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3-15 16:20:51 【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募(mù)兵玉砌(qì)沏(qī)茶
B.彻(Chè)底迢迢(tiáo)诏(zhào)书
C.笤(tiáo)帚介绍(sháo)昭(zhāo)然
D.沼(zhǎo)泽驯(xùn)良顺(shùn)从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介绍(shào)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5分)
让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乘车时希望能有个座位,这是无可厚非,坐着毕竟比站着要舒服。但是,也应该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a)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b)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c)他们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而跌倒?车厢内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怎能连古人都不如?面对老弱病残,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1)文中有一个句子由于用词不当造成表意重复,应该删去,它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a)(b)(c)顺序不恰当,应调整为:?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意有缺陷,应为:?


参考答案:
(1)年纪大的(或“老”)(1分)(2)(b)(a)(c) (2分)(3)面对老弱病残,起身让个座,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恺撒、西赛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栩栩如生,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B.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我不知所以地回到自己的部队里。
C.他们咒骂了一阵,但也无济于事,棕色的十字仍清晰留在玫瑰色的墙上。
D.现在这段铭文还依旧赫然在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栩栩如生”是强调活,一般用于人物形象;这里强调复制得像,应用“惟妙惟肖”。)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文句横线上的词语,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是(   )
①青年人不能只凭主观感情     用事,不顾及客观后果。
②“艾青”回到自己家里,却感到是在别人家里     
③三江源发源于青海省,三江之水       了无数中华儿女。
④今年夏天,我国山洪频繁       ,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A.意气做客养育暴发
B.义气作客养育爆发
C.意气做客培育暴发
D.义气作客培育爆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的理解能力。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如:意气昂扬、意气相投。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义气凛然。根据语境可选用“意气”。 养育,培育都有供给某种条件使发育的意思。养育,偏重于抚养;培育,偏重于按一定目的教育和训练。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指某人寄居在他乡。暴发、爆发,二者都有突然发作之意,但配搭的对象有所不同。暴发,自然事变常指山洪暴发,社会事变多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如“暴发户”等,含贬义;爆发,自然事变指火山爆发,社会事变常指革命、战争等。所以选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①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4分)
译文:?
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3分)
译文:?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译文:?


参考答案:(1)躲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了曹达。事情败露应当诛杀,恰逢遇赦只免除了官职。(“所、辄、会、除”一字1分,句子通顺得1分)
(2)于是拿出纸笔——邀请在座的客人们写序,没有人敢担当,到王勃面前时,他爽快应允没有推辞。(“因、当、沆然”一词1分,句子通顺得1分)
(3)认真从事学校的教育,把孝敬兄长的道理反复告诫百姓,头发斑白的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肩挑头顶了(三个分句各1分,重点注意“谨、申”字的解释和两个倒装句的翻译)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辨析并修改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