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向中学生推荐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三十本中外名著。请在你比较熟悉的中外名著(不局限于《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两部作品中,任选自己感兴趣的两个人物(例如保尔?柯察金、孙少平,潘金莲、安娜?卡列妮娜,林黛玉、简?爱……),并以自己感兴趣的两个人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立意自定(3)标题自拟(4)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写想象作文必须有灵活的头脑,活跃的思维。写这类话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想象大胆。人(包括一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活动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束缚着人的思维。而要想使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延伸、人物复活,就应该学会“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刘勰文心雕龙》)凭着想象的神奇力打破时空界限,把不同时代、民族、地域里的人物编织在同一个故事框架中。(2)故事新奇。“故事新编”类想象作文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在“新”字上有突破。考生要在原故事和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大胆地创造性的编写新故事,描写新环境,塑造新形象,表达新思维。叙述视点的选择、情节的设置、结构的安排都要力求“新奇”。(3)描写精细。中学生写想象作文存在“重情节,轻细节”的毛病,其实,作为叙事类的作文,如果没有富于情感和思想内涵的细节描写,往往难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例文]?
边塞奇葩
木兰独坐织机,轻轻叹息:可汗的军贴、阿爷的白发,边境的烽火、亲娘的热泪,肆虐的敌寇、沙场的寒光,献身的将军、流离的百姓。一遍遍,在眼前映现。
昭君青灯孤影,一夜无眠:后宫的寂寥、和亲的艰险、异域的清冷,戍边将士的苦战、无辜父兄的喋血,汉与匈奴血腥的厮杀、两国永久的安宁。一幕幕,频频跳动。
木兰将自己的心愿诉于亲娘。“木兰,你是不是发了疯,怎么说话这样荒唐?”娘一脸惊诧。木兰不听,拉着父亲来到后花园比武较量,终于令老父捋须称赞:“木兰儿啊,你的武艺确实大有长进,可你一个女儿家……”父亲望着木兰,目光中充满了爱怜。
一只孤鸿从后宫飞过,洒下两滴清泪,扇动着沉重的翅膀飞向大漠绝域……
昭君去见汉元帝,令龙颜大惊。汉元帝没有想到后宫之中竟如此窈窕红颜,纵有千般懊悔,也无法改变诺言……和亲的队伍缓缓北上,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漫漫黄沙中,一茎枯草随风飞扬。
木兰改名木棣,见了元帅,领兵西去。燕山脚下胡骑啾啾,朔风之中金柝悲鸣,星月之夜冷光闪烁,经历无数黑云压城的险境,更有金鳞向日的豪情。无数惊心动魄的拼杀,单枪匹马的苦战,胡人再不敢南下牧马。遥遥边境上,猎猎寒风中,绽放着一株黑色玫瑰。
昭君开始了漫长的异域生活。纵有呼韩邪单于的爱怜,也难敌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念亲的愁绪。紫台遥遥,山关无极,大漠空旷,黄昏茫茫,只有昭君能解其中蕴含的孤寂。人在异域他邦,心系“和亲”使命,思乡愁绪,化为皎洁月色,求和情结,凝成胡琴旋律。真情所至,金石为开。呼韩邪“穹庐夜月听悲笳……款塞称蕃属汉家” (款塞:叩开塞门)。
十年后,木兰回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木棣是女郎,传遍大街小巷,人皆惊叹:花将军,乃女中豪杰!
昭君已逝去了,独留青冢向黄昏。多情的琵琶奏出的动人旋律在历史的上空久久回荡,边塞大漠飘溢着栀子花的幽香。从此,大汉、匈奴干戈化玉帛,血脉两相融。
刀光剑影里,木兰尽显巾帼风采;大漠穹庐边,昭君促成民族和解。
两朵奇葩灿然开放,花香馥郁,浸透了悠长的历史。
[点评]作者采用了“双轨式”结构,将两位不同性格女性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分合自如,起结得体。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握人物当时和对后世的影响,挖掘深刻,立意高远。另外,选材详略得当,体现了驾驭材料的能力;语言富有诗意,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与人之间会有多方面的差异;事物与事物即使是同类事物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需要我们客观审视,也需要我们理智对待。实际上,“差异”的存在,反映了生命、生活形态的丰富多样,也带给了人们更多深入认识社会、认识人自身的机会。
既然如此,“差异”又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呢?请以“差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挤”是一种状态,无数人挤在纷扰的城市,挤在狭窄的路上,挤在人口日渐膨胀的世界;“挤”也是一种行为,摩肩接踵是一种“挤”,竞争进取也是一种“挤”。有人说,中国的“90后”无法回避一个“挤”。“挤”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
请以“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试评作文】
一类卷:
挤
放宽心,也就不挤了。
经常看到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当车停站时,拥上许多人,许多人便会觉得挤,难以呼吸,然而一位老爷爷却说,放宽心就不挤了。
是呀!只要放宽心,就能感觉到风轻拂过脸庞。
人在世上,在这纷扰的社会中,不停地挤在狭窄的独木桥上,挤在考公务员的行列中,挤在出国留学的路上,这样的挤不会让你觉得累吗?
为什么总要做那趋之如骛中的一只,你自有你的天地呀!时代在发展,不变的是我们的本性,本着一颗赤子之心就够了,何必去趟那浑水,清者自清,为什么一定要为适应社会而丧失了自我呢?这样的挤不仅会让人窒息,更会让人越来越来脱离本性。有人挤了一辈子,到头来获得了什么呢?当夕阳西下之时,才来感叹自己不应花那么多的时间来挤,应当做些有意义的事时,恐怕为时已晚。如果早些放宽心,你自有你的阳光大道,你走得不是更惬意?
把心放开,不要老想着去挤。或许有些“挤”会让你奋斗,会激发你的斗志。但这样的挤也需要你把心放开,一味着沉溺于竞争,沉溺于不失败的神话,这样的挤到头来也不会给你带来彩虹。适时地放宽心,懂得在竞争之外还有广阔的世界。你的人生也不至于单调乏味,这样的竞争也会显得更有意义。
放宽心,让阳光充满内心,这样的我们走在独木桥上不会觉得挤。我们需要别人挤出向前的自己,这样的挤才是良性的,它应当不会是颗毒瘤,冷不防地在什么冒出来让你自动下去。
打开窗户,让微风过来抚平你躁动的心,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只挤在那一条小路上,或许这小路上的风景独好,但不可否认其他的路上也会有精彩的瞬间。我们应当带着良性的挤,去追求,但更多地我们需要放宽心去感受外面的世界,风景再好,不放宽心又怎能看得到。
挤让我们失去了本性,失去原先的追求只知道去适应,但挤也让我们多了奋斗的动力。但请记得二者都是需要放宽心的,把心敞开也就不挤了,你走得也舒坦了。
请放宽心,再挤的时候,也能嗅到风中的花香!
【简评】文章开宗明义,由广告语切入题旨,颇有新意。说理深刻,层次清晰,结尾耐人寻味,确能胜人一筹。如果能结合具体事例说理,更有说服力。
本题解析:本次作文对题意的理解难度不大。作为一种状态的“挤”,要解决的是因为什么而“挤”;作为一种行为的“挤”,要解决的是怎样去“挤”。
对题意的理解,要求相对集中,不可泛泛而谈,内容不应该分散。可补充“挤”的内容,如“挤时间”等,这样理解,内容就比较明确、集中了。如果只抓住一个“挤”字展开联想,文章的内容就有可能太多、太散,因而立意就显得分散而不够集中、明确。
本次作文偏题的现象可能不会太多。问题的关键在于立意的高与下,深与浅,聚与散。本文的立意不在于只写“挤”,关键是要写出从“挤”中悟出了什么,要有真切的体验,要有所感触。采用由“实”到“虚”的写法,更能突出文章的立意。
本文的立意应该是多元的,文章可以正向立意,指出“挤”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挤”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唯有“挤”人生才能焕发光彩。亦可反向立意,批评我们(一个民族)特别喜欢“挤”的心态,指出这种“挤”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等等,给人们(民族)下一剂猛药,唤醒一味盲目去“挤”的人们(民族)。也可辩证立意,既肯定“挤”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指出“挤”的不足。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些学生谈自己对“挤”的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感悟,如面对“挤”或在“挤”的过程中的一种迷惘,也是符合题意的。
文体选择上,记叙性文体(记叙文、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文体(议论文、议论性散文)都符合题意的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一个社会或社会的每一个时期,都会有其阳光的一面,也有其阴暗的一面。但在生活中,很多人放大了阴暗的一面,总是摆出一副讽刺一切、蔑视一切、甚至否定一切的姿态,以致令自己无法快乐,无法昂扬,无法上进……
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呢?请发表你的观点或看法,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以《品?》为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1.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主确定立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写这类作文,首先要理解已命的半个题目,准确领会“品”的含义。品,在这里应当作动词,有品尝、品味、咀嚼、感受等的意思,后面应该填上一个名词性的词语。可以是有形的,如茶、酒、橘子等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幸福、友谊、母爱等等。所填的应该是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刻的词语,或有事可叙,或有情可抒,或有感可发。立意上既可以从宽来写,也可以写一种具体的情感;既可以写自己生活中的事,写出一篇记叙文,又可以抒发情感,发表观点,写成散文或议论文。但无论怎样,都要写出个性,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