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3-15 23:11:31 【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真的是走马观花,一天一个城市,游的也大多是这个城市最出名的景点,了解的也是一个大概。(浮光掠影)
B.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辰,真是不计其数。(不胜枚举)
C.这篇文章把敌人的反动论点批驳得体无完肤。(淋漓尽致)
D.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浩如烟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印象不深。B.“不计其数”,无法计数。“不胜枚举”:枚:个。形容为数多,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星辰“无数”,不同于“为数多”,不能换。C.淋漓:渗透了水的样子,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或痛快到了极点。D.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在此处是用错了对象,不能换。)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这几年的刻苦训练和大战磨炼,使他成为一流的NBA选手。
B.一到冬天,有的同学就借口交通拥堵、公共汽车又久等不来为名,常常迟到。
C.“中超”球员们在赛场上的不佳表现,对当下的球迷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D.“汶川抗震救灾图片展览”昨天在军事博物馆举行,很多展品和图片震撼人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主语残缺,将“由于”或“使”删去;语序不当,将“NBA”放在“一流”之前;B项,句式杂糅,删掉“为名”或改为“以……为名”;D项,不合逻辑,“展品”和“图片”概念并列不当。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句式对应、内容相关。(4分)
勾践卧薪尝胆,国家得以光复;??;唐明皇沉迷声色,导致生灵涂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是至理名言啊!


参考答案:李煜国破为虏,词境为之一新;隋炀帝荒淫无度,致使身死国灭。(内容2分,句式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先找到所要仿写的语句,然后仔细揣摩它的句式结构,同时还要注意内容要求。研究所给句子内容上的特点,研究句中对应的词语。抓住例句中关键性词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分号前面的句子要在内容上与“生于忧患”相符合,分号后面的句子在内容上要与“死于安乐”相吻合。从古今中外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相关的事例中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指出下面文段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4分)
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钱文忠成名后,在媒体面前很低调。他一再对记者强调:“别太关注我,我可没办法应对媒体。”对于自己的走红和火爆,钱文忠有着比一般人更清醒的认识,他说:“瓜子炒了以后可能是比较香的,但是别忘了,也有很多瓜子是会被炒焦的。”
钱文忠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言外之意:当下媒体的炒作对于一个人的成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过犹不及,过火的炒作也会使一些明星成为“流星”,昙花一现,随风而逝。(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钱文忠在这里使用了一个比喻句,把人比喻成瓜子,而把媒体比喻成炒瓜子的火。“瓜子炒了以后可能是比较香的”,是说媒体炒作会使一个人成名;“瓜子是会被炒焦”本义是火大了,瓜子不能吃了,成了废物,言外之义则是,人被炒作过头也就不再有人关注了。考生能够理解这是个比喻句,找出本体,解说明白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从下面一条新闻中,可获取哪两方面最重要的消息?(4分)
建设部有关专家预测,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城镇住宅需求预计将保持在年均5.5亿平方米以上。
椐建设部高层人士介绍,这一预测是在对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镇居民对住宅的需求增加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表示,中国住宅建设,具有广阔的潜在需求。他说,住宅建设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据介绍,按照中国建设部前年确定的2010年住宅建设发展纲要,到那时,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将从1999年的9.6平方米增加到12.5平方米。
答:① ?
?


参考答案:
①未来十年中国城镇住宅需求年均5.5亿平方米。
②到2010年,中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将比上世纪末增加2.9平方米。


本题解析:每点2分。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