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年
孔灏
……
这一年谁是我的天涯
这一年谁在等着我回家
这一年的江湖老去了多少少年
这一年我离开
我还能不能站在你面前让你知道啊
我?已经回来
……
根据节选的诗句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命题颇具思辨性。命题要求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但仔细分析所给的材料,可以看出,“山、水”中包含了多组对立统一的矛盾,山和水、灵动和沉稳、水的灵动和海的一色、山的沉稳和四季变化,透过材料的表象,可以提炼出“变化中有永恒,永恒中有变化;动与不动,两者和谐统一”的道理。如果考生能够悟出这个道理,并能联系到身边事,谈谈人生、社会、自然等,审题这一关基本通过了。考生可以抓住灵动与沉稳、变化与永恒、动与不动中的一个方面来联想,考生发挥想象的空间比较大。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有位军人曾经写到他在军中服役时看到的戏剧性一幕。
一次,阿拉巴马州红色军工厂举行阅兵仪式。检阅官是位上校。一切进行得都很顺利,但当上校走到某位士兵面前时,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突然厉声命令道:“把口袋上的扣子扣好!”那位士兵非常慌张,结结巴巴地问道:“现在吗?长官?”“当然,马上!”上校回答。于是,士兵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把上校口袋上的扣子扣上了。
这则小故事,可以引发我们什么感悟?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这位军官一眼就看出了士兵制服上的问题,却丝毫没留意自己制服的问题。(2分)有时候,我们也是这样:别人的缺点总是那样扎眼,对于自己的缺点却总是难以觉察。(2分)别再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先处理好自己的缺点,再去善意地提醒、指正别人。(2分)(角度来自材料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常有“先声夺人”“敢为天下先”“先下手为强”等熟语,强调的是“先”的优势。同时又有“后发先至”、后来居上”“后发制人”等熟语,强调的则是“后”的优势。一“先”一“后”,可以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与思考。
请根据所给材料自主构思,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后手先胜
纵横相间的棋盘上,黑白分明的棋子在双方手中掌握,执黑还是执白,先手还是后手?取舍之间,你会发现,制胜的关键,不在于争先,而在于厚积薄发,看似后发的黑子,也许更能掌控全局。
白子:巨木无根。后继无力
一声轻响,白子抢先落下,很快抢占了大部分棋盘。可是,一步争先,就要处处争先,若是没有深厚的底蕴,无法支持快速的发展,就会像无根的巨木一样,见风就倒,后继乏力。王安电脑公司早期凭借着领先一步的技术,快速开拓市场,很快让王安打字机遍布全球。可是,因为前期拓展太快,公司没有深厚的研究力量,再加上家族管理方式的落后,短短十年,缺乏新产品的王安公司就被前赴后继的挑战者们推下了神坛。
至刚易折,至猛易破。陈涉最先举兵,却落得身首异处:莱斯最先发明电话雏形,却终与成功失之交臂;8848最先在中国发展电子商务业务,现在却默默无闻;柯达最先发明数码相机,现在已经宣布破产倒闭。
一味求快,没有不断地巩固和积累,没有持续地创新和发展,最终只会后继无力,抱憾终生。
黑子:后来居上,厚积薄发
棋盘正中,战况胶着。白子意气风发,顾盼自威,好似当年楚霸王;黑子且战且走,险象环生,却是日后汉高祖。面对强敌,刘邦不是鲁莽应对,而是观察形势,积蓄力量,厚积薄发,在最关键的时刻,一箭穿心,赢得天下。
大隐于世,厚积薄发。姜太公耄耋之年领大周相印,却揭开了周王朝800年不朽传奇的序幕;朱元璋最后才称王,却开启了大明300年的繁华盛世;邓小平75岁才主持改革开放大局,却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侯为贵60多岁才正式接管中兴通讯,却让这个传统企业焕发新的生机;哈兰·山德士退休才创业,经历了1009次失败才留下了如今风靡全球的肯德基……一时的迟滞,不是挫折,而应细致观察,认清形势,储备能量,一旦时机成熟,成功将会来得热烈而持久。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高三的我们也是这样,应考压力大,模拟成绩差,都不必气馁,要知道先声夺人固然能独领一时之风骚,但谋定而后动,面对挫折积极应对,也能让我们的实力在不经意间蓄积,最终必将以猛兽吞狐、泰山压卵之势扶摇直上,纵横间谁堪敌手!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辩证类的话题作文。写作时要辩证地看待“先”的优势与劣势,“后”的优势与劣势。“先”的优势如:先发制人、敢为人先、先驱、身先士卒、先导、先天下之忧而忧等。“先”的劣势如:先入为主、枪打出头鸟等。“后”的优势:后发制人、后来居上等,“后”的劣势:输在起跑线上、落后等。写作时要综合两者的优劣来写。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秀:网络用语,是英文单词“show”的音译,为“展示,炫耀”之意。(百度百科)
今年,江苏、浙江的电视台,不约而同推出了明星跳水真人秀的节目,邀请各界明星进行训练和跳水展示,定期播出。
《道德经》:“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意思是,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即,做人要韬光养晦,隐藏锋芒。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参考例文
韬光养晦与锋芒毕露
韬者,战略也。
战略乃战术实施的向导,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自先秦以来,隐忍克制,韬光养晦成了许多政治家向成功进发的纽带,他们在权势不如别人时,身处逆境时,可以退为进,隐藏锋芒,积蓄力量。在遇事不公,怀才不遇时,可以长放眼量,忍受屈辱,磨练意志,伺候时机,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不明则已,一鸣惊人,谋定后动,一举成功。
孔圣人曰:“小不忍则乱大谋。”语话说:“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残灯照孤影,苦竹孤郁终。”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一副坚毅的脸庞,当司马迁面对那铁铮铮的大汉律条,那至高无上的天子皇权,面对他的是两条路:悲壮的死,苟且的活。铁血钢筋筑成的男儿,怎能苟且的活,可他想到了父亲的临终遗言:一定要着成一部流传千古的史记。于是他选择活下去,为的不是君主看不起的命,为的是那理想,那信念。苟且的活不再是苟且而是身处逆境中的英雄,决定韬光养晦的战略。他终于成了诗人笔下“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的司马迁。丹青妙笔着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实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中国历史文化留下辉煌的篇章。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隐藏野心,操遂不疑玄德。刘备以一个织席败屡之徒最终成为蜀国的开国君主。实乃磨难重重,刘备终成功,他最重要的策略便是韬光养晦。俗话说:“刘备以哭得天下。”刘备曾说:“操以急,吾以缓;操以谲,吾以仁;操以刑,吾以德。”刘备的进取一生,仁义,“三让徐州”式的谦逊,对于张松的谋划在先,忍发有时。都可谓“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求存也。”忍之道可使人立国,其为用亦大矣。刘备的忍是一种修养之忍,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深刻的智谋,是圆融无害,圆融无碍的处世智慧,是他的这种智慧成就了蜀国,成就了“三国,三足鼎立”。成就那令后世人感叹的历史。
锋芒,彰显也。
浩浩历史长河,多少英雄,挥刀指戟,征战沙场。实乃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然而锋芒过于毕露,有时可能身陷囹圄,甚至命丧黄泉。
杨修,为人侍才放旷,过于锋芒毕露,不知操乃多疑之人,怎容得下才能强于他的人存在。当杨修解读出一合酥的含义时,他的命运便向悲哀走去,死亡之门便即打开。杨修的桀骜不驯,侍才放旷,使他像流星般划破孤寂的夜空,只是以孱弱之躯给天空点点星光,使人眼前一亮。如若他能韬光养晦,便会像明明皓月,灼灼红日,日日东升西落,夜夜以及稳定的形状固定于苍穹之一隅。而现在留下的只是一声声的悲叹。
拔山盖世气自雄,沉舟破釜摧坚兵。鸿门宴上谈笑若;乌江亭边强从容。恶将秦宫付大火,乐在彭城锦衣行,拥就虞姬折梧桐,垓下谁来助鲁公?总结项羽富有传奇色彩而又悲壮的一生,皆因其过于锋芒毕露,桀骜不驯,不谏人言。项羽少时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术对抗一人,不值得学,要学对抗万人的本领。”见始皇出游,感叹:“彼可取而代也。”长大后身长八尺有余,力能抗鼎,气力过人,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后挥戈天下,定都彭城,在垓下与汉军决战失利,他告别虞姬,跨上骓马,率众渡睢水达到东城,面对数千汉军追兵,他仍无惧色。可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将头颅赠予马童。美人悲伤,英雄泣泪,霸王别姬,幽恨断肠。项羽勇力罕有,智力不及,霸主在握,金瓯失手,至今能听到悲壮的挽歌。
当你的楞角磨平,收起你的彰显,韬光养晦是你闪耀光辉的永久战略。
本题解析:本题为材料作文,没有规定话题或中心,所谓“明确文体”,暗含的要求应该文体特征要鲜明,即写什么就要象什么,避免在文体上“四不像”的文章。
再看材料,要准确理解材料的中心。材料实际上是两个,一个是鼓励人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特长或才能,一个则提倡收敛锋芒。这两个材料的观点正好相对,我们在作文立意时首先应考虑文章的中心能涵盖两面,在涵盖两面不好写的情况下或是其中某一面更容易发挥水平的情况下才考虑只就其中一面立意。
能涵盖两面的立意是什么呢?要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了。一个讲“秀”,一个讲“藏”,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或者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能不能将两者统一在某一个观点中?这就要看个人的思想水平了。“秀”与“藏”应该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立的一面好说,统一的一面又该怎么说呢?要仔细思考。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