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五)
2019-03-15 16:26:17 【

1、写作题  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3日晚8时,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举行,成都支教老师胡忠、谢晓君夫妇当选“感动中国人物”。2000年,胡忠辞去成都石室联中教职,告别妻子和年幼的女儿,来到海拔3800多米的甘孜州西康福利学校,当了一名志愿者老师。此后的12年,他拿着每月约300元的收入,以老师和父亲的双重身份照顾着这里的143个孤儿。在他来到这里的3年后,妻子谢晓君带着女儿,追随丈夫的脚步来到甘孜,现在她是当地牧区一所九年寄宿制学校的一名老师。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胡忠、谢晓君: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这一票我要表达向他们的敬意和赞美。推选委员于丹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要求: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800字。



2、写作题  
(6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请以“冬天我们该做些什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爱好或玩乐亦有高下之分:有人嗜麻将,有人好围棋,有人喜读书,高下则大异;同是集邮,有人为了艺术,有人却为了赚钱,相去也甚远。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或者是否从中领悟到了什么?请联系现实生活,以“生活中的爱好”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他哀怜地叫喊求救,期待主人把它救出去。驴子的主人召集了数位亲邻出谋划策,确实想不出的办法搭救驴子。大家倒是认定,反正驴子已经老了,“人道毁灭”也不为过,况且这口枯井迟早总要填上的。
? 于是,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泥土落到枯井里时,驴子叫得更恐怖了-- 它显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图。
? ?又一铲泥土落到枯井里,驴子出乎意料地安静下了。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打在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在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他努力地抖落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
? 人们不断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子也就不停地抖落那些打在背上的泥土,使自己再升高一些。就这样驴子慢慢地升到枯井口,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潇潇洒洒,溜溜达达地走出枯井。
? 请以“绝境与希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埋怨,这世界上再也没有热情,再也没有信仰了!所有的一切都使我们觉得厌烦,一切都令我们感到疲倦,周围的一切都毫无生机……然而,就在他身旁,树枝上的春芽在悄然冒出……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你的人生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章。
  要求:角度不限,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不得抄袭套作。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