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6 16:22:29 【

1、单选题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C.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相貌——你;主谓之间——代词,它;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被动;介词,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扫描 丛山峻岭 箭步 欢呼雀跃
B.帐蓬 坚苦卓绝 博弈 老羞成怒
C.娇矜 恰如其分 宣泄 成群结对
D.分辩 倚老卖老 哀婉 防范未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项,娇—骄,对—队;A项,丛—崇;B项,蓬—篷;D项,全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考试”是对学生素质的综合检验。学生们答题,作答的不仅是一张关乎诚信的品格答卷,更是一份衡量知识与能力的答卷。
B.普通流感患者无需特殊治疗,但应注意休息,多喝水,体温高时也可服用莲花清温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一般情况下病情一周以内即可减少。
C.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左右严重污染,北京城区PM2.5值一度逼近1000。
D.各地政府部门在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同时,应努力减轻企业的税外负担,尤其要严正法纪,惩处某些公权单位利用权力向企业变相索贿的违法行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关系颠倒;应把“衡量知识与能力”和“关乎诚信的品格”调换过来;B“病情”“减少”不搭配,“减少”改为“缓解”;C“近半数左右”约数不当。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歌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时下,“国学热”方兴未艾。一首名叫《龙文》的歌曲应时而生,并迅速唱遍大江南北。歌词文化底蕴深厚,极为凝练地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把中国符号进一步推广到世界。歌词如下: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洒下床前明月光,上下千年一梦长。古今如一龙凤凰,黑眼黑发真善良。/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读懂了千年金钩银画样,习惯了故乡白米面或汤。一杯清茶道汉唐,妙笔丹青画平安。
(1)除却“琴棋书画”,还有哪些中国符号?(写出两个即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却“平安”外,歌词还表达了哪些美好的祝愿?(写出两个即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长城、牡丹、鹊桥、江南、茶道、梁祝化蝶等
(2)爱情幸福、家庭美满、国家统一等。


本题解析:由“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可以概括出“长城、牡丹、鹊桥、江南、茶道、梁祝化蝶等” 中国符号。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抄袭材料,每句不超过10个字。(6分)
材料:清康熙年间的郑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板桥画竹的技法并无师承,多直接取法于纸窗粉壁上的日光月影,取法于枝摇叶动、风吹雨注。同东坡一样,板桥也强调画竹既要有精巧的构思,又离不开绘画的巧妙技能。但是,针对东坡的画竹要有“胸有成竹”的看法,板桥坚持的则是“胸无成竹”。
郑板桥的《竹石图》里,竹子节节灵动,叶叶表情不同,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出了竹的质感,这正是他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竹技法的表达。画家对画竹的看法不尽相同,就如郑板桥的看法不同于苏轼,两者的主要差异__(2)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两人在画竹上也有相同之处,就是都强调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直接取法自然(环境、生活) (2)在于是否胸有成竹 (3)构思与技巧相互结合(或:既要有构思,又要有技巧)


本题解析:填语句时要结合材料有关内容,注意语意关联。(1)处主要根据材料中第二句话“板桥画竹的技法并无师承,多直接取法于纸窗粉壁上的日光月影,取法于枝摇叶动、风吹雨注”,取法于自然;(2)处主要根据第四句话“针对东坡的画竹要有‘胸有成竹’的看法,板桥坚持的则是‘胸无成竹’”,在于是否胸有成竹;(3)处主要根据第三句话“同东坡一样,板桥也强调画竹既要有精巧的构思,又离不开绘画的巧妙技能”,既要有构思,又要有技巧。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