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3-15 16:26:37 【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璧有瑕,请指示
B.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C.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D.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辨其无罪,盂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太祖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太祖愈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日:“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太祖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太祖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北史?柳庆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就禁趣:立刻
B.多官门曰榜:张贴
C.实不敢死爱:吝惜
D.以吾过旌:表彰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3分)
①言毕,令笞杀之?②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③庆乃复施免罪之牒?④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⑤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⑥庆辞气不挠,抗声曰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庆幼时聪慧大度,背书过目不忘。他13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他读了3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柳庆惩治王亲国戚,毫不畏惧权贵。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
C.柳庆机智破获劫案,罪犯尽数落网。在破获胡家劫案的过程中,他亲自写了匿名信,张贴在官府门前,说如果先来自首的则可免罪,用这个方法捕获全部罪犯。
D.柳庆朝堂冒死进谏,终为王茂洗冤。王茂无罪却要被北周宇文泰处死,朝臣中只有柳庆上朝为王茂争辩,终使宇文泰醒悟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2)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姓孟的竟然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并对柳庆说:“你现在要是给我戴上脚镣手铐,难道不想想以后用什么方法给我摘下来吗?”(译出大意给2分;“殊”“桎梏”“独”三处,每处1分)(2)昔日的于公自称审理案件不徇私情,就开了一道高门等待子孙封官、坐高车使用。倘若他这话有应验,我大概也差不多吧!(大意2分,“断狱”“辟高门” “庶几”一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旌:显示、彰显。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可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判断,“旌”后面是“过”(过错),前面“表彰”和“过错”无法搭配。
小题2: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柳庆”性格特征是“守正明察”,③说的是柳庆破案使用的具体手段;④是柳庆自己的感叹。⑤是宇文泰强词夺理的话。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C是柳庆写匿名信引诱罪犯投案的做法。选项“说如果先来自首的则可免罪”事件有误。
小题4: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重点词语:(1)殊——竟然,桎梏——脚镣手铐,独——难道,脱——摘下来吗。(2)断狱——审理案件,辟高门——开了一道高门,庶几——差不多(或许)。
【参考译文】
柳庆字更兴,自幼聪明机敏,有度量。博览群书,而不咬文嚼字。喜欢饮酒,擅长应对。在他十三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柳僧习试着让他从杂赋集中找出一篇千余字的文章来背诵,柳庆立即读三遍,就能背出来,一字不漏。
大统十年,柳庆被任命为尚书都兵郎中,并代理记室,不久以本官身份兼任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是魏国皇室的亲族。他的外甥孟氏屡次横行不法。有人告发孟氏盗牛。柳庆将其逮捕审讯,确认情况属实,立即下令把他监禁起来。孟氏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样子,竟然对柳庆说:“如果今天把我关起来,以后你用什么(方法)放我?”元欣也派人辩解孟氏无罪。孟氏因此更加骄横。柳庆就隆重召集僚属吏员,公开宣布孟氏倚仗权贵虐害百姓的罪状。说完,就命令将孟氏打死。从此以后,皇亲贵族收敛气焰,不敢再侵害百姓。
有一胡姓人家被劫匪抢劫,郡县派人侦查调查,没有人弄清贼人来自何处,(因受牵连)邻近胡家而被捕囚禁的人很多。柳庆认为这伙贼人是一群乌合之众,可以用欺骗他们的方法找到他们。于是写了一封匿名信,贴在多处官府衙门前,信上说:“我们一起抢劫了姓胡的人家,同去的人多混杂,很担心最终秘密泄露。现在我想出面自首认罪,害怕免除不了死罪。如果能让先自首的人免除罪责,我就前来告知详情。”柳庆于是又贴出(自首)免罪的布告。过了两天,广陵王元欣的家奴两手反绑来到布告下自首,于是将所有参与其事的劫匪全部抓获。柳庆坚守正道,明察秋毫(的事迹),大都和这些事相似。柳庆常常感叹道:“过去于公断案没有偏差,吩咐家人将家里的大门修高大等待封赏。如果这话可以应验,我柳庆大概也可以差不多吧?”
北周宇文泰曾经对安定国的臣子王茂十分恼怒,要杀掉他,但王茂并没有犯罪。朝中大臣都了解这情况,却没有人敢进谏。柳庆就进宫与宇文泰争辩。宇文泰更加恼怒道:“王茂应该杀掉,您如果要辩明他没有罪,那么我也一定要治你的罪。”于是(叫人)把柳庆抓到宇文泰面前。柳庆言辞神情一点都不屈服,高声说道:“我私下听说国君如果不通达事理就不是明君,臣下如果不敢(与国君)争辩就不是忠臣。我努力竭尽驽钝忠诚,确实不敢吝惜生命,只是担心您(被人)看做不明之君而已。”宇文泰于是醒悟过来并且要赦免王茂,但是已来不及了。宇文泰情绪低落。第二天,宇文泰对柳庆说:“我没有采纳您的意见,于是让王茂受冤屈而死。可以赏赐给王茂家一些钱物,以表明我的过错。”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
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入武关,至长安,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贯不悦,其赏抑:阻止
B.平仲在京师适:正好
C.采药者莫能至度:估计
D.朝廷下诏物色求之数:多次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然关中豪杰皆推不似人君
B.而虏夜徙去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解纵所乘骡然后求谋臣
D.速若奔马吾无意于人世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平仲年少气盛,有不媚权贵的性格特征,在平顶睦州盗贼后,更是引起了童贯的嫉妒,结果未见到皇帝,也没有得到奖赏。
B.姚平仲奇袭金兵未获成功,但文中写他“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表明作者对他壮举的肯定,“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又表示了作者的惋惜。
C.文中写姚平仲在兵败后,“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以及“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都增添了文章的传奇色彩。
D.作者在客观记叙中写了姚平仲一生重大的事件,勾勒了他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富有传奇的人生经历,同时饱含了自己对这位“失败英雄”的赞美、同情、惋惜和仰羡之情。
小题4:把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
(2)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1)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但是佩服他的沉稳勇猛,又调他同行。
(2)于是放走了所骑的骡子,找了一个石洞住下。朝廷多次下诏搜寻他,都没有找到。


本题解析:
小题1:抑:“阻止”应为降低
小题2:之:都为第三称代词;以:介词, 在 ;乃:连词, 才;其: 代词他的,副词大概
小题3:“也没有得到奖赏”错误
小题4:(1)句意通顺3分,“恶”译为“讨厌”1分,“取”译为“选调”1分(2)句意通顺3分,“得”译为“找到”1分,“物色”译为“搜寻”1分
附古文翻译参考:
姚平仲字希晏,世代担任西部边境的大将。他从小成了孤儿,伯父(或叔父)姚古把他作为儿子抚养。十八岁,和西夏军队在臧底河交战,消灭俘虏的敌人很多,敌人不能抵抗。宣抚使童贯召见他并和他谈话,姚平仲有骨气一点也不屈从童贯,童贯很不高兴,降低了对他的赏赐,但是关中的豪杰都推崇他,叫他“小太尉”。睦州(今浙江淳安)盗贼作乱,宋徽宗派童贯征讨贼寇,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但是佩服他的沉稳勇猛,又调他同行。等到起义被平定,姚平仲的功劳在全军最大,于是面见童贯说:“我不想得到赏赐,只愿见一面皇上。”童贯更加忌恨他。别的将领王渊、刘光世都得以被皇上召见,只有姚平仲没有被召见。
宋钦宗做太子的时候,听说了姚平仲的名声,等到一即位,金国人侵犯宋朝,京都被围,姚平仲正好在京城,得以在福宁殿被宋钦宗召见询问对策,丰厚的赏赐了他金钱布匹,许诺退敌后给他重赏。于是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队攻入敌人的军营捉拿敌人的头领献给宋钦宗。他出击后,接连攻破敌人两座营寨,但是敌人夜里已经撤走了。姚平仲没有立功,于是骑着青黑色的骡子逃命,一昼夜跑了七百五十里,到达邓州,才敢吃饭。进入武关,到了长安,打算在华山隐居,担心离朝廷太近,又跑到蜀地,到了青城山的上清宫,人们都不认识他。住了一天,又到了大面山,走了二百七十余里,估计采药的人都来不到这里,于是放走了所骑的骡子,找了一个石洞住下。朝廷多次下诏搜寻他,都没有找到。乾道、淳熙(宋孝宗年号)年间才出山,到了丈人观道院,他自己说了以上的经历。
当时他已经八十多岁,紫红色的胡子很密,长好几尺,脸上有红光,走路不躲避崖、沟、荆棘,他的速度就像奔马,也经常给别人写草书,字迹非常奇特雄伟,但是从不说他得道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
(节选自 《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仍岭南采访使充:代理
B.庆礼至其境躬:亲自
C.遂镇兵五千人罢:撤去
D.都督赵文翙政理方乖:背离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3 分
询问风俗,示以祸福?②独庆礼甚陈其利
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④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⑤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⑥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A.① ② ④
B.① ⑤ 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号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原则;于是加谥为“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10 分)
(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译文:?
(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
(1)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
(2)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A 项的“充”在中学文言文中是个常见的多义词,在这里是“担当”“充 任”的意思。 因为“仍”是“依然”的意思 所以不会原来就“代理岭南采访使” 因此 “充”是“担当”“充任”的意思 。 “乖方”是“违背法度”, 乖:背离
小题2:③是在皇上下诏命庆礼在柳城筑营州城,⑤是为政清严,⑥是为政清严的结果。排除这三句,故答案为A。
小题3:此题四个选项分别概括原文语段的某个要点,考试需对照选项与原文,概括分析比较,找出概括不准确的的地方得出。B 不是另址再建营州城,是原址再建。
小题4: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宋庆礼,是洺州永年人。他考中明经科,授任卫县尉。武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奉诏到河北断居庸、 岳岭、五回等条道路,为了防备突厥,特意召宋庆礼来谋划这件事。宋庆礼向来有计谋策略,桓彦范很敬 重他。不久迁任大理评事,并充任岭南采访使。当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接连相互掠夺,边远地区不安, 以前的使者,害怕那里的炎热瘴气,从没人到达过。宋庆礼亲身到了那里,询问风情习俗,说明祸福之理, 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开元年间,作河北支度营田使。当初,营州都督府 设置在柳城,控制奚、契丹。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攻占州城,那以后移到幽 州东二百里的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自通好归附,玄宗打算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侍中宋璟 坚持争辩认为不可,只有宋庆礼陈述很有利。于是下诏委派宋庆礼等人充任使者,再在柳城筑立营州城, 调发劳役三十天而完成。不久授任宋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处,并且招集行商的 胡人,给他们建立店铺,几年间,营州粮仓很充实,居民渐渐富足。宋庆礼为政清正严明,而且勤于判决 诉讼,所任职的地方,百姓官吏不敢触犯。但他喜欢兴作工程,多有更改,议论此事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实际。 开元七年逝世,追赠工部尚书。太常十二张星评议说:“宋庆礼为人太刚硬而易受挫,对人太苛察就无可 用之人,在东北生出事故,损失的数以万计。按照谥法,喜好取巧又自以为是叫做‘专’,请谥为‘专’。”礼 部员外郎张九龄辩驳说:“宋庆礼为人坚守忠节,是国家的辛劳之臣,一到边疆,历时三十来年。别人享受家庭之乐,他独独甘心于来往奔波;他能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又能使军粮充实。无不是从事劳辱之事而兢兢业业,恪守坚 贞之规而竭尽全力,即使其中的一样,都是别人难以做到的。请把所议论的,再下发太常寺,希望体现平 日的行迹,使立谥的典礼不至于坠失。”于是议定谥号为“敬”。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文:
  (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①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乙文:
  (勃)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瞿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选自《新唐书·文艺上》、《唐才子传》)
  【注】①三珠树,传说中的仙树,后喻指俊才。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勃六岁属文(  )
(2)赦除名(  )
(3)乃然曰(  )
(4)勃文,初不精思(  )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交构渐——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宿命其婿作序夸客——垣墙周庭,当南日
C.浮躁浅露——早缫
D.召沛府修撰——如今人方刀俎,我为鱼肉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两篇短文,概括王勃这一人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都督阎公开始时为什么“怒”,到后来又为什么又“极欢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懂得、理解、明白
  (2)恰巧、正好
  (3)吃惊(的样子)
  (4)撰写
2.B
3.(1)当时王勃父亲王福畤担任雍州司户参军,受王勃的牵连被贬为交趾县令。
  (2)于是(都督阎公)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写文章),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高兴地没有推辞。
4.才华出众(文思敏捷)、恃才傲物、浮躁浅露。(答对两点即可。)
5.因为开始的时候都督阎公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在宾客面前显示才华,一举成名,没想到王勃不谦让,故而“怒”;但后来看他到王勃的文章写的很精彩,因而非常高兴。(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考点..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