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据一项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人群的调查显示: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在其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都受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的影响。不同的是,中、老年人过去崇拜的偶像比较集中、单一;而现在,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则较为分散、多元。
请以"个人成长与精神偶像"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
偶像的偶像
伊伊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每天都很神气地戴着大队长标志去上学。伊伊的偶像是隔壁的大姐姐柯柯。伊伊说:“柯柯姐姐有好多好多的奖状;她采访过好多好多的名人,还发表了好多好多的文章。伊伊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口气用了三个“好多好多”,那神情专注得让人觉得可爱。
柯柯是个重点中学初三的学生。正如伊伊所说,柯柯是个百分之百的好姐姐,每学期都是三好学生,年年都当选大队主席,还是个小有名气的“记者”呢!不过,柯柯的偶像却是那个获新概念作文赛一等奖,但六门考试不及格的韩寒。
伊伊一直不明白:像柯柯姐姐这样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什么会去欣赏韩寒。伊伊当然还不明白新概念作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她只知道“新概念英语”,而且柯柯姐姐英语也学得很好。伊伊的妈妈说,英语比作文重要,英语学好了能出国;作文写的好顶多当个作家,但当作家很穷的。伊伊没学过等量代换,但她还是认为柯柯比韩寒伟大。况且韩寒还是个留级生,这是伊伊后来才知道的,这使她更加迷惑了。
柯柯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崇拜她。她觉得自己没什么,很平常的一个学生, “有手有头有梦也有愁”。奖状越来越多,职务也越来越大,心里却不那么踏实。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柯柯长大会很有出息。也许是名记者,也许是更有出息。柯柯不那么想,她也不太清楚自己长大想当什么,好象这条记者之路是别人安排好的,自己只是这么走着,至于最终能走到哪里,她自己也不知道。有时候,柯柯甚至羡慕伊伊,她可以闹闹小情绪,发发小脾气,高兴了跳跳,不高兴了就生气,大不了哭一场。柯柯其实不像伊伊想的那么听老师话,确切地说,柯柯头上是长反骨的。“只是还小,看不出来。”柯柯说。那天柯柯的老师说到了一个叫韩寒的人,叫大家不要学他的样子,还那柯柯做正面教材,柯柯很无奈地被老师把她与韩寒对立起来,其实她骨子里却把韩寒当成了偶像。
伊伊明天要参加大队长的竞选,她很认真地想把发言稿给柯柯看。柯柯看完后没头没脑地问了句:“伊伊,你很想当大队长吗?”看着伊伊一个劲地点头,柯柯问她为什么。“很神气呀!大家都要听大队长的。”“那要是当个不戴标志的大队长,你当吗?”伊伊想了好久,摇摇头,说:“不会的,大队长都要戴标志的。”柯柯先是笑,又沉没了一会,然后问:“伊伊,你会快乐吗?”“当然喽!”“为什么?”“姐姐年年都是大队长!”柯柯还是笑,没再吱声。“我快乐吗?”柯柯在心里问自己。
柯柯今天参加了一个座谈会,话题是“怎样才能取得成功”。柯柯读了老师精心修改的发言稿,却不明白自己算不算成功。柯柯还参加了一个关于韩寒的讨论会,老师让柯柯说说“自己”对韩寒的评价。柯柯讲了一堆违心的话。柯柯嘴上说:“像韩寒这样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是成不了人才的。”心里却想:天晓得那些看起来知识结构完整的人 ,今后能不能成为人才。柯柯还说:“韩寒太狂了,这样不好;太理想主义了,这样也不好。”心里却又想:你们提倡让孩子实话实说,可是,一旦有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却又要被你们批评。有理想多好,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至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该做什么。柯柯最后说:“我们不能过于欣赏韩寒,甚至去学习他。”不过,柯柯还是蛮欣赏他的。
伊伊在班级里的得票数排在第四,她勉强进入“决赛”。同学们说伊伊太凶了。伊伊不明白要管好班级不凶怎么行,伊伊为这事伤心了一整天。柯柯要去采访韩寒了,她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没空听伊伊哭诉。
柯柯因为要去采访偶像,所以很高兴。伊伊因为偶像不理她,哭的更伤心。
后来柯柯真的去采访韩寒了,她高高兴兴地去,高高兴兴地回来,可又好象根本不存在采访韩寒这件事。柯柯还是去找了伊伊,向她赔礼,作了道歉,还答应帮助她参加竞选。柯柯问伊伊说:“伊伊,要是选不上,你还会为大家做事吗?”伊伊考虑了一会说:“不知道,也许不会。因为有了新的大队长了呀!他们不选我,就说明他们不需要我,我还做什么呢?”柯柯认真地对伊伊说:“伊伊,你应该继续为大家做事。但不是老找别人的岔,不要对大家太凶。从明天起,试试看好吗?”伊伊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柯柯是她的偶像,柯柯的话一定不会错的。
伊伊终于当选了。同学们说,伊伊现在不凶了,待大家蛮好的。这又一次印证了“柯柯的话一定不会错”这句“真理”。伊伊更加佩服柯柯了。
柯柯在日记里写道:“我采访韩寒的时候,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韩寒的路再他的脚下,我的路也在自己脚下。我和他走着两条看似截然不同的路,但我们一样会走得很精彩!”
点评:
《偶像的偶像》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的每种时候的快乐标准是不一样的。伊伊快乐着她所以为“快乐”的;柯柯迷失了快乐,却又找回了自己的踏实,这都是人生的每一种体验,每一份成熟都要经过心灵的徘徊与撞击,“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多么令人感动!当一个成年人谈到这样的感动时,怎还不为他们喝彩呢?我们的很多“有识之士”们整天担忧着这些学生的成长甚至对“柯柯们”也抱怀疑之态,大可不必地相信他们会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吧,他们会很精彩的。心理独白很准确,但太多了吧?
本题解析:
偶像具有时代性,年龄差异性。学生心中的偶像可能很多,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精神偶像与青春偶像并不完全重叠。考生可以正面立意:偶像伴我成长;也可反面立意:不要被偶像同化了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正确的人生态度是以广博的智慧洞察宇宙间的复杂关系,以深挚的同情了解人生内部的矛盾冲突。在伟大处发现它的狭小,在渺小里却也看到它的深厚;在圆满里发现它的缺憾,在缺憾里也找出它的意义-由此心领神会,包容通达,超越升华。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
宗白华
人类社会的法律、习惯、立交,使人们在和平秩序的保障之下,过着一种平凡安逸的生活;使人忘记了宇宙的神秘,生命的奇迹,心灵内部的诡幻与矛盾。
近代的自然科学更是帮助近代人走向这条平淡幻灭的路。科学欲将这矛盾创新的宇宙也化作有秩序、有法律、有礼教的大结构,像我们理想的人类社会一样,然后我们更觉安然。
然而人类史上向来就有一些不安分的诗人、艺术家、先知、哲学家等,偏要化腐朽为神奇、在平凡中惊异,在人生的喜剧里发现悲剧,在和谐的秩序里指出矛盾,或者以超脱的态度守着一种“幽默”。
但生活严肃的人,怀抱着理想,不愿自欺欺人,在人生里面体验到不可解救的矛盾,理想与事实的永久冲突。然而愈矛盾则体验愈深,生命的境界愈丰满浓郁,在生活悲壮的冲突里显露出人生与世界的“深度”。
所以悲剧式的人生与人生的悲剧文学是我们从平凡安逸的生活形式中重新认识观察到生活内部的深沉冲突,人生的真实内容是永远的奋斗,是为了超个人生命的价值而挣扎,毁灭了生命以殉这种超生命的价值,觉得是痛快,觉得是超脱解放。
大悲剧家作家席勒说:“生命不是人生最高的价值。”这是“悲剧”给我们最深的启示。悲剧中的主角是宁愿毁灭生命以求“真”,求“美”,求“权力”,求“神圣”,求“自由”,求人类的上升,求最高的善。在悲剧中我们发现了超越生命的价值底真实性,因为人类曾愿牺牲生命,血肉,及幸福,以证明它们的真实存在。果然,在这种牺牲中人类自己的价值升高了,在这种悲剧的毁灭中人类显露出“意义”了。
肯定矛盾,殉于矛盾,以战胜矛盾,在虚空毁灭中寻求生命的意义,获得生命的价值,这是悲剧的人生态度!
另一种人生态度则是以广博的智慧照嘱宇宙间的复杂关系,以深挚的同情了解人生内部的矛盾冲突。在伟大处发现它的狭小,在渺小里却也看到它的深厚,在圆满里发现它的缺憾,但在缺憾里也找出它的意义。于是以一种拈花微笑的态度同情一切;以一种超越的笑,了解的笑,含泪的笑,惘然的笑,包容一切以超越一切,使灰色黯淡的人生也罩上一层柔和的金光。觉得人生可爱。可爱处就在它的渺小处,矛盾处,就同我们欣赏小孩们的天真烂漫的自私,使人心花开放,不以为忤。
这是一种所谓幽默的态度。真正的幽默是平凡渺小里发掘价值。以高的角度测量那“煊赫伟大”的,则认识它不过如此。以深的角度窥探“平凡渺小”的,则发现它里面未尝没有宝藏。一种愉悦,满意,含笑,超脱,支配了幽默的心襟。
“幽默”不是谩骂,也不是讽刺。幽默是冷隽,然而在冷隽背后与里面有“热”(林琴南译迭更司的《块肉与生》里富有真的幽默。)
悲剧和幽默都是“重新估定人生价值”的,一个是肯定超越平凡人生的价值,一个是平凡人生里肯定深一层的价值,两者都是给人生以“深度”的。
莎士比亚以最客观的慧眼笼罩人类,同情一切,他是最伟大的悲剧家,然而他的作品里充满着何等丰富深沉的“黄金幽默”。
以悲剧情绪透入人生
以幽默情绪超脱人生
是两种意义的人生态度。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阐述一种哲理的材料作文,对材料压缩后可得“正确的人生态度是洞察复杂关系,了解矛盾冲突。由此心领神会,包容通达,超越升华”,具体表现为“在伟大处发现它的狭小,在渺小里却也看到它的深厚;在圆满里发现它的缺憾,在缺憾里也找出它的意义”,这是一种辩证的态度,归纳后也就是辩证的看待人生,做到人生的一种包容通达,超越升华。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禅师收了一个年幼的徒弟,徒弟特别喜欢别人表扬,做了什么好事都去告诉别人,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徒弟有些飘飘然。一天,师傅送他一盆含苞待放的荷花,让他晚上观察荷花是怎样开放的。第二天一早,徒弟就急不可待地告诉师傅荷花绽放的各种细节。师傅听完,问他:花开的时候,它告诉你了吗?徒弟听了,若有所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习作例文】
编织最美的生命地毯
如果说生命如河,那么表扬是推波助澜的清风,批评是激起浪花的礁石;如果生命如歌,那么表扬是轻松欢快的音符,批评是沉闷浑厚的重音;如果生命如画,那么表扬是花上绚丽的光彩,批评是光彩背后的阴影。表扬与批评共生共存,若二者缺一,那么河流中只能变成一沟死水,静静东逝;乐章只能成为单调的催眠曲,令人厌烦;图画只能是一种单一的色调,毫无价值。
对待表扬和批评,要因人而异。对待自卑心重的人,我们要多加表扬,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对待容易自满的人,则要适时予以批评,让他们不要自我陶醉。这好比一幅画,色调过暖或过冷,都不能给人以美感,只有根据它们不同的特点来调和,方能让人赏心悦目。海伦·凯勒作为一个天生又聋又哑又瞎的人,生命中没有色彩和声音,她曾经讨厌学习,脾气古怪暴躁,而正是由于她的老师沙利文的赞扬和鼓励,她才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成为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和教育家。与此相反,由于林丹在奥运会前的出色表现,人们送给他一个“超级丹”的响亮称号,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狂炒一气,种种猜想、预测纷至沓来,几乎都看好林丹,认为夺冠有望。结果呢?林丹在奥运会预赛时就惨遭淘汰。他的教练李永波毫不留情地指出,林丹的失误,缘自于他的自满。而林丹的自满不正是人们无休止无节制的赞扬给纵容出来的吗?可以说,是人们“捧杀”了林丹!如今的刘翔也正处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各路媒体和好心人一定要手下留情,不能再捧杀刘翔,要让刘翔把奥运会纪录永远留在2008年的北京!
对待表扬和批评,还要因时而异。如果多一些批评,瓦特就不会仅仅陶醉于发明了蒸汽机,也许世界便会多了几项发明;如果晚年的毛泽东能听到更多的批评,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便不会泛滥,也许文化大革命便可以避免。如果多一些表扬,三十七岁的梵高也许不会用子弹洞穿自己的生命;如果多一些表扬,年轻的海子也许不会上演卧轨山海关的悲剧。对那些听惯了表扬的人,在适当时机不妨给他一点批评的良药;对那些浸泡在批评中的人,在适当时机应该多给他一些令人暖心的表扬。
对待表扬和批评更要避免走极端。“把人先捧到天上然后再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做法,在中国自古就有,于今为烈。一部《文化苦旅》推出了余秋雨,一时洛阳纸贵,好评如云。评论说余秋雨开“大散文”之先河,让当代散文看到了辉煌的希望。然而好景不长,讨论“余秋雨现象”的文章越来越多,有人称余秋雨的文章是在炒冷饭,有人称余秋雨是“情绪化”动物,甚至有人专门给余氏文章找错,据说从余秋雨的一本书中就找到了一百五十几处错误,于是“崇余”变成了“贬余”!表扬和批评都应为进步服务,绝不能为表扬而表扬,为批评而批评。
如果说生命是一条地毯,那么表扬和批评好比地毯的经线和纬线,交错杂织,不可分割。只有正确处理表扬和批评,才能构成绚丽的图案,将生命编织成美丽的地毯。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属于故事性材料,对这样的材料进行分析,可以首先概括其基本记叙要素:人物、事件、结果。然后采用溯因法进行分析。材料中主要人物有两位,一位是师傅,一位是徒弟。事件是“徒弟特别喜欢别人表扬,做了什么好事都去告诉别人,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徒弟有些飘飘然”,师傅认为应该教育他。结果是师傅通过“一盆含苞待放的荷花”,让他“若有所悟”。徒弟所悟的是什么呢?徒弟做了什么好事都去告诉别人,荷花并没有告诉别人它开花了,但别人仍然知道它开得很美丽,徒弟明白自己的做法过于张扬。从材料中“徒弟有些飘飘然”以及后来“若有所悟”来看,材料的倾向性是反对徒弟的做法,因而我们可以把这个材料的结果理解为“徒弟认识到自己做了好事过于张扬的做法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他的做法是错误的呢?你的回答就是这篇作文的立意:(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做了好事仍然低调体现了人更高的思想境界;(3)人应该有一颗淡泊之心,不夸饰,不炫耀地生活;(4)过于张扬会滋长虚荣之心,可能让自己出现更大的失误;(5)沉浸于赞扬声中的人是经受不住挫折打击的。从以上这些角度来立意,应该都是切题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
甲说:“没有这次移栽,它是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乙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移栽是要付出代价的啊!”
丙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土呢?”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和套作。
参考答案:
莫把自己放错位
一棵深山里的大树,多年来未被人发现,移植到公园,多少人为之惊羡。如旁人所说: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而我说,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绽放美丽的光彩。改变自己的环境,才能登上人生舞台。
李白,改变投身官场,找准浪迹天涯,终成一代诗仙。
你曾酒意大发,令高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你曾诗兴大发,与朋同销万古愁。而今却作别官场,浪迹天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官场险恶,人心叵测,你毅然改变自己身处的环境,华丽转身作别官场。一袭白衣,衣袂飘飘,山川江海,酒坊客栈。一路上,你频频作赋,佳篇飞传。改变了环境,找准了位置。终于半诗半酒一个诗仙,一吞一吐半个盛唐。
你正确地将自己放对了位置,改变了自身处的环境,将唐诗浪漫主义推向时代巅峰,让李太白这个名字百世流芳。
昭君,改变的是深墙冷院,找寻的是大漠黄沙,吟唱出千古绝唱。
深院清秋锁住梧桐,粉黛庸装锁不住你。一份坚守,几分执著,画工笔下描不出你倾国倾城之态。与其老守空闺,不如赴匈和亲。自此,和亲队伍迎来笑靥如花的你。黄沙漫天,青丝飞舞,大红的喜轿内,你眉紧缩,嘴紧抿,一滴滴离乡泪奏成动人的胡曲。可是你从不悔,因为你的选择,保守了半个世纪的安定,免去了多少父兄沙场喋血。改变了深闺冷院,找准了漫漫大漠。你用青春换回安宁,你用无悔换得辉煌。
你把自己放对了位置,在大漠中独立风沙,在万世人的心中立起丰碑,改变了环境,找准了位置,你的选择让后人景仰。
沈浩,改变了环境,找准了位置,那一颗颗鲜红的手印,写成你的碑文。
为官两任,离家六载。你的离开太匆忙,怎么对得起娇妻幼女高堂……你生活艰苦却毅然为村民开创天地,改变境优的环境,找准奉献的位置。发展特色农业,开展农家乐旅游,一切有声有色之后,你却悄然离开,在岗位上逝去。
村民们那颗颗手印没留住你,却成为你永远的碑文。
改变环境,找准位置,才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才有了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才有了千千万万颗夺目的明星。
莫把自己放错位,改变环境,找准绽放美丽的舞台。
本题解析:作文侧重谈对“大树移裁”的看法,以议论文为佳。
审题的时候,注意抓住材料的主要事件,研究是什么人(或什么物)?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做?把这个“为什么”找到了,抓住了,这个“为什么”就是你写作的中心以上面这篇新材料作文为例,通过阅读材料,运用以上的审题技巧可以找到如下角度:
(一)、从第一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到这样一些观点
1、什么人(物)——树
做了什么事——深山里的一棵大树,被移栽到城市新建公园里,受到人们的赏识
为什么——因为改变环境可以带来成功
2、什么人(物)——树
做了什么事——深山里的一棵大树,被移栽到城市新建公园里,受到人们的赏识
为什么——改变环境可以改变生存状态
3、要灵活变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4、给自己一个舞台
5、要会表现自己6、酒香也怕巷子深7、学会推销自己
(二)、从第二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到如下观点:
1、什么人(物)——树
做了什么事——离开原来的环境,付出了代价
为什么——改变环境需要付出代价
2、什么人(物)——树
做了什么事——离开原来的环境,付出了代价
为什么——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3、生活中,总有些必要的丧失
4、谈代价、谈付出等等
(三)、从第三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到如下观点:
1、什么人(物)——树
做了什么事?——不离开自己的家乡,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
为什么——适应环境,表现自己
2、坚守我心3、修养自身,练好内功4、给自己一个舞台
5、酒香不怕巷子深
(四)、综合立意:
1、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2、横看成岭侧成峰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要求选择一各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