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这是陆游48岁在南郑担任军务时所作。此时他助川陕宣抚使王炎为“干办公事”,身着戒装,往返前线,前方有利的形势和军队壮阔的生活,使他触景生情,作者于是写下这首词。
小题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色?(5分)
小题2:这首词的下片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上片分别描写了瑟瑟秋风、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2分);作者抓住了边陲景物的特点来描绘,使整个画面具有苍凉悲壮的色彩(3分)
小题1:从下片看,作者主要运用想象和拟人的手法(2分),比如将南山月、灞桥柳、曲江馆进行丰富联想并赋予人的多情与期待(2分),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决心恢复中原、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通过边城、烽火等可知是战地,秋到、暮云则加重了边地的悲凉气氛。答题的关键点:“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通过边城、烽火等可知是战地,秋到、暮云则加重了边地的悲凉气氛。答题的关键点:“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寒食夜
韩 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
1.施补华《岘傭说诗》说:“七绝用意,宜在第三句。”这首诗第三句见景思人、托物记事,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人在轻寒尖风,春意正浓的寒食之夜,看到无人嬉戏的秋千斜搭绳索,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思念日间在良辰美景之中手握纤手,共荡秋千的意中人。留连怅惘、温馨缠绵,不禁抬头瞻顾细雨朦胧中的远方楼阁。(意思一致即可)
2.诗的前两句采用了烘托的手法,是为第三句布景设色的。第一句先为全诗笼罩一层凄迷的气氛,第二句又涂抹上一层浓艳的色彩,形象的烘托出了诗人既留连怅惘、又温馨缠绵的复杂情感。(意思一致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8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小题1: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4分)
答:?
小题2:词的下片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1分)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1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2分)
小题2: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1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1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这首词描写是的西湖胜景,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直接点明主题,是全词的情感基调,表达出了赞美之情。上片景象写到了绿水和芳草长堤,还有动听的笙歌,显示出清新明丽的春景特点。
小题2:
下片的景物描写之中有静景,风平浪静,湖面如镜;也有动景层层涟漪,沙禽惊飞。动静结合,并且以动衬静,描写出了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胜景,流连于风景之情的喜悦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简答题(10分)
小题1:“曲笔”是指不拘泥于事物真实情况的写法,《呐喊》中就有一些“曲笔”,试举一例加以分析说明。(5分)
小题2:杜甫有诗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三国演义》中哪一个人物?请简要叙述他是怎样死的?(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在《药》的瑜儿的坟上添上一个花环。《药》既写了华、夏两家由于愚昧麻木所造成的家破人亡的悲剧,也写了革命者由于脱离群众而不背理解的悲哀。整个作品弥漫着一股凄清、阴冷、窒息、压抑的色调,尤其是结尾关于坟场环境的描写文字,更是让人感到阴森恐惧。“瑜儿坟上”的一圈花环,这清白、零星的小花给作品增添了一点热度和亮色,暗示着革命者流血牺牲,后继有人,给人以信心和希望。人们有理由相信,夏瑜的同情者和继承者们一定会发扬夏瑜精神,光明终究有到来的时候。
小题2:孔明(诸葛亮)。孔明病发,夜观天象,点灯祈福增寿;司马懿遣军试探,魏延慌乱入报,踏灭主灯;孔明吐血卧床,安排后事而死。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①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