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这是陆游48岁在南郑担任军务时所作。此时他助川陕宣抚使王炎为“干办公事”,身着戒装,往返前线,前方有利的形势和军队壮阔的生活,使他触景生情,作者于是写下这首词。
小题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色?(5分)
小题2:这首词的下片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寒食夜
韩 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
1.施补华《岘傭说诗》说:“七绝用意,宜在第三句。”这首诗第三句见景思人、托物记事,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8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小题1: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4分)
答:?
小题2:词的下片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4分)
答:?
4、阅读题 简答题(10分)
小题1:“曲笔”是指不拘泥于事物真实情况的写法,《呐喊》中就有一些“曲笔”,试举一例加以分析说明。(5分)
小题2:杜甫有诗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三国演义》中哪一个人物?请简要叙述他是怎样死的?(5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①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