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2019-03-16 01:31:54 【

1、其他题  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小题1:_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
小题2:?,渺沧海之一粟。
小题3:?,鱼龙潜跃水成文。
小题4:?,美人帐下犹歌舞。
小题5:?,恨晨光之熹微。
小题6:?,两朝开济老臣心。



2、其他题  古诗文默写。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2)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
小题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小题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小题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横槊赋诗,________________,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4、其他题  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组任选一组)
第一组
(1)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2)地崩山摧壮士死,?。(《蜀道难》)
(3)东船西舫悄无言,?。(《琵琶行》)
(4)?,彩彻区明。?,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5)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2)?,却匈奴七百余里。(贾谊《过秦论》)
(3)暮春之初,?,修禊事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4)?,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5)写出陶渊明《归园田居》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的两个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觉新刚刚向觉慧诉说完自己对梅的思念和对瑞珏的愧疚,以及自己不能反抗的无奈,转瞬间就和弟妹们玩闹了起来。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觉慧想着,大概是因为这样,所以才能够在痛苦中生活下去吧。这让觉慧对于刚刚掘开过去的坟墓而又马上忘记一切的大哥,也有了暂时的了解了。(《家》)
B.朵拉虚幻盲目,不切实际,没有实际生活能力,没有任何经验,她只是一个宠儿,她把家弄得鸡飞狗跳,一塌糊涂,却不思进取,不愿改正。但她善良,有自知之明。(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C.孔子的学生伯鱼问孔子的儿子陈亢“你从夫子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陈亢的问答让伯鱼了解到了学习《诗经》《礼》的重要性。(《论语》)
D.马谡自告奋勇守街亭,并立下军令状。然而马谡一意孤行,轻敌大意,终于导致了街亭失守。诸葛亮虽极其不舍,然而军法如山,还是挥泪斩了马谡。他为自己与马谡义同兄弟、今为明法度而斩之,也为自己忘却先帝“马谡言过其实,大可不用”的临危叮嘱、用人不明而痛哭。(《三国演义》)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