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五)
2019-03-15 23:28:24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与“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中的“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C.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 D.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①。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 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②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③。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力拒不行,乃至京师,濒死者数四。 豫僭号④,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使人!使人!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 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 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 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饮酒至斗余,未尝见其醉,或歌或哭,涕泪俱下。 (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 【注】①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完颜宗弼:金兀术。③僇辱:僇lù,羞辱。④僭号:冒用帝王称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部使者陈边事 陈:陈述 B.独驰入其壁壁:营地 C.桧将械送金人械:刑具 D.假僧舍居之假:借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②此山东忠义之士也 B.①宗弼盛怒,劫而缚之②豫悚而立曰 C.①然以汝为儒士②同知曹州以诱之 D.①志在为国复仇②颇为诸公所知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汝为在寿春单独将国书交给宗弼,宗弼盛怒,宋汝为临危不惧;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后来到了京师。
B.宋汝为先向高宗皇帝面陈边事,得到赞许;宋汝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献《恢复方略》,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恢复方略》被搁置不问。
C.秦桧下令捉拿宋汝为,宋汝为得到消息后改名换姓,徒步入蜀,与杨企道结为至交;秦桧死后,杨企道劝他回朝廷被他婉拒。
D.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宋汝为立志复仇报国,只是命运多舛,均无法实现,常常借酒浇愁,以泪洗面。
小题4: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4分)
②业已至此,夫复何言。(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宋汝为“尚气节”的两个事例。(可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唐龙,字虞佐,兰溪人。受业于同县章懋,登正德三年进士。除郯城知县。御大盗刘六,数败之,加俸二等。
父丧,服除,征授御史,出按云南。钱宁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宁为奏辩,下镇抚覆勘。会遣官录囚,受宁属欲出和,为龙所持,卒正其罪。土官凤朝明坐罪死,革世职。宁令滇人为保举,而矫旨许之。龙抗疏争,寝其事。再按江西,疏趣张忠、许泰班师。三司官从宸濠叛者犹居位,龙召数之曰:“胁从罔治,谓凡民耳。若辈读书食禄,何靦颜乃尔。”立收其印绶。
嘉靖七年改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奏罢淮西官马种牛,罢寿州正阳关榷税,通、泰二州虚田租及漕卒船料,民甚德之。召拜左副都御史,历吏部左、右侍郎。
十一年,陕西大饥。吉囊拥众临边,延绥告警。诏进龙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兼理振济,赍帑金三十万以行。龙奏行救荒十四事。时吉囊居套中,西抵贺兰山,限以黄河不得渡,用牛皮为浑脱,渡入山后。俺答亦自丰州入套为患。龙用总兵官王效、梁震,数败敌,屡被奖赉。
召为刑部尚书,大猾刘东山构陷建昌侯张延龄,兴大狱。延龄,昭圣皇太后母弟,帝所恶也。吏坐狱不穷竟去者数十人.龙独执正东山罪。“大礼”大狱及诸建言获罪者.廷臣屡请宽,不能得。会九庙成,覃恩,龙录上充军应赦者百四十人,率得宥。考尚书六年满,加太子少保。以母老乞归待养。
久之,用荐起南京刑部尚书,就改吏部。龙有才,居官著劳绩。及为吏部,每事咨僚佐。年老多疾,辄为所欺。御史陈九德劾前选郎高简罔上行私,并论龙衰暮,乃下简诏狱。龙引疾,未报。诏杖简六十遣戍,龙黜为民。龙已有疾,舆出国门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正德三年进士登:中选。
B.下镇抚覆勘勘:审问。
C.受宁属欲出和属:亲属。
D.龙抗疏争,寝其事寝:停止。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龙有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御大盗刘六,数败之?②三司官从宸濠叛者犹居位,龙召数之
③奏罢淮西官马种牛?④龙奏行救荒十四事
⑤用总兵官王效、梁震,数败敌?⑥龙独执正东山罪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龙明察实情,巡行查案明断处治。他出任云南、江西巡按期间,查办卢和、凤朝明、宸濠等案,均能察得实情,秉公明断,处理相关当事人。
B.唐龙治边有方,救灾防御兼行不误。他任兵部尚书,统领三边军政事务,上奏陈述多项救荒措施,同时巩固边防,率兵多次击败入侵之敌。
C.唐龙执法公正,不因皇帝好恶妥协。他任刑部尚书,审理刘东山诬陷张延龄案,皇帝厌恶张延龄,只有唐龙不妥协,坚持要治刘东山的罪。
D.唐龙晚年获罪遭黜。他晚年重任南京吏部尚书,遇事都询问依赖下属官员,加之年老多病,被属下欺骗,获罪被黜为平民,乘车刚出都门就去世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胁从罔治,谓凡民耳,若辈读书食禄,何靦颜乃尔。?
(2)会九庙成,覃恩,龙录上充军应赦者百四十人,率得宥。
4、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俊采星驰——俊采:指人才
都督阎公之雅望——雅望:好名声
B.宇文新州之懿范——懿范:美好的风范
时维九月——维:在
C.披绣闼,俯雕甍——披:披着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扑:满。
D.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凌:超过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赊:远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杜正伦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
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联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胜也。朕于宗室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
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太宗尝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与百胜有利益否,所以不能多言。”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胜,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绢二百段。
四年,累迁中书侍郎。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因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王,便得尽诚规谏,至台龙逢、比干,竟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我又闻龙可扰而驯,然喉下有逆鳞,触之则杀人。人主亦有有逆鳞,卿等遂不避触,名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寻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国之储副,自古所重,必择善人为之辅佐。太子年在幼冲,志意未定,朕若朝夕见之,可得随事诫约,今既已委以监国,不在目前,知卿志怀贞愨,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时太子承乾有足疾,不能朝谒,好昵近群小。太宗谓正伦曰:“我儿疾病,乃可事也。但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若教示不得,须来告我。”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承乾抗表闻秦。太宗谓正伦曰:“何故漏泄我语?”对曰:“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冀其有惧,或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后承乾逆,事与侯君集相连,称遣君集将金带遗正伦,由是配流州。
[注](1)起居注:指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2)封事: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露,用袋封缄,称为封事。
(《旧唐书·列传二十·杜正伦》)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为当时称美?称:称道
B非朕独私于行能者?私:有私心
C臣职当修起居注?当:掌管
D但全无令誉?令:美好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秀才擢第?擢第:科举时代考试登第
B言存左史 ?左史:官名,唐代左史修记事
C咸上封事称旨?称旨:称赞国君的心意
D承乾抗表闻奏?抗表:抵制君命或廷议,上疏进谏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意思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知卿能敦直道?③以卿忠直,朕今举卿
②非直当今损于百胜?④君举必书,言存左史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唐太宗认为杜正伦,“忠直”,下面四句话中不属于这一看法的一句是(?)
A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
B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
C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
D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的一项是
A.杜正伦因魏征的推荐踏上仕途,并受到唐太宗的赏识和信任。唐太宗鼓励他不要辜负魏征的举荐,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B.杜正伦等人给皇帝的奏疏,深合唐太宗的心意,因而受到嘉奖。唐太宗希望他们经常这样做,以免除他的危亡之忧。
C.杜正伦接受了唐太宗交给的教导太子的重任,多次劝谏太子。然而,这不但毫无效果,还惹得太子抗表闻奏,太宗因此大为恼火。
D.杜正伦得罪了唐太宗以及太子,又受到太子图谋背叛事件的牵连,“忠直”不复荐在,最后落得个“配流州”的结果。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
译文:
??。
(2):冀其有惧,或当反善。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