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6-26 16:23:32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绘画成熟在什么时代?我们的估计往往是不对的。从近代科学考古发掘出的成果,可以看到这一点。画成熟的时代应该很早。唐宋人没见过古代的绘画,只看过武梁祠画像,根据这些推测判断汉朝绘画就是这样的。这样推论的起点太低了。近代发现了汉朝墓壁里的壁画,大家的看法才有所改观,觉得从前的推测是错的。近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帛画,使人看到出丧幡上的帛画,精致极了,比武梁祠的画不知高出多少倍,人们才知道古代绘画水平已达到什么地步。看到了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以后,有人说,我们的绘画史应重新写,已写出的全错了,因为起点定错了。 今天我们研究古代绘画,有这么丰富的材料,但我们必须有正确的看法,才能进行研究。看法和起点要是错了,研究就得不到正确的结论。 宋朝人的画,多半是室内装饰品,很大的张挂在屋里,比画在墙上进了一步。元朝才有多卷册小品,在桌上摆着,作为案头玩赏的东西。墙壁上的画,实际上和装饰画是一派。文人案头画是一派,这种风格的影响有几百年。宋朝已经开始了,如苏东坡喜欢随便画点竹子,画树,画块石头。现在还有一件真迹,树画一个圈儿,底下是石头。按照画家的要求,这画画得非常外行,非常不及格,但这是真的。米芾画的《珊瑚笔架图》,笔道七扭八歪。这是文人游戏的笔墨。到了元朝才逐渐出现精美的文人画,影响一直到现在。这一派,这种创作方法,至今尚占很大的比重。 今天研究绘画确实方便多了,印刷品越来越精了,越来越多了。我们现在要想研究古代绘画,研究绘画沿革历史,只看书本上说的不够,只听别人讲的也不够,必须从实物出发,得看到真正的原作(包括影印品),客观地比较,虚心地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和新颖的见解。这种比较在古代,在从前印刷困难、地下出土的东西不多时是没有办法的。 现在研究古代的绘画,又出现了两种困难。一是出现了太窄的现象。我认为,研究绘画,研究绘画沿革,不论在中国在外国都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研究一家,只抱住一家,翻来覆去地考证探索,没能和当时的环境、当时的时代联系起来。“窄”还表现在只研究一家的一个方面,如一个画家又会画兰竹,又会画山水,又会画松树,却只是专门研究他画的竹子。这样就钻进了牛角尖而不自觉。另一方面,论据必须是真品。如果你根据的真伪还不分,不能“去伪存真”,又怎么能“去粗取精”呢? 总之,今天研究绘画,必须根据可靠的、可信的资料,要辨别真伪,真到什么程度,是作者亲笔还是复制品?我们为研究一种风格,复制品虽与原作不同,但从学术上讲,是有研究价值的。现在印刷品很多,有了彩色印刷,虽然比起原作还有差距,但无论如何比黑白的好多了。我们受近代科学的嘉惠,受近代科学之赐,研究绘画更方便了。(摘自启功的《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画成熟的时代应该很早,从近代科学考古发掘出的成果看,我们对画成熟的时代的估计往往是不对的。 B.古代绘画作品有真品与复制品之别,复制品虽是真品原作的摹本、仿本与临本,但终究与真品原作不同,是没有_价值的。 C.武梁祠画像与汉朝墓壁里的壁画以及张挂在屋里的室内装饰画实际上是同一画派,而元朝多卷册小品属于文人案头画,是另一画派。 D.文人案头画这一画派,宋朝已经开始了,如苏东坡与米芾的某些画作。到了元朝才逐渐出现精美的文人画,影响一直到现在。这一派,这种创作方法,至今尚占很大的比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根据近代科学考古发掘出的成果,有人认为我们的绘画史应重新写,已写出的全错了,因为我们先前推论的起点定错了。 B.研究古代绘画,必须要有可靠可信的资料、正确的看法,从实物出发,客观地比较,虚心地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C.现在,由于印刷品越来越精,越来越多,地下出土的古代绘画文物越来越丰富,我们受近代科学的嘉惠与恩赐,研究绘画确实方便多了。 D.作者认为,研究绘画,研究绘画沿革,不论在中国在外国都出现了研究一家,只抱住一家,翻来覆去地考证探索,没能和当时的环境、当时的时代联系起来的太窄的现象。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现在,由于印刷技术的改进,印刷水平得以极大提高,有些彩色印刷的复制品比起原作差距变小,这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研究绘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与支持。 B.研究古代的绘画,论据必须是真品,包括原作的影印品,否则,不能“去伪存真”,又怎么能“去粗取精”呢? C.苏东坡有一件真迹,树画一个圈儿,底下是石头。按照画家的要求,这画画得非常外行,非常不及格,这说明这种文人游戏的笔墨画不能算是绘画作品。 D.今天我们研究古代绘画,必须有丰富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古代绘画的真品原作、复制品、当时的环境与当时的时代方面的材料以及该绘画作品作者的各方面情况等。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竞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摘自《精品小说》,有删改) 小题1: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小题2:小说首尾都有一段精短的景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4分) 小题3: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②“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试作探究。(4分) 小题4:这篇小说描述了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的故事,情节安排十分精巧,试作分析。(8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小题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林清玄小时候的坎坷经历培养了他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是他成为台湾最高产作家的主要原因。 B.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很形象地说出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 C.林清玄举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爱玛仕是名牌,就值这个钱。 D.林清玄认为,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是让他们的心灵美丽起来的途径。
| E.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意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 小题2: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3:在林清玄看来,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6分) 小题4:林清玄认为,“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他的这一观点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人?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4、阅读题 陌 生 人 (法)普鲁斯特 多米尼克坐在熄灭的炉火旁边等待他宴请的宾客。每天晚上,他都要邀请几位爵爷和一些风趣的人跟他共进晚餐。由于出身高贵,富裕而且好客,他从来不会孤单。火把尚未点燃,屋子里的日光已经颓然消逝。突然间,他听到一个声音,一个遥远而又贴近的声音对他说:“多米尼克。”——他分明听到那声音在呼唤,在很远又很近的地方呼唤:“多米尼克。”他吓得浑身冰凉。他从未听见过这种声音,可这声音多么熟悉,他清楚地分辨出那是一个受害者,一个已经死去、出身高贵的受害者的声音。他寻思自己究竟犯下了哪条旧时罪孽却又想不起来。然而这声音的语调分明在谴责一种罪恶,一种无疑是他在不知不觉中犯下而又负有责任的罪恶——他的悲哀和恐惧便是明证。他抬起眼睛,看见他面前站着一个严肃而又亲切,模样混沌不清而又动人心魄的陌生人。多米尼克用几句充满敬意的话向他的那个忧郁而又自信的权威致意。 “多米尼克,难道我是你唯一没有邀请参加晚宴的人吗?你想用我来弥补旧日的过失,那是错误的。当你衰老的时候,我要给你介绍从未来过这里的其他人。” “我邀请你参加晚宴。”多米尼克带着他也不明白的诚挚回答道。 “谢谢。”陌生人说。 他的戒指底座没有印刻任何徽饰,他通过言语传递的思想不曾结出锋利闪光的寒霜。然而多米尼克对他那亲如手足而又强劲有力的目光一见如故,陶醉在一种不可言喻的幸福之中。“不过,如果你想把我留在你的身边,你就必须打发走其他客人。” 多米尼克听见客人在敲门。火把尚未点燃,屋里一片漆黑。 “我不能把他们打发走,”多米尼克回答,“我害怕单独一人。” “其实,跟我在一起你还是单独一人,”陌生人悲哀地说,“可是你必须挽留我,你从前错怪了我,你必须弥补。比起他们来我更喜欢你,让我教你怎样谢绝他们。当你衰老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来的。” “我不能。”多米尼克说。 他明白自己刚才牺牲的是一种高高的幸福,遵奉的是一种不可推脱而又庸俗不堪的习俗,他为服从这种习俗所付出的代价根本没有乐趣可言。 “赶快选择吧。”陌生人傲慢地恳求道。 多米尼克去为客人开门,与此同时他头也不敢回地问陌生人: “你究竟是谁?” 已经消失的陌生人对他说: “你今天晚上牺牲我去服从这种习俗,到了明天你给我造成的伤口流出的鲜血将会更多。你遵奉的习俗一次比一次专横,它每天都使你离我更远,迫使你给我带来更大的痛苦。你很快就会杀死我,你再也见不到我了。然而比起其他人来,你欠我更多,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会抛弃你。我与你融为一体而又始终离你很远,我已经几乎不存在了。我是你的灵魂,我就是你本人。” 客人们进来了,他们走进餐厅,多米尼克想把他与失踪的来访者的谈话讲出来,然而,看到晚宴主人的一脸烦恼和显而易见的疲惫,他的朋友吉罗拉莫不想让大家和多米尼克本人扫兴,他用这样的结论打断多米尼克的话题: “永远不要单独一个人待着,忧郁是孤独的产物。” 接着,大家重又开始饮酒;多米尼克毫无喜悦地与人交谈,然而他却得到了所有到场的显赫贵客的一致恭维。 (选自《普鲁斯特随笔集》) 小题1:理解文中画线词语“幸福”和“习俗”的含义。(4分) 幸福:?? 习俗:?? 小题2:简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6分) 答:?? ? ?? 小题3:有人建议把标题“陌生人”改为“孤独与热闹”,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 ?? 小题4:赏析文中多米尼克的形象。(不超过100字)(5分)
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
5、阅读题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犹蒙矜育(怜惜) B.不矜名节(自夸)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鉴别) 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尽)
| 小题2: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译文:我想圣明的当朝是用孝道治理天下的。 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恩宠如此优厚,我怎敢徘徊不前,而有非分的愿望呢。 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乌鸟还有感情,我希望把祖母奉养到去世。 D.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
译文: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小题3:对上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文的前面几段重在于叙事中动之以深情,选文则重在于陈情中晓之以大义。
B.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时要尽忠,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
C.选文融情于理,特别是连用“凡”“况臣”“且臣”“今臣”“但以”“是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D.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