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①往来山水间,时人莫测也? ②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 ③亲策治道,嘉悦其对 ④至则单舸往谕? ⑤则厉声叱骂之? ⑥遂共扶舁之而去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1)您以后一定会在世上知名的,然而却不能正常地死在房屋里,如今你能跟随我一同出去游历吗?
(2)贼寇同情他的诚心、孝心,准许他用羊皮缝起来包裹着他父亲的尸体,(彦达)背着他父亲的尸体离开,方能回去埋葬在禾山 。
(3)以后成功了,希望不要用世俗的事来牵累我,那样就很好了。
本题解析:
小题1:靖:被平定。
小题1:③是皇上对他才能的赞许 ⑥ 是说海寇把王性常用木杖抬着离开增城。
小题1:“他未割断凡俗的缘分”不是因“卜筮”而得知,从“吾固知之”可判断。
小题1:(1)大意1分,当、终、从 各1分;(2)大意1分,悯、缀、归各1分;(3)大意1分,幸、见、累各1分。
参考译文:
王纲,字性常,还有一字为德常,弟秉常、敬常,都因文学而知名于世。性常尤其擅长相面看人,文武双全。年少的时候,和永嘉的高则诚、同族的元章关系不错,经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当时的人们都不理解他们。
元末的时候,曾带着母亲到五泄山去逃避兵祸,有一位道士晚上前来投宿,性常对他的气质和面貌很惊异,很尊敬地对他说:“先生一定是得道的高人,请把你的姓名告诉我。”道士说:“我是终南山的隐士赵缘督。”和他说到第二天天亮,于是道士传授给他卜筮的方法。
并为性常算了一卦。说:“你以后一定会在世上知名的,然而却不能正常地死在房屋里,如今你能跟随我一同出去游历吗?”性常因为有老母需要赡养,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道士笑着说:“你和凡俗的缘份还没有割断,我本来很清楚。”于是就离开了。
诚意伯刘伯温地位低微的时候,常常去拜访他。性常对他说:“你确实是辅佐皇上成就大业的人才,然而看你的面貌稍有不称心如意的地方,应该宽厚待人,严于律己。我的爱好在于山水之间;以后你成功了,千万不要用世俗的事来牵累我,那样就很好了。”后来刘伯温终究还是在朝廷上举荐了性常。洪武四年,按文学科优秀人物的身份召到京师。当时,性常已经七十多岁了,可是牙齿、头发和他的精神面貌就像少壮年一般。皇上向他询问了一些情况,感到很奇异,亲自又向他询问治理国家的办法,对他的回答很满意,拜他为兵部郎中。没多久,潮州老百姓的叛乱没有被平定,于是提升他为广东参议前去督办兵粮。
他对自己的亲人们说:“我的性命就在这次远行中终结了吗?”于是写信和家人告别,带着他的儿子彦达一同远行。到了之后就驾着一只小船前去劝降,潮州老百姓都深受感动,都低头认罪,他从此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回到增城以后,遇到海寇曹真前来偷袭,海寇鸣鼓呐喊突然赶到,堵住性常乘坐的船只,请求性常做他们的统帅,性常向他们讲明叛逆归顺的祸福利害,可海寇不听从,于是先生厉声训斥他们。海寇把先生用木杖抬着离开了增城。贼寇专门为性常设立了位子让他坐,每天围着参拜,不停地请求他做他们的统帅。性常对此大骂不已,于是遭到贼寇的杀害。
当时彦达也跟随着来到海寇的营中,他在旁边哭骂着,只求一死。贼寇打算把他一块杀掉,可贼首说:“父亲忠诚,儿子孝顺,如果杀了他不好。”后来给他饭吃,他看都不看。贼寇同情他的诚心孝心,准许他用羊皮缝起来包裹着他父亲的尸体,彦达背着他父亲的尸体离开,方能回去埋葬在禾山。
洪武二十四年,御史郭纯才详细地把这件事呈报给朝廷,朝廷在他死去的地方建立了祠庙,并把彦达录用为官。彦达很为父亲因忠诚而死感到悲痛,一直亲自种地来养活母亲,粗衣淡食,终生没有做官。性常去世的时候,彦达当时才十六岁。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①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②。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③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等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虞常等谋反匈奴,欲杀卫律。缑王尝私见张胜。单于怒,欲杀汉使者,或曰:“宜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④,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武益愈,单于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⑤,羝乳乃得归。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节选自《汉书》卷五四列传第二四李广苏建传)
[注]①栘yí中:厩名。②汉使,指从前扣押的十多批汉朝使臣。③旄节,古使臣信物,以竹为杆,上饰牦牛尾。④受辞,审讯。⑤北海,今俄国贝加尔湖。羝,公羊。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厚:向来交情深厚。
B.绝不饮食。天雨雪…… 雨雪:下雨降雪。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岳父。
D.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决去:坚决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B.①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②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①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D.①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武的爱国气节的一组是
[? ]
参考答案:1.A
2.A
3.D
4.B
5.(1) 你身为汉臣,不顾念朝廷恩典、君臣信义,反叛君主,背弃亲友,在蛮夷做投降的俘虏,我怎么会见你?
(2)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东西,蒙受世俗尘埃的玷污呢!
(3)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玄宗在东都,酉甫②五风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德秀益知名。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③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源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④。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新唐书·元德秀传》
注:①擢第:登第,单进士。②酉甫:音pú,合聚饮食。③笥:音sì,盛衣物的竹器。④饫:音yù,饱。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惠政惠:仁慈
B.德秀自乳之乳:喂养
C.益请格虎自赎格:击打
D.吾当坐,不及余人坐,受牵连
小题2:下列对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为国为亲,忠孝两全。
B.许之矣,不可负约——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C.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袄——宽厚不羁,不论贵贱。
D.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豁达自任,志向高雅。
小题3: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A.元德秀不忍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去京城入试。母亲去世,他服丧期满,任南和县尉,后升任龙武军录事参军。
B.元德秀为官所得俸禄全部用于抚养孤独无依的人,任满的时候,他是赶着柴车离开的,他死的时候,家中只有最起码的生活用具。
C.元德秀在陆源为官定居的时候,纵情山水,常弹琴、喝酒、写文章以自娱。
D.元德秀任鲁山县令时,不怕获罪,批准一个被关押的盗贼杀虎自赎。
第II卷(非选择题? 76分)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4分)
?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2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我不幸生活在风气颓败的社会中,不感到羞耻的事是结识了元紫芝呀。(“衰俗”1分,“所不耻”1分,判断句1分,通顺1分)
(2)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的。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D项坐是获罪的意思。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A.此句表现的是人物对母亲的孝顺。
点评:这种题型虽然不是高考题型,但是却要求考生不但要看懂选项中的几个句子,还要分辨出它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性格。
小题3:试题分析:C 元德秀并未在陆源为官。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4: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落实“衰俗”“所不齿”、判断句各1分,句意1分
(2)这个句子中落实“微贱”、“当”各1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是河南府河南州县人。年轻时就死了父亲,对母亲十分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左右,就亲自背着母亲进了京城。考上进士后,母亲去世,他守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守护,饭食中没有盐和醋,睡觉时没有什么垫在身下。服丧期满,因为贫困而调到南和县任县尉,治理期间有好名声。
元德秀没有来得及在母亲健在时娶妻,就不肯结婚。有人认为他不可以断绝了后代,他回答说:“我哥哥有儿子,我的先祖可以得到祭祀,我干吗还要娶妻呢?”当年,他哥哥的儿子在襁褓中就死了母亲,又没有钱请奶妈,德秀就亲自喂养他,等到侄子能吃饭了才停止喂养。侄子长大后,将要为他娶媳妇,家里十分贫穷,才自己请求任鲁山县令。在此之前,他因为从车上掉下伤了脚,不能快步行走拜见,但是太守却以贵客的礼节对待他。有个小偷被关押在牢里,当地正碰上老虎作恶,小偷请求打虎赎身,元德秀答应了他。有个官吏对他说:“那是小偷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要受到牵累吗?”元德秀说:“我已经答应了他,不可以背弃约定的事。如果有所牵累,我应当定罪,不牵连到别人。”第二天,小偷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而感叹。
唐玄宗在东都时,在五凤楼下设宴,命令三百里内的县令、刺史都要拿出歌曲到他那里汇集。当时人们都传言皇帝将要排出优劣,施加赏罚。只有德秀带了演员几十个,集体唱一首叫《于蔿于》的歌,《于蔿于》是德秀所创作的歌。皇帝听到后,十分惊奇,赞叹说:“唱的都是贤人说的话呀!”对宰相说:“河内府的百姓恐怕都生活在苦难中吧?”于是罢免了太守,元德秀更加出名了。
元德秀所得到的俸禄都供给那些孤儿吃饭穿衣。(后来)竹筐里带着绢一匹,赶着一辆柴车离任。他家里不造围墙,不用钥匙,也没有仆人小妾。碰上荒年,有时揭不开锅。他喜欢喝酒,悠然地弹着琴来自娱自乐。元德秀擅长于写文章,曾经写了一篇《蹇士赋》来比况自己。房琯每次见到元德秀,总是叹息说:“只要看到元紫芝的面貌,就会把人的名利之心洗涤干净。” 苏源明也常常对别人说:“我不幸生活在衰败和庸俗的环境中,但我不感到耻辱的,是因为我结识了元紫芝呀。”
元德秀在天宝十三年去世,死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和舀水的瓢一类东西。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 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②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杜牧》
【注】①薄施尘露:效绵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②进士: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善属文 属文:阅读分析文章
B.侍郎以峻德伟望 峻德:品德高尚
C.扬眉 掌,共读一卷文书 扬眉:眉飞色舞
D.更否,则请以赋见还 更否:还觉得不行的话
2.选出对加点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1)侍郎以峻德伟望 则请以赋见还(2)然敬依所教 多焚所为文章
A.两个“以”作用相同,两个“所”作用不同。
B.两个“以”作用相同,两个“所”作用也相同。
C.两个“以”作用不同,两个“所”作用相同。
D.两个“以”作用不同,两个“所”作用也不同。
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
(2)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
(3)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
参考答案:1.A
2.C
3.(1)侍郎您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为明智的君主选拔人才,我不敢不效绵薄之力。(2)读书人中大多说杜牧粗疏旷达,不拘泥于细节,然而我尊敬地依照您所指教的,不敢再改变。(3)认识他的人把他和杜甫相比,把他们称作“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
本题解析:1.A(A中“属文”应为连缀字句,即写文章)。
2.C(两个“以”,前为介词,表凭借;后为介词,把。两个“所”均为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
3.无
附译文: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擅长写文章。当初考试没有及第时,来到京城,当时的主考官是侍郎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向他报告说:“侍郎您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为明智的君主选拔人才,我不敢不效绵薄之力。刚才遇见十几个文人进士,眉飞色舞,非常高兴地在一起读一卷文书,看他们读的文书,竟然是进士杜牧的《阿房宫赋》。杜牧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于是拿出文卷朗诵它,崔郾听了大加赞赏。吴武陵说:“请求您给予这个人状元。”崔郾说:“已经有人了。”吴武陵说:“如果不行,就请求及第第五名。如果还觉得不行的话,就请求把见到的赋返还。”吴武陵的言辞面容激动严厉。崔郾说:“读书人中大多说杜牧粗疏旷达,不拘泥于细节,然而我尊敬地依照您所指教的,不敢再改变。”后来崔郾又举荐他为贤良方正科。沈传师上表举荐他做江西团练府巡官。又做了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被任命为侍御史,多次升迁到左补阙,历任黄、池、睦三州的刺史,以考功郎中的身份负责起草诏令,升迁为中书舍人。杜牧刚强正直,有奇异的节操,敢于议论朝廷的大事,指斥弊端尤其严厉。死时五十岁,临死前自己撰写墓志铭,把自己所写的文章大多焚烧。他的诗作感情豪迈,言语大多惊人。认识他的人把他和杜甫相比,把他们称作“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