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3-15 16:49:03 【

1、语言运用题  阅读《醉花阴》,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末尾三句里,“人比黄花瘦”一句是警句。词眼是_____________。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点出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3)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景物的描写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瘦
(2)重阳半夜
(3)加强刻画她的离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二首诗歌,完成6、7题。(6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见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试分析“都”“惊”在韩诗中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两诗都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首诗简析其妙处。(3分)
答:?


参考答案:
1、(1)突出了新春已到却还没有芳华的情景,透露出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
(2)描摹出好不容易才见到草芽从而感受到春的消息,因此极为惊喜的神情
2、拟人。韩诗:三、四句描写白雪飘飞穿过庭树的景象,“却嫌”“故穿”刻画了雪通人心的美好可爱,赋予白雪人格化特征,其实是巧妙地展示了对春花浪漫望眼欲穿的渴盼心理。
刘诗:三、四两句将“南风”人格化了,通过对南风的一系列动作及神态的描写,显现了南风调皮活泼可爱的形象,化无形为有形,流露出对久违的南风满怀亲切喜爱之感,表现了久雨初晴后诗人宁静恬适之情趣。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6分)
闻?雁 (韦应物)?寒?塘   (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小题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____。(1分)
小题2:这两首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诗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3分)
———————————————————————————————————
小题3: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2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五言绝句(1分)
小题2:思乡之情(1分)?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2分)
小题3: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 ,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两首诗都是四句,每句五字,故都为五言绝句。
小题2:这两首诗都是羁旅诗,表达的也都是思乡之情,诗中既有直抒胸臆,也有借景抒情。
小题3:“雁”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一般用于象征“书信”和表达思乡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题目。(8分)
浪淘沙
左辅
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
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掷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
注释:①左辅,清乾隆年间进士,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②曹溪驿:地名,与下文忠州、涪州、巴江均在四川。③者是:这是。④春山魂:指桃花。
小题1:“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清新幽静,色彩鲜明。②水流缓缓,桨声轻轻,春草染绿小洲。几树碧桃掩映在红楼之间。(4分,每点2分)
小题2:本词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2分,画线处各1分)词人羁旅巴山蜀水,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1分)以桃花一枝掷入巴江,希望它带着自己的悠悠乡梦流向大海,显得潇洒而旷达。(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能力。本题有词前小序,为我们提供了鉴赏背景。解答此题,需要将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再现出来,点出景象(画面)的特征。水软,指水流缓慢,与“桨声柔”和谐搭配。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古诗作者表达情感的能力。此题要从诗歌选取的意象、描写的景物和一些直接透露作者情感的词语着手。词人羁旅巴山蜀水,在水软桨声柔,芳草萋萋的春天里,折得红楼掩映中的一枝桃花,数日零落后投入涪江,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本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别于一般伤春悲秋的诗歌。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小题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些什么特点?(4分)?
小题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小题2:
《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桃李笑”见出拟人,一二句乐景哀景形成对比,“佳节清明桃李笑”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野田荒冢只生愁”是哀景衬哀情(正衬)。
小题2:此题考查表达技巧中的借典抒情手法,回答时先指出出处是《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再结合尾联解说(定向翻译),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答题一般是先概括,后分析,或先概述,后描述。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常见题型》高..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