
(2)语言描写。如第五段引用嵇先生自己谈论“令威”的话,显现出 嵇先生正气凛然、以民为本的形象。
(3)侧面衬托。如文末叙述船民对嵇先生的感激,从侧面写出嵇先生谨事其民,因而深受百姓爱戴。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实词的含义。对于实词不能孤立的解释,要依照语境、词性理解。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一定要强化记住。
小题2:本题考查理解虚词的含义。A凭借/介词,把;B副词,才; C代词,他/放在表时间的词之后,补充音节,无义;D动词,做/介词,替、给。
小题3: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语句通顺,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1)若、耻、敝;(2)德、无以、乃、假。
小题4: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本题找到答题区域,在文中第⑤段中“监司部刺史,持法诇③刺以威我”,“令谨事吾民,不胜事也,其曷敢不威?”依照这两句话可以组织答案。
小题5: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分析。文中运用了多种手法刻画嵇先生的形象,对比手法、侧面衬托、语言描写。在回答时要首先回答出手法,然后从文本中找出具体的事例分析,要言之有理。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一词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