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3-15 23:00:21 【

1、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加粗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
A.奉圣朝(及、至)沐浴清化(蒙受)
B.供养无(主人) 不赴命(致辞)
C.臣郎中(拜访) 蒙国恩(寻求)
D.刘病日(病重) 告诉不许(告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1)丈人“止子路宿”,而且“杀鸡为黍”招待子路,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1分)
?
(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有人认为这话是说丈人自己,也有人说是批评孔子,你同意哪种意见?理由是什么?(3分)
?


参考答案:⑴显示隐者的生活富足,家庭幸福。同时也显示自己的知礼。⑵讲丈人自己,人老眼花,没看到夫子,有自嘲意味;批评孔子不务实,只知道宣扬没用的政治理论。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颜真卿,字清臣。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事亲以孝闻。命为监察御史。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曰:“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平来,大喜,顾左右曰:“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
  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朝廷失色,李勉闻之,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乃密表请留。又遣逆于路,不及。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慢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希烈惭,亦呵止。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太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常指寝室西壁下云吾殡所也。”兴元元年,王师复振,逆贼乃遣其将辛景臻、安华至真卿所,积柴庭中,沃之以油,且传逆词曰:“不能屈节,当自烧。”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复告希烈。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曰:“有敕。”真卿拜,奴曰:“宜赐卿死。”真卿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选自《旧唐书·列传七十八》有删改)
1.下列各项加粗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不师旅/劳:使……劳顿
B.又遣于路/逆:送别
C.举刃以之/拟:比划
D.之以油/沃:浇淋
2.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郡人呼之“御史雨”/出平原太守
B.杨国忠怒不附己/将食
C.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逆贼耳
D.卢杞专权,忌/景臻等遽止
3.唐文宗评价颜真卿是“忠烈之臣”,下列能直接体现“忠烈”特点的一项是(?)
①真卿至,立辩之
②上从之,朝廷失色
③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
④不能屈节,当自烧
⑤真卿乃投身赴火
⑥乃逆贼耳,何敕耶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五原有积久不决的冤案,颜真卿到后马上辨清实际情况。案件判决后,当地原本大旱,竟然下起雨来。
B.在安禄山还没谋反前,颜真卿以下雨为借口修整城墙疏浚护城河,暗地里做好准备,最后果然发挥了作用。
C.卢杞专权,他与颜真卿不和,趁着李希烈谋反的机会派遣颜真卿前往敌军,故意要害死他,朝廷官员纷纷阻止。
D.李希烈派人去杀死颜真卿,颜真卿发现不是皇帝派遣而来的,临死前还痛骂叛贼,最后英勇就义。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日?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常?指?寝?室?西壁?下?云?吾?殡?所?也


参考答案:1.B
2.D
3.C
4.C
5.①有人向安禄山进谗言,安禄山也秘密侦查,认为颜真卿是书生,不值得担忧。
  ②相公,你是国君的臣子,怎么让这些人像这样呢?
6.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常指寝室西壁下云/吾殡所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任旋里。会傅入都,遇诸途,问王归意,以疾告,曰:“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某叹曰:“仆之归,从其命也。”乃具告所言。傅骇曰:“果尔,奈何?试为汝诊之。”按脉良久,叹曰:“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王泫然泣曰:“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①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傅又沉思久之,谓曰:“汝疾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王大喜,求方。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夕履之。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更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君犹无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某叹曰:“傅君神医,吾不及也。吾初诊汝疾,乃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今傅君以健少旧毡笠多枚代之,真神手,吾不及也。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为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攻之不精,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傅善医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致。然素喜看花,置病者于有花木之寺观中,令与之善者诱致之。傅既至,一闻病人呻吟,僧即言为羁旅贫人,无力延医,傅即为治剂,辄应手愈。
某妇忽患腹痛,辗转地上。其夫求之傅,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捣千杵,服之,立止。一老人痰涌喉间,气不得出入,其家具棺待殓。傅诊之,曰:“不死。”令捣蒜汁灌之,吐痰数升而苏。凡患泻者,遇傅无不瘳。用药不依方书,每以一二味取验。有苦痨瘵者,教之胎息②,不三月而愈。
(选自《清稗类钞·傅青主善医》,有删改)
【注】①和、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名字。②胎息:像婴儿在母胎中一样不用口鼻而用脐呼吸,是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急治旋里行李
B.医虽小道,之不精研究
C.病家多不能达到
D.令与之者诱致之交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就诊太医院某乃令持敝瓦缶,置妇榻前
B.具告所言脑髓亏耗
C.试汝诊之谓非鄙人所误耶
D.问王归意,疾告是直人命为儿戏也
小题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傅青主善医的一组是(3分)
果尔,奈何??②王大喜,求方。?③傅诊之,曰:“不死。”
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⑤服之,立止。?⑥每以一二味取验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尧患头痛病,被京城的太医判为不治之症,一个月后必死。傅青主叫他试着用青年人戴过的毡笠熬成药膏,早晚服食,竟然把病治好了。
B.太医见到病愈的王尧,大为吃惊,深有感慨。既佩服傅青主医术高超,又自愧学艺不精,几乎误人性命,此后,这个太医干脆不再从医了。
C.傅青主平素喜欢看花,因而他让人想方设法先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傅青主来了之后,了解情况,给病人诊治下药,手到病除。
D.傅青主善于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因病施治,不拘一格,用药不多,妙手回春,很有特色。他还教病人运用“胎息”法调治痨症,效果很好。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3分)
(2)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4分)
(3)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1)答案:太医院里某先生,是全国第一流的医生,为什么不请他治病?(关键词“盍”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1分)
(2)答案:如果确实像您说的那样,我真的没有活着的希望了。不过您久负名医的美名,竟不能起死回生吗?
(3)答案:太医送王尧出门,立即请求退休,关上门谢绝求医的人,闭口不再谈医术了。(补充主语1分,关键词“谢”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C(致:招来、招请)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D(以:介词,把;A于:介词,到/在;B乃:副词,于是、就/是、原来是;C为:介词,替、给/被。)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
小题3:试题分析:B(①是傅青主对王尧病情的担心;④是傅青主对太医诊断的肯定。)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喜钓”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具体行为,有的却不是具体行为。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4:试题分析:C(“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不是傅青主的意思。)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5: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①关键词“盍”,兼词, 相当于“何不”, 译为“为什么不”“怎么不”,或者直接写“何不”,得1分;②“国手也,”判断句,翻译“是”字,体现判断句的标志,得1分;③“国手” 译为“国家闻名的医师”“名医”“国内有名的御医”“国家级的医生”等得1分。(2)这个句子中关键词“诚”“着和、缓名”“生死人而肉白骨”各1分,句意1分)(①关键词“诚”,译为“如果确实”“果真”,得1分;②“着和、缓名”译为“有着像和、缓一样的名气”“有着和、缓两位名医的名气”“有着和、缓名医的名声”“有着和、缓两位名医一样的医术和声望”“有着和、缓那样的名望”等,得1分;③“乃”,副词,译为“竟然”“却”“反而”,得1分;④“生死人而肉白骨”,“生”“肉”,使动用法,译为“使……活过来”或“让……复活”、“使……长肉”“让……长肉”,或者意译为“起死复生”“起死回生”,得1分。(3)这个句子中①补充主语“太医”得1分;②“乞休”译为“请求退休”“请求辞退官职”,得1分;③“谢”译为“谢绝”“拒绝”,得1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参考译文】
傅青主善于治病。他的同乡人王尧寄居在京城,忽然患头痛病,经很多医生诊治都不见效,到太医院某医生就诊,那太医按脉完毕,吩咐他说:“这病只有一个月时间了,你应尽快回家料理后事,慢一点就来不及了。”王尧急忙打点行李准备回家。适逢傅青主来京城,在路上遇到王尧,就问他回家的原因,王尧把病情告诉傅青主。傅青主说:“太医院某先生,是全国第一流的医生,为什么不请他治病?”王尧叹息着说:“我回家,就是听从他的吩咐啊。”于是将太医说的都告诉他。傅青主很吃惊,说:“如果真是这样,怎么办?让我试给你诊断一下。”按脉很久,叹息着说:“太医他真是国手啊,他说的没错。”王尧流着眼泪说:“如果确实像您说的那样,我真的没有活着的希望了。不过您久负名医的美名,竟不能起死回生吗?”傅青主又沉思很久,对他说:“你的病没有救活的道理,不过我现在想到一个法子,治好了不算功劳,治不好也不承担过失,试一试怎么样?”王尧很高兴,求处方。傅青主吩咐他回家去,四处寻找健壮青年使用的旧毡笠十余枚,煮成浓汤,过滤成药膏,早晚服食。王尧回到家里,按照傅青主的方法医治,病果然好了。不久他到京城见傅青主,傅青主非常欣慰。王尧又去拜见太医,太医见他来,吃惊地看着,说:“你还活着吗?”王尧把傅青主治病的做法告诉他。太医叹息着说:“傅先生真是神医,我比不上他。我当初诊断你的病,原来是脑髓亏损,按照古药方,只有用活人脑才可以医治,但是确实不能得到。现在傅先生用健壮青年使用的多枚旧毡笠代替活人脑,真是本领高超,我比不上。如果不是傅先生,你早就死了,可以说不是被我耽误吗!行医虽说是小本领,研究不精通,这简直是把人命看作儿戏啊,我还敢从事这种职业吗!”太医送王尧出门之后,立即请求退休,关上门谢绝求医的人,闭口不再谈医术了。
傅青主善于治病而不能忍受俗气,病家多不能招请他。不过他平时喜欢看花,有人就在有花木的寺院中安置病人,让跟傅青主交好的人引诱他到来。傅青主来了之后,一听到病人的呻吟,僧人当即说是寄寓异乡的穷人,没有钱请医生,傅青主当即给病人诊治下药,随手就治好了。
有一个妇人突然患肚子痛的疾病,痛得在地上翻来覆去。她丈夫请傅青主医治,傅青主就叫他拿一个破瓦罐,放在妇人睡榻前面,用圆木棒捣一千次,捣成粉末让妇人服下去,她的肚子立即不痛了。一个老人痰涌在喉咙中间,不能呼吸,他的家人准备了棺材等着收殓。傅青主诊断病情,说:“没有死。”让家人捣蒜汁来灌他,吐出几升痰就苏醒过来。凡是患腹泻的病人,遇到傅青主没有不被治好的。傅青主使用药物不按照药书,常常用一二味药就取得预期的效果。有被痨病所苦的病人,傅青主教他用胎息法调治,不到三个月病就好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鲁亮侪掷印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汤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选自清·袁枚《小苍山房文集·书鲁亮侪事》)
【注释】
①受暑:接受安排。②摄:代理。③微行:隐藏身份,改装出行。④再拜问讯:拜了两拜询问情况。⑤谩:含糊地。⑥暍:受了暑热。⑦汤:热水,开水。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即摄中牟
(2)鲁为微行
(3)盍诉之
(4)径诣别室
小题2:与“公何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虽十鲁公奚能为
B.且贤称噪于士民
C.某,滇南万里外人也
D.与之印,不受
小题3:下列加点词与“竟怒马驰去”中的“怒”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熊咆龙吟殷岩泉
B.强虏灰飞烟灭
C.成以其小,劣之。
D.厚德载物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甫下车而库亏。
小题5: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别 母 游京师十年得 中 牟 借 俸 迎 母 母 至 被 劾 命 也
小题6:本文主要从正面刻画鲁亮侪的形象,其中最能突出他“奇男子”的一句语言描写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代理(2)隐藏身份,改装出行(3)何不?(4)直接到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刚上任就钱库亏空。
小题5: 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小题6: 依凡而行者,非夫也!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A(倒装句;B:倒装句;C:判断句;D:省略句)
小题3:(A:殷,形容词作动词,震响;B:烟,像烟一样,名词作状语;C:意动用法,以……为劣;D:高尚的。)
小题4:无
小题5:无 
小题6:无 
【译文】
鲁之裕,字亮侪,是一位奇男子。当时田文镜任河南总督,为政严厉苛刻,提、镇、司、道及其下属,接受安排奉命守职,极其谨慎,在进见田文镜时,没有人眼睛敢东张西望。鲁公就在田文镜部下工作。有一天,田文镜命令鲁公去摘取中牟县李县令的官印,并让他就此代理县令一职。鲁公采取改装前去的办法,穿着粗布衣服,戴草帽,骑着驴子进入中牟县境。只见数百位老年人互相搀扶着在大路上叹苦发愁,鲁公走上去拜了两拜询问情况,回答说:“听说有位鲁公要来接替我们的县令,客人您在开封知道这事吗?”鲁公含含糊糊地说:“你们问这个做什么?”回答说:“因为我们县令贤明,不忍心让他离去的原因啊。”鲁公又走了几里路,看见许多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商议:“好官走了可惜,等鲁公来,何不去向他申诉?”有人就摇手说:“咄!田总督早有命令,即使有十个鲁公又有什么办法?何况鲁公正是取代李县令职位而来的,怎么肯自己不做官而让给别人呢?”鲁公听了,心里非常尊敬李县令,但没有做声。到了县衙,鲁公见李县令的相貌温良奇雅。李县令向鲁公作揖,请鲁公进去,说:“官印已经等公很久了!”鲁公也向他拱手回礼,说:“我看您的形状相貌,衣着服饰,并不是奢侈放荡的人,而且在读书人和老百姓中间,盛传着您的贤名,怎么会刚刚上任就钱库亏空了呢?”李县令回答:“我是远在万里之外的云南人。与母亲分别后,在京师游学十年,才得到中牟县令之职,因此借了俸银迎母亲到来。母亲到了,我却被弹劾去官,这是命啊!”话尚未讲完,哭了。鲁公说:“我一路来受了暑热,你准备热水,让我洗个澡!”说罢,就直接走到别的房间去。鲁公一面洗澡,一面思索,内心不能不有所感动。想了很久,他敲浴盆中的水发誓说:“按照常规行事的人,不是大丈夫!”于是他穿戴好衣帽向李县令告辞,李县令非常吃惊,问道:“您到哪里去?”回答:“到省里去。”李县令交给他官印,他不接受;李县令坚决要给,说:“不要因为我而连累您!”鲁公将官印铿然一声扔在地上,厉声说:“您还不知道我鲁亮侪的为人!”说完就拍马飞驰而去。全县的人民都焚香送他。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