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脚印,就是脚踏过的痕迹。每个人的脚印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的脚印是深深的,坚定不移的,这是成功者?的脚印;也有的人的脚印是浅浅的、游离徘徊的,这是迷惘者的脚印。“脚印即人生”,只有从脚印中我们才能知道过去,乃至于推测出未来。 ?
请以“脚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请以“窗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窗口
一片树叶飘进来,落在你的手边,你嗅了嗅。“有点香,是樟树叶吗?春天来了,怎么还会有落叶?”你问,你知道你的窗口外有一棵樟树,然而你却总是找不到窗口。
“其实,樟树是常青的,不过到春天的时候它也会逐渐用新叶替换上一年的老叶子……你站在窗口就能闻到它的气味。”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懂,你的脸上盛满对我的羡慕和崇拜。
“油菜花开了吧,常听到蜂响。听说油菜花是鹅黄色的,我真的好想知道什么是鹅黄色,鹅黄色能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满脸虔诚,仿佛想用虔诚来感动上苍。我告诉你:“鹅黄色是那种非常温柔的颜色。你摸摸……”我把你床头那只毛绒绒的小兔放在你手心,“知道了吗?这就是鹅黄色给人的感觉。”我笑了,因为你笑了,你的笑是多么难得。
“你扶我到窗口,我自己找不到,让我看一看外面。”我答应着,其实,你的窗口一直离你很近。我们于是来到窗口,你做出了望的姿态。“窗口外面有什么?”你问。“有油菜花。”“还有呢?”“有天,有云,有蝴蝶。”我不敢说“蓝天”、“白云”、“彩色的蝴蝶”,因为我没有办法向你讲述蓝色是什么样子,白色是什么样子,彩色是什么样子。你显然不满意这种单调的答案,喉咙咕噜一下,咽回了想说的话,刚才晴朗的脸又暗了下来,你转过身,离开了窗口。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我想到了风铃,铃声里可尽是快乐的音符。于是,我高兴地给你送来一串风铃,把它挂在窗口。我告诉你,这是一串紫色的风铃,紫色是很神秘的色彩,像梦一般。我还对你说,风铃挂在窗口,连接你和窗外的世界,可以让你触摸窗外世界的脉搏,紫色可以装饰你的梦。可是你忽然大哭起来,瘦削的肩膀剧烈地抽动着:“我的梦一片漆黑,全是噩梦!”我落荒而逃,像一个想帮人开窗却终究找不到窗口的孩子。
过了好久,我去看你,我发现你变了,变得比以前快乐多了。你那时正在读一首盲文诗。“我进学校了,我能看书了!”你一脸的灿烂,风铃在窗口摇曳着,徐风拂来,铃音阵阵。你已把童话公主般的长发了梳成利落的马尾。你抿着嘴,递给我一张纸条。“看一看,我从窗口看到了些什么。”我低头阅读:
如果可以/我要变成天空中的一抹云彩/我把风铃挂上窗口/让风铃为你歌唱/如果可以/我要变成蔚蓝大海中的一条小鱼/我把海浪推向沙滩/让沙滩变成诗行/……
我的眼里噙满泪水,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窗口。“真美!”我第一次不是安慰而是羡慕地望着你说,“真的很美,你用心找到了自己的窗口,你从窗口看到景色比许多人用眼睛看到的更多更美。”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富有深意命题作文,可以从不同层面上展开构思。
房屋的窗口。“窗口”指房子的一部分,是连接房子与外面环境的建筑结构,这是实的窗口。开窗、关窗,长久闭窗、久闭突启的感受,每个人都有最真实的感受。因此,实写构思不困难,如可以讲一个高楼窗口对望的故事,可以叙一段乡村阁楼里孤独的望窗经历,可以写一段爱窗口、美化窗口、争窗口的故事,可以写一段窗口边难忘的谈话。等等
社会窗口。窗更能指社会、时代之窗。那么这时的窗口代表的是社会的发展,是时代的进步。如深圳特区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一个家庭的变化,就是一个从贫困到富裕的变化的窗口,网络时代,是社会发展中,打开的一扇最大的信息窗口,正是这个窗口,每时每刻把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起来了,让人们能万里之迢互相对话和交流情感,让人们不费力就能从窗口得到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等等。
心灵的窗口。这是更富深意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交流多了,可是从更复杂的层面上看,人们倾心交流的内容少了,好多人善于、有意把自己的心灵闭起来。孤独症正在蔓延。借“窗口”写心灵,可能最易着笔,而且角度、素材更多。
这个话题重在内容的真实、语言上的真情实感,也要防止写大写空。体裁选取上,以叙事、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可是较佳。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国王,他统率着属于自己的富足而强盛的王国,非常满足和快乐。但是有一天,他觉得很惶恐,于是召集全王宫里的智者们,对他们说:“不知道为什么,我很想找到一个钟,用来使我安定。当我不快乐时看它,它会使我快乐;在我快乐时看它,它会使我忧愁。”智者们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最后,他们做了一个决定,他们设计了一个时钟,上面刻着一句话:“这,也将成为过去。”
一个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能够将快乐和忧伤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在心中自由转换,而不受客观环境所左右,始终保持理智清醒的状态,那么他又怎么能做出失败的举动呢?
请以“这,也将成为过去”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从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三种文体任选一种,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这,也将成为过去
不复有当年西山銮鹤东篱陶菊,亦不再闻邺下且歇且行的鱼谣。到底是谁在清湘汲水,回望白云?又到底是谁曾于春夜登华子岗,观寒山林远,烛火明灭?
苏轼在《赤壁赋》里感叹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诸多风流人物,而今亦没于历史洪流。没有什么永远不会老去,没有什么永远存在于世间。无论褐衣朱袍,锦绣龙冠,且看今朝,均无以存。况那些显达荣耀之人,亦都随风而逝,早已成为过去。
由此观之,那些困厄与磨难也算不了什么,它们都将会随着岁月的流水而逝去。
无须再惧怕困难,搏击才会赢,挑战才会胜。世间胜利只会给那些勇于挑战的人。
北岛刚从“文革”中走出,迷茫又寻不着出路。他在诗中写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并谈及“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稍纵即逝,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舒婷于是写诗劝他:“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结局,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
北岛在舒婷的鼓励下,渐渐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也逐渐走出了迷茫,走向了新的征程,把那些人生的磨难和忧郁沉沉地写进了“过去”。
从先辈们的身上,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那个哲理——“困难,也将成为过去”。假如长期纠结在烦恼困苦之中而不展望未来,那么我们会失去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独臂英雄丁晓兵,在众多的读者来信中,看到一封独特的信件。那封信说:“假如有机会,我也可以成为英雄,所以你这样并不算什么,如果十多年以后,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传出,那么你才算真正的英雄。”丁晓兵愕然,一瞬间审视这众多的掌声,回味这无数的赞美,对照自己的事迹,便从鲜花与荣誉中惊醒,牢记“荣誉即过去”,立足新的起点,重新拼搏,最终名传全军。
既然困难可以成为过去,那么成功照样也可以。唯有那些跳出客观环境的人,才可以真正懂得自我,会控制自我。
所有困苦与荣誉都仅代表过去,未来的一切成长于昨天,而又超出昨天,“昨天”最终会成为“过去”,何不忘怀所有苦痛,坚信未来会更好,为未来努力奋斗呢?
本题解析:当代中学生怎样对待成功和失败?以什么方式获取成功?以什么方式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以什么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在快乐中不忘忧伤,能在忧伤中找到快乐?在新课标实施的当下,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已经显得更为多元。本题具有一定的矫正功能。本题围绕材料可以立意为“荣誉代表的是过去,发展才是真正的未来”“历史是以奋斗的足迹来写成,不是躺在安乐椅上来享受”,也可以围绕“当人生既定目标遭遇挫折时,及时更改目标,也能获得成功”来立意,显示出一定的自由性。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以“凡人琐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叫“凡人琐事”,“凡”即平凡、平常、普通,“琐”乃细小、零碎。“凡”很容易写,“琐”就不太好写,需要对某个人比较熟悉,长期观察、积累,写作时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才会涌上心头,流诸笔端。
要写好“凡人琐事”这个题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应以记叙人物事迹、刻画人物形象为主,而不是以阐发人生哲理为目的。人生哲理的感悟,应包含在记叙过程中,点到为止,不宜浓墨重彩。
2、所选事件应着眼与普通人身上发生的事情,从生活的常态入手,昭示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意义。
3、应选取多件小事,事件之间应具有某种内在联系。事与事之间,段与段之间要注意意思连贯,文从字顺。
4、选取平凡的人作为记叙对象。在他们身上,寻找金子般的心,寻找生活的本色。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天,我的老师问我们:“学校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们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开的茶水,走过他清扫的楼道,甚至会时常漫不经心地将衣物丢放于他的斗室。老师说:“你们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回报一个微笑。”
请研读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例文】
我们应该铭记
人,生活在世上,有许多人、许多事是值得我们铭记的,正如哈姆雷特的那句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题记
片段一:
(凌晨四点)一切都很安静,小区里的灯都已关掉了,大家仍沉醉于美梦之中,唯独他们早早起床。大街上凉风袭人,吹在身上有一丝丝寒意,路灯下他们的身影格外矫健。他们不怕累,不怕脏,为了城市的洁净,为了人们生活环境的优雅,他们起早贪黑,在无数个寒风之夜,在无数个烈日之下,他们毅然挥舞着那已被岁月侵蚀的扫帚。
曾经有一篇报道,讲的是英国某地区政府下令:“一天之内清洁工人全部停工。”结果是:“半天没到,城市的很多地方,如街道、小区内都到处废纸,很多地方的垃圾堆得老高。”人们这才意识到,如果没有这些清洁工,他们的城市将变得脏乱不堪。
对于他们,我们应该铭记,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换得我们的洁净生活。
片断二:
(晚上六点)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蜂拥地冲出了教室,也许是半天辛苦学习的缘故,大家都喊:“肚子饿!”隔壁办公室里,张老师还在那里批改作业,下午,他连续上了三节课,而且是站着上的。下课了,他并没有选择回家吃饭,而是继续留在办公室办公。我在想:“他不累,他不饿吗?”
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古人看来是传授学业的。也许古人看到当代的教师,他们一定会感叹:“彼甚劳矣!”作为高三学生,我们每天都会抱怨:“我们实在太苦了,这哪是人过的日子啊!”殊不知老师们比我们更苦。就拿班主任来讲,他要起得比我们早,睡得比我们晚,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我们应该反思,“难道他不累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出于对我们的负责,对我们的关心,他毅然承担了。他是伟大的,无私的。
对于老师,正是因为他们的指引,正是他们的呵护,我们这些树苗才得以茁壮成长。所以我们应该铭记他们,更要感激他们。
片断三:
……
片断四:
……
人生之片断无数,很多事情都值得我们铭记,“清洁工”、“教师”、“交警”、“司机”……正是这一个个看似普通的人,造就了我们的和谐社会,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美好的生活”,用句古语讲就是:“此皆出于此乎!”
学会铭记,学会感恩,去感知这个美好的世界。怀着感激,你会更快乐!
【点评】
模拟评分 内容19分 表达19分 发展19分=总分57分
评分依据:这是一篇感情真切、语言质朴的文章,作者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平凡人”与“平凡事”展示出来,巧妙借助“片断”式的写法,自然地表达了对平凡人的赞美,体现了“平凡方显伟大”的主题。文章最大的特色即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写生活中的人,写身边的事,字字含情,许多事例可谓信手拈来,由点及面,结尾“学会铭记,学会感恩,去感知这个美好的世界。怀着感激,你会更快乐”这句话,使文章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深化主旨,强化了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如果作者能再设计一些典型的细节,让细节闪光,让细节出彩,就更好了。
本题解析: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训练题,它要求同学们认真研读材料,从中找出适合自己写同时又能切合题意的话题。仔细分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可以从“回报”这一角度来立意行文,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将别人对自己的恩泽化为回报来进行深情的表达即可;二是可以从“平凡”这一角度来行文运思,侧重于写平凡中见伟大,表现平凡人做的平凡事,但可以体现出不平凡的价值;三是可以从“关注”这一角度来行文,提醒人们要多多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多多感悟对人生、对社会有益的东西。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