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①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②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③邈慨然复起就道?④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 ⑤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⑥邈愤,诋毁甚力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22分)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师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惧诸侯,安居而熄天下”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小题1:对下列各句划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吊:悼念死者。
C.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绝:穷尽。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来:使……到来,招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3分)
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不听,使屈匄师师伐秦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孟子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D.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为下面文段断句。(4分)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3分)
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3分)
3、阅读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章邯狐疑,阴使侯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将军孰计之。孰:仔细、周详
B.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竟:竟然
C.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期:约定
D.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涕:眼泪
小题2:下列各句子中,不属于章邯背叛秦国原因的一句是(3分)
A.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B.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
C.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
D.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高三天不见长史欣,长史欣很害怕,赶紧返回部队,却不敢走来时的道路,因为
他担心赵高派人追杀他。
B.陈馀给章邯分析说:赵高平素谄媚二世,受二世宠信,但秦国危急,也怕二世诛杀
他;所以赵高会利用法律杀章邯而求得自保。
C.陈馀送给章邯的信中说 “上天灭亡秦国,不愚昧的人都知道”,目的是劝章邯保全自己。
D.章邯第二次派人见项羽,想要订立盟约。项羽因为粮草不足,而最终同意结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
?
(2)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间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世,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捍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敢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6、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间走南归走:逃跑
B.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称:称颂
C.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报:答复
D.当其意者无几人当:适合
7、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欲以客往赴秦军
B.由是益与时不合虽与府吏要
C.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D.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常大饮而醉,与时不合,但他志向高远,视世俗的小功名为粪土。
B.石曼卿是个很有远见,且敢于进谏的人,他在国家太平时期仍留心边事,主张练兵于平时,防患于未然。
C.作者在刻画石曼卿的性格特征后,再回头叙写石曼卿一生的重要事迹。石曼卿能文能武,且生逢其时,深得重用,可惜只活了四十八岁。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一生做事追求大节,不悖于理。他写的文章遒劲刚健,正像他的为人。
9、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分,其中(1)4分,(2)六分)
(1) 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
?
(2) 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
?__?
10、小题5:断句:3分
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一词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