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3-15 23:53:34 【

1、阅读题  (1)?,来者犹可追。(《论语》)
(2)上食埃土,?,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3)?,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4)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6)?,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7)?,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
(8)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


参考答案: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3)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7)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
(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5月5日刚刚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合理     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    困难群体,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A.配置逐渐扶持
B.配备逐渐扶植
C.配备逐步扶植
D.配置逐步扶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2013阿姆斯特丹世界室内设计大会”中国代表团出征仪式上,全场嘉宾齐声呐喊“筑梦大唐合盛,为中国设计发声”,声音气冲霄汉,久久回荡在金色大厅中。
B.本书作者采用幽默却又不失严谨的笔调,将伶人的瑰丽而又哀婉的人生轨迹勾勒出来,尤其是行文皮里阳秋,含蕴丰富,使得这部作品更具别样精彩的阅读感受。
C.在这次班级聚会上,同学们欢聚一堂,谈笑自若,在聚会达到高潮时,大家谈及高中生话的点点滴滴,往事便一一呈现在我的脑海中,清晰如昨。
D.不步地方官员前仆后继地追逐奢华气派的办公场所,超标建楼,铺张浪费,这种现象不仅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个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项皮里阳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一般指暗含褒贬,而不直言。此处使用恰当。A项气冲霄汉,形容大无畏的精神气概。对象使用错误。C项谈笑自若,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不合语境。D项前仆后继,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褒贬误用。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的一项是(?)
A.受伤后的姚明必须做出选择:要么勇敢地站起来,要么含恨退役,二者必居其一。
B.铃声响起,他急忙拿起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操普通话的中年男子的声音“回家吃饭了”。
C.包小柏在曾轶可的音准问题上(歌唱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称为音准)与另一位评委发生争执,最后愤怒离场。
D.针对“富二代”,这群孩子甚至还发明了一个新词——“醒二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冒号只能管到“要么含恨退役”,因此可将冒号改为逗号。B项在“声音”后加冒号,将句号放到引号内。C项括号应该跟在“音准”后面。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一则关于“嫦娥二号”奔月过程的报道,请概括其中的“三大看点”。(每点不超过15个字)(3分)
在“嫦娥一号”奔月时,科学有效载荷在途中并没有开机。此次“嫦娥二号”奔月,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粒子探测器等部分科学有效载荷将在途中开机,高能粒子探测器将是第一台打开的仪器。“嫦娥二号”卫星还将第一次在途中给地球和月球照相,在不同距离处分别获得地球和月球的完整图像,深空测控通信技术的试验也将开始。
看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看点一:部分科学仪器首次在途中打开。
看点二:首次在途中给地球和月球拍照。
看点三:深空测控通信技术实验启动。


本题解析:对现有的材料进行概括,则要抓住论述主体的特点,要尽量运用材料中的词句,还要注意不要超过15个字的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