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3-15 16:21:52 【

1、阅读题  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
钱 塘 人 喜 杀 ,日 屠 百 鹅。 予 自 湖 上 夜 归 屠 者 之 门 百 鹅 皆 号 声 振 衢 路 若有 所 诉 鹅 能 警 盗 亦 能 却 蛇 其 粪 杀 蛇 蜀 人 园 池 养 鹅 蛇 即 远 去 有 二 能 而不 能 免 死 又 有 祈 雨 之 厄。 悲 夫!?
(取材于苏轼《仇池笔记》)


参考答案:予自湖上夜归/屠者之门//百鹅皆号/声振衢路/若有所诉/鹅能警盗/亦能却蛇/其粪杀蛇/蜀人园池养鹅/蛇即远去/有二能而不能免死/又有祈雨之厄
(每对2处得1分,断错2处扣1分,扣满5分为止,不倒扣分)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钱塘人喜欢杀生,每天要杀鹅很多只鹅。我夜晚从湖上归来,(杀鹅的)屠户门前有很多只鹅都在号叫,声音充满了大街小巷,好像在诉说着什么。鹅很警觉,能够防盗,也能赶退蛇,它的粪便(能够)杀蛇。蜀人在园子里的池塘中养鹅,蛇就会远远离开。鹅有这两项本领却不能免掉一死,再就是人们祈雨时还会杀它来祭祀。悲哀啊!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令坤,磁州武安人。
父伦,少以勇敢隶成德军兵籍,累迁徐州下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世宗以令坤贵,擢陈州行军司马,及令坤领陈州,徙伦许州。罢职,复居宛丘,多以不法干郡政,私酤求市利,掊敛民财,公私患之。项城民武诣阙诉其事,命殿中侍御史率汀按之。伦诈报汀云被诏赴阙,汀奏之。世宗怒,追劾具伏,法当弃市。令坤泣请于世宗,遂免死流海岛。显德六年,为左骁卫中郎将,迁左监门卫将军。宋初,拜磁州刺史,转亳州团练使。乾德四年,改本州防御使,卒。
令坤少隶周祖帐下。世宗即位,授殿前都虞候。俄赏高平之功,为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容州团练使,进本厢都指挥使、领泗州防御使。征太原,为行营前军都校
世宗使宰相郴谷将兵征淮南,俾令坤等十二将以从。谷退保正阳,为吴人所乘。令坤与宣祖、李重进合兵击之,大败吴人。世宗亲征,闻扬州无备,遣令坤及宣祖、白延遇、赵晁等袭之。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骑数百迟明驰入,城中不之觉。令坤继至抚之,民皆按堵。南唐东都副留守冯延鲁为僧匿寺中,令坤求获之,送行在,遂以令坤知州事。由是泰州惧,以城降。
时钱俶受诏攻常、润,围毗陵,反为南唐所败。南唐乘胜遣将陆孟俊逼泰州,周师不能守,孟俊遂进军蜀罔,逼扬州,令坤弃其城。世宗怒,命太祖与张永德领兵趋六合援之。令坤闻援至,复入城守,与孟俊兵战,大败之,擒孟俊,败其将马贵于楚州湾头堰,擒涟州刺史秦进崇。俄命向拱为缘江招讨使,以令坤副之,下寿州。归朝,加检校太尉、领镇安军节度使。世宗乃复幸淮右,次楚州,遣令坤率兵先入扬州,命权知军府事。扬州城为吴人所毁,诏发丁壮别筑新城,命令坤为修城都部署。
宋初,移领天平军,加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太祖亲征李筠,诏令坤率兵屯河阳。及泽、潞平,还京,锡宴令坤等于礼贤讲武殿,赐袭衣、器币、鞍勒马有差,以功加兼侍中。又从讨李重进。建隆二年,改成德军节度,充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将赴镇,上于别殿置酒饯之,因勖其为治。
乾德六年,疽发背卒,年四十六。太祖素服发哀于讲武殿,录其子庆朝为闲厩使,庆雄为闲厩副使。令坤有才略,识治道,与太祖同事周室,情好亲密。镇常山凡七年,北边以宁。闻其卒,甚悼惜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迁徐州卜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迁:晋升
B.俄赏高平之功俄:不久
C.俾令坤等十二将以从俾:使
D.命权知军府事知:了解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韩令坤勇敢善战的一组(3分)?(?)
①谷退保正阳,为吴人所乘。令坤与宣祖、李重进合兵击之,大败吴人。
②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骑数百迟明驰入,城中不之觉。令坤继至抚之,民皆按堵。
③孟俊遂进军蜀罔,逼扬州,令坤弃其城。
④令坤闻援至,复入城守,与孟俊兵战,大败之,擒孟俊。
⑤扬州城为吴人所毁,诏发丁壮别筑新城,命令坤为修城都部署。
⑥乾德六年,疽发背卒,太祖素服发哀于讲武殿。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令坤少年勇敢,参军后屡立战功,曾担任左骁卫中郎将、左监门卫将军、磁州刺史。
B.韩令坤年轻时在周太祖帐下任职,周世宗即位后破授予殿前都虞侯,冈攻打高平立下战功,晋升为龙捷左厢都虞侯,领容州团练使。
C.南唐将军陆孟俊率军进逼泰州、扬州,后周将军被迫弃城,周世宗震怒,命令赵匡胤、张永德领兵驰援,韩令坤闻讯复入扬州据守,人败陆孟俊。
D.北宋初年随宋太祖征讨天下,屡立战功,官至成德军节度,充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D.?知:主持,掌管
小题2:B③⑤⑥不能全都说明韩令坤勇敢善战
小题3:A担任官职错误。
参考译文
韩今坤,磁州武安人。?
父亲韩伦年少时凭着勇敢成为成德军中的一名士兵,几次升迁担任徐州下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周世宗因为韩令坤地位高,提拔韩伦担任陈州行军司马,等到韩令坤兼管陈州之时,调韩伦到许州任职。离职之后,定居在宛丘,多次因不遵循法律干预郡中政事,私自里卖酒求利润,聚敛百姓钱财,官府和百姓全都把他看成祸害。项城百姓到朝廷告状,朝廷命令殿中侍御史率汀查办这件事。韩伦欺骗率汀说他接受皇帝诏书到朝廷,率汀江这件事上奏皇帚。周世宗震怒,追究下来韩伦完全认罪,按照法律应当弃市。韩令坤哭泣着向周世宗请求,于是免死罪被流放到海岛。显德六年,韩伦成为左骁卫中郎将,升迁任左监门卫将军。宋初,韩伦被授予磁州刺史,后来调任亳州团练使。乾德四年,改任本州防御使,平。
今坤年少时在周太祖帐下任职。周世宗即位,被授予殿前都虞侯一职。不久因赏赐他高平战功,升官做龙捷左厢都虞侯、兼任容州团练使,后又晋升本厢都指挥使、兼任泗州防御使。征讨太原时,担任行营前军都校。
周世宗派宰相郴谷带兵征讨淮南,使韩令坤等十二位将令跟随。郴谷退保正阳时,被吴人乘机进攻。韩令坤和宣祖、李重进合兵进攻敌人,大败昊人。周世宗亲征,听说扬州没有防备,派韩令坤和宣祖、白延遇、赵晁等带兵偷袭扬州。韩令坤先派白延遇带领数百精骑黎明时分闯入扬州,城中人没有发觉。韩令坤接着入城安抚,城中百姓全都很安定,生活没有受到打搅。南唐东都副留守冯延鲁假扮成和尚藏在寺庙中,韩令坤将他搜出擒获,押送到皇帝的行营,于是皇帝命令韩令坤主持扬州事务。因为这个原因泰州很害怕,全城投降了。
当时钱俶接受诏书进攻常州、润州,包围了毗陵,结果反倒被南唐军打败。南唐军队乘胜派将军陆孟俊进逼泰州,后周军队不能坚守,陆孟俊于是进军蜀同,进逼扬州,韩令坤弃城逃走。周世宗很愤怒,命令赵匡胤与张永德领兵到六合驰援他们。韩令坤听说援兵到了,又进入扬州城防守,与陆孟俊部队大战,大败敌人,生擒陆孟俊,在楚州湾头堰击败他 的副将马贵,生擒涟州刺史秦进崇。周世宗于是又一次亲临淮右,驻扎在楚州,派遣韩令坤率兵先进入扬州,命令他暂时主持军府事宜。扬州城被吴人毁坏,皇帝下命令征发丁壮另修一座新城,任命韩今坤为修城都部署。
北宋初年,管理天平军,加官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宋太祖赵匡胤亲征李筠,
命令韩令坤率兵驻扎在河阳。等到泽州、潞州平定,班师还京,在礼贤讲武殿赐宴宴请韩令坤等人,赐予他袭衣、器币、鞍勒马,因战功兼任侍中。又跟随皇帝征讨李重进。建隆二年,改任成德军节度,担任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将要前往赴任,皇帝在别殿设置酒宴为他饯行,因为要勉励他治军有方。
乾德六年,后背疽发死去,时年四十六岁。宋太祖身穿白色丧服在讲武殿为其举行哀悼仪式,录用他的儿子韩庆朝为闲厩使,韩庆雄为闲厩副使。韩令坤有才干谋略,懂得治国之道与宋太祖赵匡胤一同在后周任职,两人关系非常好。镇守常山前后共七年,北部边境因为他的镇守得以安宁。常山人听说他其去世,非常哀伤,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可惜。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实词的解释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A.小人之过也必文 ? 过:过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是:这
B.永言配命 ?言:说自伐者无功 ?伐:自我夸耀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也 ?吓:怒斥声众闻则非之 ?非:责怪、反对
D.天与之,人与之 ?与:赞同少仲尼之闻 ?闻:名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过,犯过错,用作动词;B项:言,语助词,无义;C项:全都正确;D项:与,亲附;闻,知识、见闻。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奠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0.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B.技盖至此乎盖:何,怎样
C.技经肯綮之未尝技:技术
D.如土委地委:卸落

11.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B.进乎技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因其固然因利乘便
D.善刀而藏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12.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3.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分)
译文: 中学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2分)
译文:                                  
14. 小题5:疱丁解牛的故事谈到"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译:(1)现在,我是以精神去接触(牛)而不用眼睛去看,(我的)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2)即使这样,每当碰到筯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它难以下手。
小题5: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有掌握了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本题解析:
小题1:技,应为"枝",支脉。
小题2:D,均为连词,表顺承;A一是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一是名词,处所;B,均为介词,一表比较,比,一表对象,对;C均为动词,一是依照、顺着,一为乘着,趁着。
小题3:C只有两种对比,"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错。
小题4:无
小题5:无
译文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 越国以远? ② 焉用郑以陪邻
B、① 郑既知矣? ② 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C、① 且于楚也? ② 且君为晋君矣
D、① 无能也已? ② 且君尝晋君赐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