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3-15 16:26:37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在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支。
元嘉八年,到彦之②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遭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县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
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③。还,进位司空,镇寻阳④。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⑤也。”
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鹤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时人歌曰:“可怜白浮鸠,抹杀檀江州。”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解。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选自《南史·卷十五》,有删节)
【注】①作唐县男;作唐,县名;县男,爵号。②到彦之:南朝时宋的将领。③禳鬼:驱除鬼神。④寻阳:地名,即江州。⑤司马仲达:人名,三国时魏国的司马懿。
小题1: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罪人,正在今日吊:捆绑,捉拿
B.北地,转战至济上略:夺取,攻占
C.以降者妄,斩以徇:巡行示众
D.军而反,雄名大振全:保全,使……完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资运竭乃还/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耶?
B.今无事相召,祸至矣/路曼曼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皆释遣之/故舍汝旅食京师
D.脱帻投地/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檀道济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①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②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③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④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⑤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⑥若道济在,岂至此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小题4: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当年檀道济和他的两个哥哥曾经跟随宋武帝刘裕平定京城,都参与武帝的军事活动,檀道济在军中多次得到提拔封赏。
B.武帝攻占洛阳后,檀道济反对屠杀战俘,建议释放俘虏并遣送他们回家。此举深得人心,很多人都愿归降武帝。
C.檀道济威名显赫,被权臣刘湛、义康视为心腹之患。义康假托文帝之命召檀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并借机将其杀害。
D.檀道济被收监后,非常气愤,一会就喝掉一斛酒,将头巾扔在地上,并预言:魏人一定会先攻破万里长城,然后长驱直入。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3分).
(2)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国。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4分)
(3)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3分)



2、阅读题  阅读《雨钱》,完成小题。(16分)
滨州一秀才,读书斋中,有款门者,启视,则一皤然翁,形貌甚古。延之入,请问姓氏,翁自言:“姓胡,实乃狐仙。慕君高雅,愿共晨夕。”秀才固旷达,亦不为怪。遂与评驳今古,殊博洽,镂花雕绘,粲于牙齿,时抽经义,则名理湛深,出人意外。生惊服,留之甚久。
一日密祈翁曰:“君爱我良厚。顾我贫若此,君但一举手,金钱自可立致,何不少为周给?”翁默然,似不以为可。少间,笑曰:“此大易事,但须得十数钱作母。”生如其请。翁乃与共入密室中,禹步作咒。俄顷,钱有数十百万从梁间锵锵而下,势如骤雨,转瞬没膝,拔足而立,又没踝。广丈之舍,约深三四尺余。乃顾语生曰:“颇厌君意否?”曰:“足矣。”翁一挥,钱即画然而止,乃相与扃户出。生窃喜,自谓暴富。
顷之,入室取用,则满室阿堵物皆为乌有,惟母钱十余枚寥寥尚在。生大失望,盛气向翁,颇怼其诳。翁怒曰:“我本与君文字交不谋与君作贼便如秀才意只合寻梁上君子交好得老夫不能承命!”遂拂衣去。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禹步:道士在祷神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扃:关闭。?怼:怨恨。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之入,请问姓氏(?)?(2) 君爱我厚(?)
(3)乃相与扃户出(?)?(4) 颇君意否(?)
小题2:下面是对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请在标明序号的四处中选出断句错误的一处。(?)(2分)
我本与君文字①交不谋与君作贼②便如秀才意③只合寻梁上君子交好得④老夫不能承命!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秀才固旷达,亦不为怪。(2分)
(2)顾我贫若此,君但一举手,金钱自可立致,何不少为周给?(4分)
小题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示?至少谈两点。(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记句容叟
袁枚
  舟过燕子矶,泊古寺,有叟训数僧。貌癯而古,须发堕落,高吟所作诗,齿缺不能音。揖而问之曰:“叟其有道者欤?”曰:“余非有道者,累于道者也。”询其姓,曰赵,句容人。母孕之即不茹荤,九岁齿决肉呕,遂绝之。誓不娶,年十九,母亡。
  慕茅山三洞为神仙居,绝欲得之,仡然从三人而行,裹粮趋洞所。洞冥然黑,人倒卧作蛇行以进。叟先入,堕水,幸浅,无所伤。二人者秉烛继之。蝙蝠哑哑万数,如大片黑云来扑火,火灭。其一毒虺,长三四尺,狂走有声。三人苦畏,联衣带行山根,触顶碍眉,石乳雨下,讫不得住。又五六里,得坦穴,闻钟磬鸣,大喜奔之,石罅水所为。望如黑海,昏雾杳藐,波浪大作,不可穷也。灯尽灭,且饥,为是悛而止。从原径返,行且卧,迷无所复。闻人声如天外呼者,则三人之戚友具麦饭纸钱号于洞口也。牵以绳,三人同上,见青天如得故物,人间已三昼夜矣
  叟归,学茹气呼吸法,于三人中最为长年,卒衰废,与他老人同。无所名一钱,乃教小僧丐食饮以卒日。自悔空然慕道,几死穴中。嗣后有扼腕而道神仙者以翁为妄言,非矣。(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孕之即不荤——茹:吃。
B.二人者烛继之——秉:举着。
C.仡然三人而行——从:跟随。
D.自悔然慕道——空:徒劳。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老翁“累于道”的一项是(? )
①母孕之即不茹荤,九岁齿决肉呕,遂绝之
②洞冥然黑,人倒卧作蛇行以进
③叟先入,堕水,幸浅,无所伤
④灯尽灭,且饥,为是悛而止
⑤叟归,学茹气呼吸法
⑥无所名一钱,乃教小僧丐食饮以卒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道成仙,白日飞升,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凡夫俗子为之向往并付诸行动,然而最终结果往往是水中捞月,枉费心血。
B.老翁面貌清癯古朴,似和传说中得道真人十分相似,然而答复却出人意料,文意顿显跌宕,引出后面对年轻时寻仙探洞经历的描述。
C.老翁年轻时求仙探洞的故事,令人回味。“闻钟磬鸣”却与神仙失之交臂,不但没有留在仙境,在返回的途中几乎迷路而死,令人警醒。
D.结尾处写老翁求仙不成,终于“衰废”,与凡人无异,又因不名一钱,只得“教小僧丐食饮以卒日”,与文章开头遥相呼应,绾合自然。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揖而问之曰:“叟其有道者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牵以绳,三人同上,见青天如得故物,人间已三昼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嗣后有扼腕而道神仙者以翁为妄言,非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五经”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诗》、《书》、《礼》、《易》、《春秋》。
B.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C.“临川四梦”指元代剧作家汤显祖作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梦》。
D.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谇,不可堪。隐蓄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归,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 “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 师言:“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③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负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④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①劬(qú):劳苦。②夏:亦作“援”,木名。③欻(xū):忽然。④劙(lí):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蓄甘脆诚——饵:给……吃
B.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
C.兄故弱,能多樵——恶:不
D.汗交不少休——颐:脸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家——乃实告
B.将作——复尔
C.不辞还——裂其衣束之
D.群扶归——欲劙颈塞责耶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考点..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