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A.仁杰为吏人诬告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 B.母老且病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今陛下以昭陟一株柏杀一将军然后以六合为家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自:自己
B.越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C.余始循以入/循:沿着
D.磴几不可登/几:几乎
2.下列加粗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A.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B.或曰:此东海也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下列句子中与“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B.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今以钟磬置水中
4.下面对这段文字意思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记叙了登泰山的经过,着重记叙了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
B.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以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
C.作者登山的路线是:南麓、中谷、中岭、西谷、山巅。
D.“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描绘出一幅夕照美景,对雾的描写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新颖别致,风格独具。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顷之,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穆宗)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硃丹其门,闻瑞至,黝之。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师长教士地,不当屈——恰当
B.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憎恨
C.瑞遂谢病归——感谢
D.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看见
2.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海瑞为官“刚正不阿”的一组是(? )
①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
③发橐金数千,纳之库
④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⑤力摧豪强,抚穷弱
⑥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⑦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⑦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瑞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让老仆人种菜自给,就是为母亲祝寿,也只买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已久,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大臣们争着把物品送给海瑞,皇帝十分愤怒,因而当海瑞上疏时,下令把他抓了起来。
C.海瑞巡抚应天十府时,下属官员十分忌怕他,有的甚至自动离职,那些显赫的权贵听说海瑞来了,把红门改漆成黑色。
D.海瑞被人弹劾改任南京粮储之职,正好碰上仇恨他的高拱掌管吏部,高拱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使得海瑞告病还乡。
4.(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诸 司 素 偷 惰 瑞 以 身 矫 之 提 学 御 史 房 寰 恐 见 纠 擿 欲 先 发 给 事 中 钟 宇 淳 复 怂 恿 寰 再 上 疏 丑 诋 瑞 亦 屡 疏 乞 休 慰 留 不 允 十 五 年 卒 官 赠 太 子 太 保 谥 忠 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虞山记/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
仍未及登。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②极。有土垤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黮,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嵚,如关斯辟,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
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天欲雨,客无意往下雨
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治理
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裂开
D.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雨过天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辛丑秋,将之江阴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B.①始焉欣欣,继焉索索 ②盘盘焉,囷囷焉
C.①取径以南,益露奇境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②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小题4:翻译(3分)
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