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3-15 16:14:34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对下面虚词“于”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 ]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托遗响于悲风 A.①②③④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B.①②③④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 C.①②③④意义相同,用法不同 D.①②③④意义不同,用法相同
2、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 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缙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①。 ?甲申②,梦天帝赐之黄冠③,乃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其子曰眉。每日樵于山中,置书担上,休担则取书读之。中州有吏部郎者,故名士,访先生。既见,问曰:“郎君安往?”先生答曰:“少需之,且至矣。”俄而有负薪而归者,先生呼曰:“孺子,来前肃客!”吏部颇惊。抵暮,先生令伴客寝,则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诘朝④,谢先生曰:“吾甚惭于郎君。”或出游,眉与先生共挽车,暮宿逆旅,仍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诘旦,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 ?戊午,天子有大科⑤之命,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⑥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时征士⑦中报罢⑧而年老者,恩赐以官。于是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众皆出城送之。及卒,以朱衣黄冠殓。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 (选自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有删节) 【注释】①媕婀(ān’ē):曲意顺从,圆通处世。②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是年李自成破北京,清兵入关。③黄冠:道士的冠。后文的“朱衣”指道士服装。④诘朝:明晨。⑤大科:取士之科,其科目由皇帝到场临时决定。⑥舁(yú):抬。⑦征士:旧称被皇帝征招过的隐士。⑧报罢:没有录取。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孺子,来前肃客 揖拜 B.吾甚惭于郎君 羞愧 C.固辞,有司不可 推辞、拒绝 D.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 指责 2.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傅山先生“有气节”的一组是(?) ①不肯少与时媕婀 ②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 ③抵暮,先生令伴客寝 ④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 ⑤而眉以病先卒,固辞 ⑥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 ⑦诏免试,许放还山 ⑧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⑥⑧? D.③④⑤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看到明朝末年那些达官贵人多贪腐作恶,傅山先生非常气愤。清朝入主中原后,傅山先生做了道士。 B.傅山先生的儿子傅眉非常勤奋,每天利用上山砍柴的间隙博览群书,但是他的学问还是被中州的名士轻视。 C.经名士举荐,傅山先生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朝廷赐给他中书舍人的官职。? D.傅山先生死后,是按照道士的丧葬仪式安葬的。他一生只写过一部著作,叫《霜红龛集》。 4.断句 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太史公《屈原传》赞曰:“悲其志。”又曰:“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志也为人也论屈子辞者其斯为观其深哉文丽用寡扬雄以之称相如然不可以之称屈原。盖屈之辞能使读者兴起尽忠疾邪之意。(选自刘熙载《艺概》) 小题2:屈原是哪个时代的人?请写出屈原除《离骚》外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2 分) 小题3:刘熙载认为屈原的作品有哪两个特点?( 2 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①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忽闻窗隙窣窣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 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 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奔而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公方骇,鬼则弯②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弯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也,犬血可破。”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节选自《聊斋志异·妖术》,有删改) 注①禳:祈祷消灾祛邪的祭祀形式。②弯:拉弓。指开弓射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决人生死决:判断 B.阖户挑灯阖:关闭 C.烛之,则纸人烛:燃烧 D.手弓而腰矢腰:腰里插着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乃自卜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将代问之师道之不传亦久矣 C.审视,则土偶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D.皆为犬血模糊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小题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于公任侠勇武的一组是(? )
①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 ②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
③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 ④公方骇,鬼则弯矣
⑤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 ⑥此翳形术也,犬血可破。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
B.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所以,当算卦的人以消灾为由向他勒索钱财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了。
C.于公面对狡诈可怕的纸人、土偶、木偶的攻击,毫不畏惧,奋起搏斗,既表现出大勇又表现出大智。
D.卜人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巫术,丧尽天良地使用各种手段加害于公,但最终都被勇敢的于公破解了。
小题5: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
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3分)
②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节选自归有光《悠然亭记》)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C.?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D.?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视无可置者/置:安放
B.东犬西吠/西:西面
C.客逾庖而宴/逾:穿过
D.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乳:哺育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B.?偃仰啸歌,冥然兀坐/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C.?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D.?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妪,先大母婢也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B.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C.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子面积?很小,破败陈旧,简陋昏暗,都是作者最初对南阁子的切身感受。
B.庭院内兰桂竹木,小屋里借书满架,反映出作者恬淡的心境和高雅的情趣。
C.伯父、叔父们的分家使得院子门庭若市,热闹非凡,一派家族兴旺的景象。
D.陶渊明诗有着一种?恬淡自然的意韵,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
6.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