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既望,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__________
(2)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__________
(3)归书而为之记__________
(4)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
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何臞①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也。”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余,”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知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②,射稽八板;擿③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节选自《韩非子新校注》。略有改动。)
【注】?①臞:同“癯”。②板:筑墙的夹板,此处用作计量单位。③?擿:掷,此处指用尖锐之物插入墙中以检测墙的坚实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害:妨害?
B.其身体则可/体:实践?
C.讴癸倡,行者止观/倡:倡导?
D.王试度其功/度:衡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C.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燕王欲结于君?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在本文中阐述了“明主之道”。他指出,作为“明主”,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治国有“术”,而不在于事必躬亲。
B.在作者看来,“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都是治国有“术”的表现。
C.韩非子认为,君主“听言观行”,应注重其“功”“用”,而不应被事物的种种表象迷惑,去追求不切实用的东西。
D.文中作者连用三个有关进言的事例说理,进言者有若的论“治”、田鸠的谈“文”和讴癸的说“讴”都极为生动。
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答:?
(2)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答:?
(3)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答:?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虞集
?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选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至牧羊亭上,芫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是时,彭泽邑令成在,亦为赧然愧,艳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日:“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日:“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日‘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而震凌冲激⑤,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节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
【注】①某:我。②甃结:砖块建筑。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④徙倚:来回走动。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
① 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②登者忘其险焉
③日就圮毁
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
⑤因以告之
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4、单选题 【国】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国家)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国家)
C.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隆中对》(国家)
D.国泰民安(国家)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 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文章冠世(? ) (2)不跻大位(? )
(3)盈其箱笥(? ) (4)为时所排(? )
2.下列句子加粗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
B.所以不欲观览
C.衣冠之士
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刘禹锡、李德裕德对话中,可以看出刘的意图是___________,李的态度是___________。
5.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