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3-15 22:52:41 【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举酒属客?
B?.王回深父?
C.后之视今,由今之视昔?
D.而卒莫消长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愈寒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我衣——与:给予
B.子,不肖人也,不足也——爱:爱护
C.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必定:必然安定
D.若夫欲人之心——利:有利于
(2)下列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注:沾)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章献太后称制,契丹使萧从顺请见太后,且言南使至契丹者皆见太后,而契丹使来乃不得见。奎时馆伴,折之曰:“皇太后垂帘听政,虽本朝群臣,亦未尝见也。”从顺乃已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宋史·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兵食有余 励精万机而简宴
B.州宿兵,经费常不足 非所以朝廷也
C.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夜宴,有戍卒杀人
D.历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 真宗时宴大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保终道,匪独臣不然也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B.请纵民还州偿所失 某所,母立于兹
C.至有沾醉者 有牵牛而过堂下
D.成都民妇讼子不孝 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奎在隰州主管刑狱时,知道聚众赌博的危害,竭力预防。后来果然发生了参赌者杀害寺庙僧人的事情。经过他周密查访,终于将罪犯绳之以法。从此以后,隰州聚众赌博的事情就减少了。
B.薛奎在从仪州到盐州转运军粮的路途上,失于检束,放纵民伕,致使军粮霉烂不少。转运使卢之翰要弹劾他。薛奎要挟卢之翰说,要揭发他用陈腐的粮食替换军粮的腐败罪行,迫使卢之翰打消了弹劾薛奎的念头。
C.薛奎在任秦州知州时,行政开支上力求节俭,又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地方生产,当年就为秦州积聚了三百万石粮食。在他调离秦州任益州知州时,秦州的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秦州,但皇上并没有答应。
D.薛奎性格刚强,遇事急躁,又爱好喝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但他跟宋真宗关系好,哪怕是醉后进谏的意见,真宗皇帝都全部采纳,并且夸他说得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奎时馆伴,折之曰:“皇太后垂帘听政,虽本朝群臣,亦未尝见也。”从顺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C
4.(1)翻译:薛奎当时是接待使者的官员,驳斥他说:“皇太后垂帘听政,即使是本朝群臣,也不曾见到太后。”萧从顺才作罢。
  (2)翻译:薛奎就拿出自己的俸禄钱给他,并警告他说:“如果再要不赡养你的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那两母子于是就和好如初。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21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不识范文正公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者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尊敬兄长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士有自京师来者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B.尽以告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如火之热,如水之湿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小题5:(1))断句(4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2)翻译: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
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断句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错三处扣一分,扣完为止)
(2)①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是”被动句式“见……于”、“知”、“因”各1分。)
② 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待”“显”“传”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酬:实现。)
小题1:(A、定语后置的标志;引出原因。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C、都表转折。D、指示代词,这些;结构助词,的)
小题1:(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小题1:(“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小题1:略
【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金圣叹先生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昊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 “《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 “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有删改)
  【注】①排:批驳。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③鼎革:指明清易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以之——贯:贯穿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也——顾:考虑
C.吾已为君之矣——遣:遣返
D.因为诗之——吊:悼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在颜渊叹圣   ②予其点之流亚欤
B.①一日千金与先生 ②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C.①先生辄起排之  ②莫知其处
D.①无不供齿颊   ②余评论尚多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言行的一项是(? )
A.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B.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C.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D.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圣叹讲经时,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所用的稿本从来不给人看。
B.金圣叹为人豪爽,不到一个月,就将王斫山给他用以补贴家用的千金花费干净。
C.明清易代后,金圣叹绝意仕进,更改名字,表现出了古代士人常有的气节。
D.作者经过吴县家门,拜访了金圣叹的故居,并写诗作传来凭吊金圣叹。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画线部分断句。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A
3.B
4.C
5.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 |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 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6.①喜欢喝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所发的议论都是前人没有说过的。
  ②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仕的念头,改名为人瑞,起字圣叹,除了与朋友亲人谈笑外,就是独自端坐在贯华堂中,致力读书著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