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3-15 16:21:52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 钱 塘 人 喜 杀 ,日 屠 百 鹅。 予 自 湖 上 夜 归 屠 者 之 门 百 鹅 皆 号 声 振 衢 路 若有 所 诉 鹅 能 警 盗 亦 能 却 蛇 其 粪 杀 蛇 蜀 人 园 池 养 鹅 蛇 即 远 去 有 二 能 而不 能 免 死 又 有 祈 雨 之 厄。 悲 夫!? (取材于苏轼《仇池笔记》)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令坤,磁州武安人。 父伦,少以勇敢隶成德军兵籍,累迁徐州下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世宗以令坤贵,擢陈州行军司马,及令坤领陈州,徙伦许州。罢职,复居宛丘,多以不法干郡政,私酤求市利,掊敛民财,公私患之。项城民武诣阙诉其事,命殿中侍御史率汀按之。伦诈报汀云被诏赴阙,汀奏之。世宗怒,追劾具伏,法当弃市。令坤泣请于世宗,遂免死流海岛。显德六年,为左骁卫中郎将,迁左监门卫将军。宋初,拜磁州刺史,转亳州团练使。乾德四年,改本州防御使,卒。 令坤少隶周祖帐下。世宗即位,授殿前都虞候。俄赏高平之功,为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容州团练使,进本厢都指挥使、领泗州防御使。征太原,为行营前军都校 世宗使宰相郴谷将兵征淮南,俾令坤等十二将以从。谷退保正阳,为吴人所乘。令坤与宣祖、李重进合兵击之,大败吴人。世宗亲征,闻扬州无备,遣令坤及宣祖、白延遇、赵晁等袭之。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骑数百迟明驰入,城中不之觉。令坤继至抚之,民皆按堵。南唐东都副留守冯延鲁为僧匿寺中,令坤求获之,送行在,遂以令坤知州事。由是泰州惧,以城降。 时钱俶受诏攻常、润,围毗陵,反为南唐所败。南唐乘胜遣将陆孟俊逼泰州,周师不能守,孟俊遂进军蜀罔,逼扬州,令坤弃其城。世宗怒,命太祖与张永德领兵趋六合援之。令坤闻援至,复入城守,与孟俊兵战,大败之,擒孟俊,败其将马贵于楚州湾头堰,擒涟州刺史秦进崇。俄命向拱为缘江招讨使,以令坤副之,下寿州。归朝,加检校太尉、领镇安军节度使。世宗乃复幸淮右,次楚州,遣令坤率兵先入扬州,命权知军府事。扬州城为吴人所毁,诏发丁壮别筑新城,命令坤为修城都部署。 宋初,移领天平军,加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太祖亲征李筠,诏令坤率兵屯河阳。及泽、潞平,还京,锡宴令坤等于礼贤讲武殿,赐袭衣、器币、鞍勒马有差,以功加兼侍中。又从讨李重进。建隆二年,改成德军节度,充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将赴镇,上于别殿置酒饯之,因勖其为治。 乾德六年,疽发背卒,年四十六。太祖素服发哀于讲武殿,录其子庆朝为闲厩使,庆雄为闲厩副使。令坤有才略,识治道,与太祖同事周室,情好亲密。镇常山凡七年,北边以宁。闻其卒,甚悼惜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迁徐州卜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迁:晋升 B.俄赏高平之功俄:不久 C.俾令坤等十二将以从俾:使 D.命权知军府事知:了解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韩令坤勇敢善战的一组(3分)?(?) ①谷退保正阳,为吴人所乘。令坤与宣祖、李重进合兵击之,大败吴人。 ②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骑数百迟明驰入,城中不之觉。令坤继至抚之,民皆按堵。 ③孟俊遂进军蜀罔,逼扬州,令坤弃其城。 ④令坤闻援至,复入城守,与孟俊兵战,大败之,擒孟俊。 ⑤扬州城为吴人所毁,诏发丁壮别筑新城,命令坤为修城都部署。 ⑥乾德六年,疽发背卒,太祖素服发哀于讲武殿。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令坤少年勇敢,参军后屡立战功,曾担任左骁卫中郎将、左监门卫将军、磁州刺史。 B.韩令坤年轻时在周太祖帐下任职,周世宗即位后破授予殿前都虞侯,冈攻打高平立下战功,晋升为龙捷左厢都虞侯,领容州团练使。 C.南唐将军陆孟俊率军进逼泰州、扬州,后周将军被迫弃城,周世宗震怒,命令赵匡胤、张永德领兵驰援,韩令坤闻讯复入扬州据守,人败陆孟俊。 D.北宋初年随宋太祖征讨天下,屡立战功,官至成德军节度,充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
3、单选题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实词的解释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A.小人之过也必文 ? 过:过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是:这 B.永言配命 ?言:说自伐者无功 ?伐:自我夸耀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也 ?吓:怒斥声众闻则非之 ?非:责怪、反对 D.天与之,人与之 ?与:赞同少仲尼之闻 ?闻:名声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奠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0.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B.技盖至此乎盖:何,怎样 C.技经肯綮之未尝技:技术 D.如土委地委:卸落
|
11.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B.进乎技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因其固然因利乘便
D.善刀而藏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12.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3.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分)
译文: 中学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2分)
译文:
14. 小题5:疱丁解牛的故事谈到"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答: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 越国以鄙远? ② 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 郑既知亡矣? ②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① 且贰于楚也? ② 且君尝为晋君矣
D、① 无能为也已? ②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