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常见题型》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3-15 16:23:36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向中学生推荐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三十本中外名著。请在你比较熟悉的中外名著(不局限于《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两部作品中,任选自己感兴趣的两个人物(例如保尔?柯察金、孙少平,潘金莲、安娜?卡列妮娜,林黛玉、简?爱……),并以自己感兴趣的两个人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立意自定(3)标题自拟(4)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写想象作文必须有灵活的头脑,活跃的思维。写这类话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想象大胆。人(包括一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活动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束缚着人的思维。而要想使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延伸、人物复活,就应该学会“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刘勰文心雕龙》)凭着想象的神奇力打破时空界限,把不同时代、民族、地域里的人物编织在同一个故事框架中。(2)故事新奇。“故事新编”类想象作文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在“新”字上有突破。考生要在原故事和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大胆地创造性的编写新故事,描写新环境,塑造新形象,表达新思维。叙述视点的选择、情节的设置、结构的安排都要力求“新奇”。(3)描写精细。中学生写想象作文存在“重情节,轻细节”的毛病,其实,作为叙事类的作文,如果没有富于情感和思想内涵的细节描写,往往难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例文]?
边塞奇葩
木兰独坐织机,轻轻叹息:可汗的军贴、阿爷的白发,边境的烽火、亲娘的热泪,肆虐的敌寇、沙场的寒光,献身的将军、流离的百姓。一遍遍,在眼前映现。
昭君青灯孤影,一夜无眠:后宫的寂寥、和亲的艰险、异域的清冷,戍边将士的苦战、无辜父兄的喋血,汉与匈奴血腥的厮杀、两国永久的安宁。一幕幕,频频跳动。
木兰将自己的心愿诉于亲娘。“木兰,你是不是发了疯,怎么说话这样荒唐?”娘一脸惊诧。木兰不听,拉着父亲来到后花园比武较量,终于令老父捋须称赞:“木兰儿啊,你的武艺确实大有长进,可你一个女儿家……”父亲望着木兰,目光中充满了爱怜。
一只孤鸿从后宫飞过,洒下两滴清泪,扇动着沉重的翅膀飞向大漠绝域……
昭君去见汉元帝,令龙颜大惊。汉元帝没有想到后宫之中竟如此窈窕红颜,纵有千般懊悔,也无法改变诺言……和亲的队伍缓缓北上,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漫漫黄沙中,一茎枯草随风飞扬。
木兰改名木棣,见了元帅,领兵西去。燕山脚下胡骑啾啾,朔风之中金柝悲鸣,星月之夜冷光闪烁,经历无数黑云压城的险境,更有金鳞向日的豪情。无数惊心动魄的拼杀,单枪匹马的苦战,胡人再不敢南下牧马。遥遥边境上,猎猎寒风中,绽放着一株黑色玫瑰。
昭君开始了漫长的异域生活。纵有呼韩邪单于的爱怜,也难敌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念亲的愁绪。紫台遥遥,山关无极,大漠空旷,黄昏茫茫,只有昭君能解其中蕴含的孤寂。人在异域他邦,心系“和亲”使命,思乡愁绪,化为皎洁月色,求和情结,凝成胡琴旋律。真情所至,金石为开。呼韩邪“穹庐夜月听悲笳……款塞称蕃属汉家” (款塞:叩开塞门)。
十年后,木兰回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木棣是女郎,传遍大街小巷,人皆惊叹:花将军,乃女中豪杰!
昭君已逝去了,独留青冢向黄昏。多情的琵琶奏出的动人旋律在历史的上空久久回荡,边塞大漠飘溢着栀子花的幽香。从此,大汉、匈奴干戈化玉帛,血脉两相融。
刀光剑影里,木兰尽显巾帼风采;大漠穹庐边,昭君促成民族和解。
两朵奇葩灿然开放,花香馥郁,浸透了悠长的历史。
[点评]作者采用了“双轨式”结构,将两位不同性格女性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分合自如,起结得体。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握人物当时和对后世的影响,挖掘深刻,立意高远。另外,选材详略得当,体现了驾驭材料的能力;语言富有诗意,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与人之间会有多方面的差异;事物与事物即使是同类事物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需要我们客观审视,也需要我们理智对待。实际上,“差异”的存在,反映了生命、生活形态的丰富多样,也带给了人们更多深入认识社会、认识人自身的机会。
既然如此,“差异”又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呢?请以“差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挤”是一种状态,无数人挤在纷扰的城市,挤在狭窄的路上,挤在人口日渐膨胀的世界;“挤”也是一种行为,摩肩接踵是一种“挤”,竞争进取也是一种“挤”。有人说,中国的“90后”无法回避一个“挤”。“挤”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   
请以“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试评作文】
一类卷:

放宽心,也就不挤了。
经常看到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当车停站时,拥上许多人,许多人便会觉得挤,难以呼吸,然而一位老爷爷却说,放宽心就不挤了。
是呀!只要放宽心,就能感觉到风轻拂过脸庞。
人在世上,在这纷扰的社会中,不停地挤在狭窄的独木桥上,挤在考公务员的行列中,挤在出国留学的路上,这样的挤不会让你觉得累吗?
为什么总要做那趋之如骛中的一只,你自有你的天地呀!时代在发展,不变的是我们的本性,本着一颗赤子之心就够了,何必去趟那浑水,清者自清,为什么一定要为适应社会而丧失了自我呢?这样的挤不仅会让人窒息,更会让人越来越来脱离本性。有人挤了一辈子,到头来获得了什么呢?当夕阳西下之时,才来感叹自己不应花那么多的时间来挤,应当做些有意义的事时,恐怕为时已晚。如果早些放宽心,你自有你的阳光大道,你走得不是更惬意?
把心放开,不要老想着去挤。或许有些“挤”会让你奋斗,会激发你的斗志。但这样的挤也需要你把心放开,一味着沉溺于竞争,沉溺于不失败的神话,这样的挤到头来也不会给你带来彩虹。适时地放宽心,懂得在竞争之外还有广阔的世界。你的人生也不至于单调乏味,这样的竞争也会显得更有意义。
放宽心,让阳光充满内心,这样的我们走在独木桥上不会觉得挤。我们需要别人挤出向前的自己,这样的挤才是良性的,它应当不会是颗毒瘤,冷不防地在什么冒出来让你自动下去。
打开窗户,让微风过来抚平你躁动的心,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只挤在那一条小路上,或许这小路上的风景独好,但不可否认其他的路上也会有精彩的瞬间。我们应当带着良性的挤,去追求,但更多地我们需要放宽心去感受外面的世界,风景再好,不放宽心又怎能看得到。
挤让我们失去了本性,失去原先的追求只知道去适应,但挤也让我们多了奋斗的动力。但请记得二者都是需要放宽心的,把心敞开也就不挤了,你走得也舒坦了。
请放宽心,再挤的时候,也能嗅到风中的花香!
【简评】文章开宗明义,由广告语切入题旨,颇有新意。说理深刻,层次清晰,结尾耐人寻味,确能胜人一筹。如果能结合具体事例说理,更有说服力。


本题解析:本次作文对题意的理解难度不大。作为一种状态的“挤”,要解决的是因为什么而“挤”;作为一种行为的“挤”,要解决的是怎样去“挤”。
对题意的理解,要求相对集中,不可泛泛而谈,内容不应该分散。可补充“挤”的内容,如“挤时间”等,这样理解,内容就比较明确、集中了。如果只抓住一个“挤”字展开联想,文章的内容就有可能太多、太散,因而立意就显得分散而不够集中、明确。
本次作文偏题的现象可能不会太多。问题的关键在于立意的高与下,深与浅,聚与散。本文的立意不在于只写“挤”,关键是要写出从“挤”中悟出了什么,要有真切的体验,要有所感触。采用由“实”到“虚”的写法,更能突出文章的立意。
本文的立意应该是多元的,文章可以正向立意,指出“挤”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挤”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唯有“挤”人生才能焕发光彩。亦可反向立意,批评我们(一个民族)特别喜欢“挤”的心态,指出这种“挤”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等等,给人们(民族)下一剂猛药,唤醒一味盲目去“挤”的人们(民族)。也可辩证立意,既肯定“挤”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指出“挤”的不足。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些学生谈自己对“挤”的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感悟,如面对“挤”或在“挤”的过程中的一种迷惘,也是符合题意的。
文体选择上,记叙性文体(记叙文、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文体(议论文、议论性散文)都符合题意的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一个社会或社会的每一个时期,都会有其阳光的一面,也有其阴暗的一面。但在生活中,很多人放大了阴暗的一面,总是摆出一副讽刺一切、蔑视一切、甚至否定一切的姿态,以致令自己无法快乐,无法昂扬,无法上进……
  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呢?请发表你的观点或看法,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以《品?》为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1.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主确定立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写这类作文,首先要理解已命的半个题目,准确领会“品”的含义。品,在这里应当作动词,有品尝、品味、咀嚼、感受等的意思,后面应该填上一个名词性的词语。可以是有形的,如茶、酒、橘子等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幸福、友谊、母爱等等。所填的应该是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刻的词语,或有事可叙,或有情可抒,或有感可发。立意上既可以从宽来写,也可以写一种具体的情感;既可以写自己生活中的事,写出一篇记叙文,又可以抒发情感,发表观点,写成散文或议论文。但无论怎样,都要写出个性,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