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①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②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 ③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 ④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 ⑤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⑥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哒殡敛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②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陶季直年少时聪明出众,陶憨祖很喜欢他并对他感到惊奇。(“甚”、“异”各1分,句意1分)?
(2)接连让他出任司空司徒主簿,把府中事务托付他处理。(“频”、“委”各1分,句意1分)
(3)陶季直平常清苦达到极点,又隐屠十几年。(“素”、“绝伦”、“屏居”各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鸟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佑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宦恶直,置未甲。
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师鄜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而忘家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曰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率用其言上闻,从之.惠卿辟为属,辞。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之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十余人。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金人破真定,引兵南取庆源,自李固渡渡河,恐泽兵蹑其后.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泽擐甲登城,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开门纵击斩首数百级。所获羊马金帛,悉以赏军士。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泽兵蹑其后——放轻脚步
B.诸将乞贷淬——推卸(责任)
C.从赢卒十余人——使……跟从
D.惠卿辟为属——通“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少需之/惠卿闻之
B.徒苦民而功未易集/食禄而避难
C.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D.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役夫僵仆于道
3.下列各句组,全都表现宗泽“热爱国家、英勇抗金”的一组是(? )
①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
②是行不生还矣
③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④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
⑤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⑥泽挥众直前与战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靖康元年,宗泽被推荐担任和议使。他抱定不生还的信念决心不向金人屈节。参与商议的大臣们怕他妨害和议之事,不同意派他前往。
B.太原失守,宗泽认为不能食国家俸禄却躲避国难,毅然前往积极备战,战时披甲登城楼亲自指挥作战,大获全胜。
C.宗泽审时度势,以寡兵孤将深入敌人军营,置之死地而后生。士卒以一当百,奋勇杀敌大败金兵。
D.隆冬时节,朝廷疏浚御河。不久,宗泽不顾长子刚丧,奉檄即行。看到役夫因天寒僵于道,上书其帅要求工程推至初春进行。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官之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B
4.D
5.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6.①在两河地区任职的官员全都借故推委不肯前往。
②在朝廷应对时极力指陈时弊,考官讨厌他的耿直,把他放在第三甲录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②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③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小题1:材料①体现了孔子______________思想。(1分)
小题2:材料②③是对《论语·泰伯》原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两种不同的断句。根据材料①中孔子的思想,你同意哪一种断法,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富民教民
评分标准:攻1分。答“先富后教”“德政”“为政以德”,均得1分;仅写“富民”或“教民”不得分。
小题2:同意材料②的观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释为:“对于老百姓,如果他可以(胜任或做某些事情),就让他去做;如果不可以,就要教他,让他知道该怎么做。”(“百姓若能够服从,就随他去;若不服从,就教育他们,使之明理。”)而孔子一贯主张为政以德,教化百姓(教民),这种理解与孔子德政思想相吻合。
评分标准:共4分。观点1分,对断句的理解2分,结合孔子“教民”思想分析1分,若同意材料③的观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读为“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杨伯峻),难以体现孔子“教民”的思想,不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文化经典的阅读理解,理解孔子的思想态度。在本章里,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注意深入理解孔子的原意。
小题2:本题考查对孔子“教民”思想的理解。材料②③内容相同,但因为断句不同而变成不同的意思。从材料①中孔子的“教民”思想可以判断,材料②的断法复合孔子的思想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与“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中的“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C.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
D.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一)廉夫人吴芝瑛传(有删节)
严复
廉夫人氏吴,名芝瑛,以慈善爱国称中外女子间。父宝三,官山东州县数十年,有循绩。独生夫人,钟爱之。年十九,适江苏举人度支部郎中廉泉,称佳偶。郎中夙敦风义,有干略。光绪甲辰,主事王某,以党案牵连入刑部狱,郎中独力百方营救,卒令得脱,海内义之。仕不称意,一旦携妻子家海上,然伉俪交勉,为义益力。于国群公益,朋友患难,赴之若不及者。
光绪三十二年,夫人以庚子赔款为国大累,宜通国之民共起分任,则咄咄可释巨负。乃倡女子国民捐,一时景从,召集甚巨。夙擅书法,为时所珍,则自制小万柳堂帖以售,得资悉充捐款。其忠于国家,自奋其力如此。
夫人以为国弱种困,坐失教无学,且立学固先人意也,则于其乡创办小学堂,名以父字,曰鞠隐。
杭州有女子赵麟者,父死,长庐墓旁不嫁。夫人与邂逅,乃大感动,为出资葺其先墓,手草募启,为孝女募金买田资衣食,得二千金焉。其至性过人,锡类无穷如此。
光绪三十三年六月,皖有妄男子徐锡麟,怀火器,乘间窃发击杀巡抚恩中丞徐素主革命邪说而浙人也由是浙中官吏大恐上下求索得山阴女子秋瑾。用绅士言,谓其力足为乱,展转周内杀之。既杀,其家族惧连坐,弃柩中野,莫敢营葬。夫人素识秋瑾,伤其暴露。三十三年十二月,乃与石门徐女士寄尘,购隙地西冷桥畔葬焉。其隐刑愍辜,不欺其意又如此。
严先生曰:吾国禁女子干外事者,四千余年。干外事者,微论恶也,即善有不可。世变大异,至今思想议论,乃略殊前。顾女子行事,稍稍露锋颖,循常之徒,辄相视大诧,甚者以为宜诛。嗟夫!使吾国礼俗长此终古,则亦已耳。必以进步为期,凡此皆所必至应有者也,又何讶乎?廉夫人者,吾先友挚甫先生犹子,平生多闻长者精至独往之言,故能不循常自树立如此。呜呼!男子可以兴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江苏举人度支部郎中廉泉适:出嫁
B.则咄咄可释巨负释:消除
C.微论恶也微:稍稍
D.得资悉充捐款悉:全都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至今思想议论,乃略殊前
B.廉夫人者,吾先友挚甫先生犹子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求人可使报秦者 91EXAm.org,未得
C.夙擅书法,为时所珍
D.以党案牵连入刑部狱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夫人之夫廉泉因营救入刑部狱的王某而得罪于人,仕途不称意,因此携家眷离开官场。
B.廉夫人雅擅书法,为时所重,她便自制帖子出售,将售资皆充入捐款。
C.廉夫人邂逅杭州孝女赵麟,为她的孝道所感,出资为她的先人修缮墓地,并为她募得二千金。类似这样的事情,廉夫人还做了很多。
D.严复认为中国禁止女子干预外事已四千年,女子行事稍露锋芒,便被寻常人认为是出格之举,这种想法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乘间窃发击杀巡抚恩中丞徐素主革命邪说而浙人也由是浙中官吏大恐上下求索得山阴女子秋瑾。
小题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乃倡女子国民捐,一时景从,召集甚巨。(3分)
(2)夫人以为国弱种困,坐失教无学,且立学固先人意也,则于其乡创办小学堂,名以父字,曰鞠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乘间窃发击杀巡抚恩中丞/徐素主革命邪说/而浙人也/由是/浙中官吏大恐/上下求索/得山阴女子秋瑾
小题5:(1)于是倡导女子进行“国民捐”,一时之间天下趋从,募集的捐款很多。
(2)夫人认为国家贫弱困顿,是因为(人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况且建立学堂本来就是先辈的意愿,就在她的家乡创办了小学,用父亲的字为(学校)命名,名为鞠隐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微,应释为“不要”。
点评:一词多义是文言实词的重要特点,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即上下文来推断词义。一方面我们应该掌握大纲规定应掌握的觉见的文言实词,既要了解文言实词的本义,学会根据本义去推断其引申义。一方面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并能熟练地去运用。
小题2:试题分析:A项均为副词,才。B项:助词,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都为介词,表被动。D项;都为介词,因为。
点评:对于文言虚词,应熟练掌握《考试大纲》中列举的文言虚词。识记时,可分级识记,先把握词性,再理解意义。做题时,应看其在句子中所处位置来判断词性,再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它的意思。
小题3:试题分析:“因营救入刑部狱的王某而得罪于人,仕途不称意”错,强加因果关系,救王某与仕途不顺并无因果关系。
点评:在做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所涉及的这样一些要素: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等。弄清楚此后,把选项回扣到原文之中进行对照,字字句句落实。此类考查,考的往往很细,做题时读题(选项内容)和原文都须仔细。
小题4:试题分析:要求断句的这个语段,出现了较多的人名和地名,因此要抓住句中的名词,弄清楚哪些作主语,哪些作宾语。据此可断:乘间窃发击杀巡抚恩中丞/徐素主革命邪说/而浙人也/由是/浙中官吏大恐/上下求索/得山阴女子秋瑾。
点评: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比如文言虚词,对称句式等等。
小题5:试题分析:第一句“景从”是关键词,这在课文中学过,应能迁移。“景”通“影”,“景从”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第二句要把握这几个关键词:坐,因为;固,本来;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落实时应直译为主,字字落实。翻译时要首先看有无文言句式,有句式必须按文言句式的特点去翻译。文言句式往往是赋分点。然后要看有无词类活用,这也是赋分点,必须落实好。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名句名篇默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