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A.观察等之为此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而其书亦以罕传不赂者以赂者丧 C.士之安贫乐义,取舍去就不为患祸势利动其心者吾妻之美我者 D.则陈之史,其可废乎?其孰能讥之乎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D? A次,编次;B章,通“彰”,清楚明白;C端,开端
小题2:C 定语后置,表原因? A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因为;D难道
小题3:A?“历三代”不是经过三代人,而是历经三个朝代
古文参考翻译:
《陈书》有六本纪,三十列传,共三十六篇,是唐朝散骑常侍姚思廉撰写的。
起初姚思廉的父亲姚察是梁、陈两朝的史官,记录这两个朝代的事件,没有完成陈朝就灭亡了。隋文帝见到姚察后很器重他,常常向他询问梁陈两朝的旧事,姚察于是把所说的事记录下来,每写成一篇就献上(给隋文帝),而隋文帝也派虞世基向姚察要这本书,又没能完成,姚察就去世了。姚察临死之时嘱咐姚思廉继承他的事业。唐朝兴起,武德五年时,唐高祖认为从魏以来,二百多年,统治者屡次更替,史事散失,于是下诏撰写编次(前朝史书)。姚思廉于是受诏编写《陈书》。很长时间还没有写完。于是(皇帝)在贞观三年下诏,在秘书内省编写(《陈书》)。贞观十年正月壬子时,才把《陈书》献上。
看姚察等人编写这本书,历经三个朝代,父子传承,经过几十年以后才写成,编撰的困难到了这个地步。然而等到《陈书》写成以后,和宋、魏、梁、齐等朝的史书,世上流传的也很少,所以求学之人对于他们的事迹,也很少有能得知了解的。而《陈书》也因为少有传世,在深宅大院中收藏的版本,往往有脱漏错误。嘉佑六年八月,(皇帝)才下诏校正,使它可以在天下刻版发行。而我们这些臣子说:“梁、陈等史书很少,只靠馆阁里收藏的版本,恐怕不足以校准编定。希望(皇上)下诏给京师和州县收藏书籍的人,让他们把手中的史书全都献上。”先皇帝于是下诏办这件事。到嘉佑七年冬天,才渐渐收集起来,我们用这些版本相互比对校正。到了嘉佑八年七月,《陈书》三十六篇才校正完毕,可以传布给求学之人。那些有疑问的地方也不敢增减,特别各自在篇末书写注释。《陈书》以前没有书目,列传人物的名字多有缺漏错误,于是另外做了一篇目录,让读者能够详细了解。
陈朝之所以成为陈朝,窃国篡政是一切的根本谋略,没有先王礼义风化的美德,统治使社会安定的法则,可以明白显示给后世之人的。但是掌权者崇尚谋略,在任用人才上清明通达,恭顺勤俭,爱护百姓,就是陈朝一开始兴盛的原因;被邪佞的臣子迷惑,在嬖妾间沉溺,忘记忧患,放纵私欲,就是陈朝最终灭亡的原因。兴亡的开端,没有不是从自己招致的。说到那些因循旧制,自己创造的法度,(陈)把它作为号令刑罚和管理官员、地方的政策,虽然这些制度短时间内就废止了,但也各自在一定时间内施行过,都是求学者不能不考证的东西。而当时的士人,从争名夺利狡诈虚伪偷偷摸摸行事的一类人,尚且不能不列出来作为世人的警戒;更何况在乱世之中,仓皇之时,安于贫困,喜好节义,取舍选择不被忧患祸事和权势名利打动的士人,在当时也没有消失。像这样的人,可说是善行深厚了。古人所想所见的(我们)不能再见到,写作《风雨》诗的人,怎么可以让他埋没在众人之间,不被天下人稍微了解呢!那么陈朝的历史,难道可以废弃吗?
这本书的写成已经很艰难,写成后又长久地不能流传开来。到宋朝兴起已经百年,(《陈书》中)古时的文章,遗缺的历史,没有不全都讲出的,这才得以在天下广泛流传,在求学之人中列名,《陈书》流传的困难又到了这个地步,难道不是遭遇原本就自有天命吗!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把长篇小说分成若干章节,每一章节叫做“一回”,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小说叫做“章回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烈火金刚》等。
B.“论”是一种以论证为主要议论方式,以析透彻为宗旨,一般而言,人物论、史论等较庄重的内容大多采用这一文体,如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
C.现代作家叶圣陶、朱自清、周立波、柳青的代表作,依次为长篇小说《倪焕之》、散文《背影》、短篇小说《暴风骤雨》、长篇小说《创业史》。
D.《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是东汉刘向搜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作家的作品编辑而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楚辞》是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作家作品共16篇,编辑而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小题。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或摽①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过华严,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唯余足迹是瞻。”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②,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③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④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清·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
【注】①摽:把持。②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③暴:施加恶行,欺侮。④毒:怨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蔓草被径——覆盖
B.经蒙茸则手披足踏——分开
C.舆者坦步里许——步伐
D.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责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则芜没者十之七矣 故蹊径可寻者希
B.访于众僧 委舆于地
C.过此则山势陡仄 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
D.至崖而反者 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
3.以下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其始辟者,皆畸人也
B.又前,列坐岩下
C.唯余足迹是瞻
D.舆者安坐于草间
4.下列对作者有关观点与文章手法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率众寻,老僧作向导,可见作者一行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
B.作者认为,那些名胜古迹之所以荒芜废弃,是因为继承者或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或苦于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
C.抬轿子的人曾几次欺骗作者等人,因此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
D.结尾缘事明理,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时不能被人理解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
5.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夫 舆 者 之 诳 即 暴 于 过 客 不 能 谴 呵 而 创 惩 之 也 而 怀 怒 蓄 怨 至 此 况 小 人 毒 正 侧 目 于 君 子 之 道 以 为 不 利 于 其 私 者 哉 此 严 光 管 宁 之 俦 所 以 匿 迹 销 声 而 不 敢 以 身 试 也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C
4.B
5.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目侧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6.①暂且前往吧,等到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
②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为万里纪纲①,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②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③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④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①纪纲:指州郡官员。②处仲:王敦的字。③平子:王澄的字。④疢(chèn):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重其忠亮重:敬重
B.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忤:违背
C.不往,曾衔之衔:怀恨
D.众咸壮之壮:豪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澄之奔败也②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B.①舒为万里纪纲②请为张唐先报赵
C.①采稆湖泽以自给②以髡为诸侯主客
D.①太守乐凯言于敦曰②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郭舒“忠亮”的一组是(?)
①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②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③舒跪而受之?
④余肉可共啖之?⑤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⑥表为梁州刺史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④⑤⑥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舒年幼时拜师求学,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已经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和宗族人都认为他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B.郭舒认为,自己不能匡正乱世,导致使君王澄失败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为由,谢绝了王澄带自己东下的要求。
C.郭舒被王敦征召担任参军,又转任从事中郎,曾经和王敦密谋^造**,郭舒提出的意见,王敦没有听从,只让郭舒驻守武昌。
D.高官督护缪坦曾请求把武昌城西百姓的菜地设为营地,太守乐凯面对勃然大怒的王敦不敢说话,郭舒却毫不畏惧,直言进谏。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4分)
(2)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3分)
(3)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1)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人仗义。
(2)乡下人偷吃了郭舒的牛,事情被发觉,偷牛的人来谢罪。
(3)竟然阻止我,不让我说话,您怎么跟古人相差那么远!(评分标准:原则上一句一分,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本题解析:
小题1:壮:意动用法,认为……豪壮。依据语境、词性理解实词含义。例如:①名词,壮年,大国之王,幼弱未壮;②形容词,雄壮,起灵光殿,甚壮丽。
小题2:A.都是主谓间助词B. ①判断词,是或者动词作为②介词,替C. ①目的连词,来②介词,把 D. ①介词,对②介词,到。
小题3:解答本题首先理解“忠亮”的含义。忠亮:忠诚坚贞。①是为人仗义;④是宽容;⑥间接表现忠亮。采用排除法应选B
小题4:C错在“曾和王敦密谋^造**,郭舒提出的意见”,原文意思是“王敦谋划^造**,郭舒劝谏他”。
小题5:翻译句子要通读全文,依据语境理解词语。以直译为主,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和句式:(1)为、坐、系、义;(2)食、觉、谢,被动句,事觉;(3)乃、逆折、何。
附【参考译文】
郭舒,字稚行。他年幼的时候请求母亲让他拜师求学,学了一年多就回家了,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宗族人都称他会是后起之秀,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人仗义。
王澄听说了郭舒的声名,征召他担任别驾。王澄整天痛饮,不把政务放在心上。郭舒经常直言劝谏他。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郭舒又劝王澄修养德行,树立威望,保全州境。王澄虽然没有听从郭舒的劝告,但是敬重他的忠诚坚贞。荆州当地的读书人宗庾廒曾经因为饮酒得罪了王澄,王澄发怒,命令手下人棒打宗庾廒。郭舒神色严厉地对王澄的手下说:“使君喝得太多了,你们这些人怎么敢胡乱行动!”王澄发怒说:“别驾发狂了吗?诓骗说我醉了!”于是让人掐他的鼻子,烫他的眉头,郭舒跪着承受。王澄的怒气稍稍缓解,而宗庾廒也就免于处罚。
王澄失败奔逃的时候,想带郭舒渡江向东撤退,郭舒说:“我是(作为)州郡官员,却不能匡正乱世,令使君奔逃,我不忍心渡江。”于是留守在沌口,在湖泽里采集野生的稻子来养活自己。乡下人偷吃了郭舒的牛,事情被发觉,偷牛的人来谢罪。郭舒说:“你饿了,所以才吃我的牛,剩下的肉可以与我一起吃。”世人因此佩服他宽宏的度量。
郭舒年轻时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对他(这件事)怀恨在心。到这时候,王澄又调郭舒担任顺阳太守,杜曾暗中派兵袭击郭舒,郭舒逃走免于灾难。
王敦征召郭舒担任参军,又转任从事中郎。王敦谋划^造**,郭舒劝谏他,王敦没有听从,就派郭舒驻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曾请求把武昌城西的土地设为营地,太守乐凯对王敦说:“老百姓很久以前就买了这块地,种菜供养自己,不应该夺走他们的土地。”王敦大怒说:“我王处仲不来湖北,会有武昌这个地方吗?人们说这就是我的土地!”乐凯畏惧。不敢说话。郭舒说:“请您听我一句话。”王敦说:“王澄因为你得了狂病,所以掐你的鼻子,烫你的眉头,你旧病复发了吧!”郭舒说:“古代的狂就是正直。从前尧立下让人进谏的木牌,舜设置让人进谏的鼓,这以后就不会有冤枉无辜和放纵有罪的事情了。您能超过尧舜吗?竟然阻止我,不让我说话,您怎么跟古人相差那么远!”王敦说:“你想说什么?”郭舒说:“缪坦可以说是个小人,迷惑贻误视听,夺走别人的私地,以强欺弱。晏子说:‘国君说可行,臣子说不行,这样才能成就国君的可行,因此我等不敢不说。’”王敦就让缪坦归还了土地。人们都认为郭舒为人豪壮。王敦敬重郭舒公正诚信,赐予变得丰厚,多次到郭舒家拜访,上表推荐郭舒担任梁州刺史。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