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2019-03-16 01:08:40 【

1、其他题  名句名篇默写(8分)
小题1:又前而为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小题2: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小题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桃花源记》)
小题4:重岩叠嶂,?,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小题5: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小题6: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小石潭记》)


参考答案:
小题1:风萧萧兮易水寒
小题2:不求闻达于诸侯
小题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小题4:隐天蔽日?不见曦月
小题5: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6:水尤清洌


本题解析:默写必须依托牢固的记忆,尤其是一些名句中的重要字词。如本题中“萧萧”、“诸侯”、“缤纷”、“隐”、“蔽”、“曦月”、“案牍”、“清洌”等字。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8分)
小题1: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小题2: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杂说》)
小题3:歌曰:桂棹兮兰桨,________。?,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小题4:盘盘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


参考答案:
小题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2: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小题3: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小题4:囷囷焉,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本题解析:这几句中“染”“涟”“枥”“囷”这几个字容易增减笔画;“濯”“矗”笔画较多,较难写;“祗”为性僻字,注意写法。
点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要注意领会含义,圈点强记,边背边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默写时不连笔,规范书写;要注重同音异义词,注重同义异形词;要关注通假字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小题2:潦水尽而寒潭清,?。(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3:??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小题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5:?,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小题6: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参考答案:
小题1:鸡鸣桑树颠?
小题2:烟光凝而暮山紫?
小题3:此情可待成追忆
小题4:烽火扬州路?
小题5:惶恐滩头说惶恐?
小题6:援疑质理(每处1分,凡错、漏、添字,该处不得分。)


本题解析:本试题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但是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易错字为“已(半封口)、膺(偏旁为月)、戎、藏(通假字)、袖(偏旁为衣补)”一共6分,写错任何1字均不得分,所以一定要养成“一字不差”的习惯。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脑子里根本没有印象,则不必苦思冥想,浪费时间,要把时间用在能够挣来分数的句子默写上。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赏析《六国论》中“呜呼!以赂秦之地……是又在六国下矣”一段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本文二、三两段已运用确凿的论据对中心论点作了严密的论证,使论点、论据、论证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但作者并没有就此辍笔,而是在第四段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以此同史实相比照,形成矛盾,使人们在鲜明的对比中,认清孰是孰非。这是对中心论点的加深和补充,具有“豹尾”之妙。末段,作者又巧妙地运用类比论证,借古论今,透露出写这篇史论的本意。宋王朝的软弱屈辱政策,虽可苟安一时,但实际上却加速了它走向灭亡的进程。作者是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借六国因赂秦而亡来批评北宋王朝赂契丹、西夏的苟安政策的。所以,最后一段才是作者写这篇史论的主旨所在。作者这样篇末点题,犹如画龙点睛,使主题得到了升华,使这篇史论具有强烈的战斗力量和现实意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小题1: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小题2:戍卒叫,函谷举,?,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3:羽扇纶巾,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题4:?,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参考答案:
小题1: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小题1:楚人一炬
小题1:樯橹灰飞烟灭
小题1:青青子衿


本题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文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这里应注意“骐骥”“ 驽”“ 樯橹”“ 衿”等字的书写。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