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3-15 23:42:14 【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报告指出,中国的发展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道路。
B.多个国家的航天专家对“神七飞天”予以积极评价,认为这将会改变国际空间技术合作,并期待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
C.“山寨”一词既然有了全新的解释和丰富的社会内涵,就不能有任何的“匪”气,不能被当作无视知识产权、制假贩假的挡箭牌。
D.40-50岁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处于“攀岩期”:事业在“爬坡”,健康在“滑坡”,身上还肩负着家庭重担,压力过大是易突然猝死的原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 递进关系,位置颠倒? B?搭配不当,改变……合作应为改变……合作的格局 D猝死,突然死亡,与前面同义重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剧组全体成员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B.近日,由江西人导演、全部取景于江西的励志电影《网络妈妈》在全国各地热映,引起了强烈反响,对这部关注网瘾少年的电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C.在新课改形势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经常看书、读报,不断地参加培训学习,否则就会对许多新事物感到陌生,说话做事也就难免贻笑大方。
D.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借以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A项偷换主语,将“经过”移到句子开头;B项成分残缺,在“对这部”前面加上“观众”;D项“推进和发展”与“素养”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给下面一则消息加上标题。(5分)
今天11时至12 时,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穿”上最后一块膜“外衣”― 最后一片“ETFE ”膜被安装在“水立方”的“屋顶”。被蓝色“水泡”包裹的“冰块”建筑外观首次全景亮相。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通过安装在现场的6 台摄像机从6 个角度全程直播了这一历史时刻。在2008 年奥运会开幕倒计时的591 天,作为北京奥运三大标志建筑之一的“水立方”已经展示出完整的“奥运装”,转入内部设备安装和装修阶段。预计整个工程将于2007 年10 月全部完工。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有关问题。(12分)
(一)新华网北京3月17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春暖花开时节,中原大地充满生机。习近平17日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兰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一下车,他就直接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2009年4月,习近平曾来兰考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并种下一棵泡桐。
参观过程中,总书记认真听取讲解。在焦裕禄半身铜像、“十条工作方法”电子屏、“干部十不准”图示、办公桌和旧藤椅等展品前,他仔细察看。遇到前来参观学习的河南省中牟县的党员、干部,总书记说:“我们来是同一个目的,我也是来学习的。”
总书记说,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只要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我们还是共产党,这种精神就要传递下去。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学习焦裕禄精神。
(二)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①。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②。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注】①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幼桐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叫它“焦桐”。②焦裕禄临终前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党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⑴两段文字,所写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从体裁和表达方式看,有何不同?(4分)
⑵结合两段文字,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评论。(150字左右)(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共同话题是学习焦裕禄。前者为消息,后者为词;前者是实用文体(新闻文体),后者是文学体裁;前者重记叙,后者重抒情(直抒胸臆)。
小题2:
一、优秀的民族产生优秀的民族文化,优秀的民族文化培育永恒的民族精神。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一经产生与出现,就超越时空,为全人类所吸收,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而同时,世界也会向她送出感激的目光,并报以深情的微笑。
无疑,焦裕禄这个人,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民族记忆。焦裕禄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坚忍不拔的精神符号,在人民心中巍然屹立起永恒不倒的民族精神长城。
二、习总书记《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的词从艺术特色上讲做到了以情胜、以意胜、以气胜。
发自肺腑,饱含深情。是对焦裕禄的深情怀念,默默地表达了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中国共产党人坦荡无私的家国情怀,赤子之情,可谓跃然纸上。
意境开阔,通体透明。立意点全在国家、民族和执政党。作者和盘托出一个共产党人的心境。这样的胸襟与心境足可以温暖人心、温暖社会,引起读者的心灵回响。
正气流贯,天地动容。20世纪90年代来追思焦裕禄,体现了习总书记的不同凡响,目光远大,大处着墨,升腾起一种安排山河、指点时令的天地浩然之气。


本题解析:
小题1:按所问内容,依次作答,不要遗漏要点。注意条理性。表达方式即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等,不要和表现手法技巧混为一谈。
小题2:写评论,可以是习近平的角度,可以是焦裕禄的角度,还可以是读者的角度。其他角度,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B.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C.杨辉返校后对抢救落水儿童的事只字未提,直到一封感谢信送到校长室,这件好人好事才为大多数人知晓。
D.作者着力刻画了两位主要人物,这两位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作者对这两类不同女性的深刻理解和深切同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把……达到”错,改“把”为“使”。B.主客体颠倒,改为“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或在“青年人”后加“来说”。C.“这件好人”搭配不当。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