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3-16 01:23:20 【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______________。(《卫风·氓》)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5)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指《官场现形记》《孽海花》《老残游记》《______________》。
(6)在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以恢弘气势探索俄国社会出路的巨著,是列夫·托尔斯泰的《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来即我谋
(2)未成曲调先有情
(3)泉涓涓而始流
(4)小学而大遗
(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6)战争于和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有关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顺序编写的,因此又称《左氏春秋》。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著,为司马迁所写,全书共130篇。
C.《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著的,是一部以记载战国时各诸侯国一些谋臣策士言论的历史著作。
D.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是新月诗派的主要成员之一。他的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左传》是编年体史书。B《史记》是纪事体史书。《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在横线上默写原句。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_,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参考答案: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名句默写。(15分)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君子坦荡荡,?。
5、?。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6、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7、无,??;有,?
8、故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行不言之教。
9、见素抱朴,?,绝学无忧。
10、?,而攻坚强者,?


参考答案: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 2、敏于事而慎于言?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小人长戚戚?
5克己复礼为仁? 6、戒之在得
7、名天地之始?名万物之母? 8、难易相成? /高下相倾?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9、少私寡欲? 10、天下莫柔弱于水?莫之能胜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其他题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分)
小题1:相如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 )
小题2: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六国论》)? (? )
小题3:师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 )
小题4:召有司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小题5:空以身草野(《苏武传》)?(?)
小题6: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参考答案:
小题1:牵,拉,调转?
小题2:无人主持
小题3:风尚?
小题4:察看
小题5:使……肥沃?
小题6:因为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了一词多义。对于课内重要的多义词,平时复习要归类落实。
小题2:本题考查了古今异义。对于课内古今异义词,平时复习要梳理整合。
小题3:?本题考查了一词多义。对于课内重要的多义词,平时复习要归类落实。
小题4:本题考查了一词多义。对于课内重要的多义词,平时复习要归类落实。
小题5:?本题考查了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对于词类活用,课内的重点句子要分类整理。
小题6:本句考查了重点虚词“以”的意义。对于课内重要的实词与典型虚词,平时复习要落实好注释。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