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10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g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
1.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这两首诗都以?为题材,诗人都借?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2分)
②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后者?。(2分)
2.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驾驭与会熨帖卖官鬻爵毁家纾难
B.古刹诧异岔路叱咤风云姹紫嫣红
C.诘问攻讦桔梗残碑断碣孑然一身
D.装饰侍奉寺庙噬脐莫及舐犊情深
3、语言运用题 现今的网络媒体不再让读者只是成为新闻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可以以“跟帖”的方式主动参与评论。请你针对下面的事件,也发一帖,表明你的想法。(不超过40字)(4分)
中国青年报12月2日讯 尽管有体检合格的手续、购车发票和残疾证,但是在北京居住10年的河南籍残障人士李冲(化名)今天到北京市交管局石景山区交通支队车辆管理站申请给自己的残摩上牌照,却被告知外地户籍残疾人的残摩无法在北京上牌照,只能回户籍所在地上牌照。李冲咨询了北京市残联,得到的答复与车管所的相同:根据“内部文件”规定,外地户籍残疾人不能在北京给残摩上牌照。
跟贴: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从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经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这种方式就是民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删改与添加。 ①虽然在民俗的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
②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
③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
④民俗不是政令法律。?
⑤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
⑥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
A.①⑤②④⑥③?
B.①⑤④⑥③②
C.④③①②⑥⑤
D.④⑥③①⑤②
5、语言运用题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从两个不同角度点评,均不超过30字。(5分)
据报道,如今不少知名企业都在或明或暗地调整招聘的学历门槛,不再将本科以下学历排除在外。佳能(中国)公司总裁透露,今年公司将面向更广泛的应聘者,包括大专、中专、中技学生,他们只要有奋进的愿望和努力的行动,能够积极沟通,就会受到公司的欢迎。这种做法并非特例。某大型银行在招聘时学历要求为大专。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的经理也表示,己经开始放松学历方面的要求,因为他们注意到,大专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高,同时更珍惜现有职位。诺华制药公司总监也明确表态,只要应聘者英语水平、专业知识、经验等综合竞争力达到要求,不会限制其学历。
答:角度一
角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