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问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7分)
马诗
李?贺?[唐]①
此马非凡马,房星②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①李贺,祖先为唐皇室后裔,后家道衰落。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科考。②房星:天马之星,是天上的星宿。
小题1: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3分)
?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马”的形象特征:①出身高贵或非同寻常(“非凡马”“房星”)②怀才不遇或境遇不好(“瘦骨”)③素质一流(“铜声”)。( 评分要点:一个要点得1分。)
小题2:①托物言志。(2分)借素质一流却境遇不好的“马”的形象来抒发自己才华超群却不被重用的怨愤之情。(2分)(“托物言志”答成“婉曲”“象征”“借物抒情”“拟物”之中的一个,如有合理解释,也可以得分。)
②虚实结合。(2分)“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化虚为实,将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形象描绘出诗人恰似这匹瘦马般虽才情卓绝却景况凄凉的现状。(2分)
③夸张。(2分)“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一句中,马虽“瘦骨”却“带铜声”,用夸张的手法着力表现马的剽悍无比,素质超群。这匹马也是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诗人的写照。(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诗歌中意象的特征。本诗中“马”开篇说:非凡马,房星是本星。这里是说马出身高贵,不同一般。“瘦骨”是说“马”的境遇不好,“带铜声”是说马能力不同一般,素质较高。
小题2:本题考查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本诗写“马”为表,实是写人。写诗人自己,“马”不得遇伯乐,诗人不得重用。所以此诗使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技巧。另外诗歌的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实写,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后两句的描写中还带有夸张成分,应视为夸张的修辞手法。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楚江怀古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第三联用动静结合手法,描绘洞庭湖阔大,明月初升,青山苍茫,滔滔江流喧闹不休,构成了一幅壮阔的楚江月夜山水图。
(2)第三联寓情于景,表达自己直言被黜内心的不平。(意思接近即可)
2.(1)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
(2)表达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缅怀,以及秉持正道之心。
(3)抒发了客居他地的思乡之情。(意思接近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唐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
唐 刘长卿
回看虏骑合,城下汉兵稀。
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
手中无尺铁,徒欲突重围。
(1)李诗的“独”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所写的战争都是败仗,但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独”字,刻画出一位勇武过人,力挽狂澜的英雄,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意对即可)
(2)李诗主人公出征的铁甲都已破碎不堪,陷入敌军重重包围,却并不丧气,而是显出豪气豪情,杀开重围,绝处逢生。刘诗主人公也是处于敌军重重包围之中,外无援兵,内无力自守,陷于一种绝望的境地,情绪悲凉沉重。(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默写(6分,每空1分)
⑴ ?,鸟倦飞而知还 。
⑵?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定乎内外之分,?。
⑶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⑷ 圣主朝朝暮暮情。
⑸ 春江潮水连海平, ??。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