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晚?(宋)左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小题1:这首诗中的?和??体现出了晚春景物的特点。(2分)
小题2:请简析尾联的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依依垂柳、落花、低飞的燕(写出两个即可)
小题2:间接抒情。春尽是一季之终结,斜晖是一日之终结,晚春的斜晖笼盖住倚杖的老人,形象地感叹来日无多,具体表现出寂寥哀伤。以景收尾,含蓄地表现情思,余味无尽。
本题解析:
小题1:本诗题目是“春晚”,选取了依依的杨柳、飘落的花和低飞的燕这三种景物来体现晚春的特点,“柳依依”自然不是枝头新绿,而是长条低拂;花不是正在绽放,而是已经凋零;燕不是新燕而是低飞的,这些正是晚春特有的。
小题2:一般认为,这类题目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手法等角度分析,答题时要先总述后分析。尾联“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表现的是诗人晚年的孤寂之情和对美好时光将逝的伤感之情。最后一句用景语作结,以晚霞中诗人倚杖的形象,寄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之情,情景交融,言已尽,意无穷。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小题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
?
小题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3分)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1分),用“铺”更
准确、形象。(1分)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2分)
小题2: “可怜”意为可爱(1分)。诗人看到江边的
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绝句
宋·道潜
高岩有鸟不知名,欸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注】①欸语:鸟叫的声音。②道潜和苏轼、秦观诸人相友善。苏轼在思想上倾向于旧党,曾以诗讽刺新法而获罪;道潜也曾因写诗讽刺时政而被勒令还俗。
(1)这首诗表面写高岩之鸟,实则是一首讽刺意味十足的政治抒情诗。试问,“高岩之鸟”“百舌黄鹂”分别代指哪两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是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高岩之鸟比喻那些有真才实学却隐居高山不为朝廷所用的贤能之士;百舌黄鹂比喻那些占据高位却没有真才实学,排挤贤才的奸邪小人。
(2)本诗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塑造了一个情态可爱、依依动人的高岩之鸟的形象,并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小人当权君子遭迫害的政治局面的强烈愤慨。(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宋]苏轼
?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 [注]①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中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本词上片中的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
(2)虚写(或“想象”)路途遥远,朋友孤独寂寞;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
(3)“点”或“破”,突出了青山的高峻。(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