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2019-06-26 16:28:27 【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像火焰,像钱币,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虚的印符……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主的青睐。
B.盒子外配植白茅:当地最常见的野草,渲染着洪荒与历史的气氛。
C.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D.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应把冒号改为破折号,C项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D项应把句号放在引号里面,因为是完整引用。
点评:本题考查的这几个标点的用法都比较简单,只要稍加留意就可做出答案。要想正确使用标点,除了全面掌握标点符号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注意标点符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并注意一些常用规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导致目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二是因为美元的过量发行导致了美元的泛滥和全球流动性过剩。
C.近日国际原油价格再次大幅上涨。截至上周末,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每桶70美元以上。
D.青藏铁路这条穿越世界屋脊的“雪域天路”,被人们描绘成“商贸金桥、藏旅坦途、文化通衢”,它为青藏高原架起了通往祖国各地的桥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成分残缺,“表达了”后面缺少宾语“愿望”;B、句式杂糅,去掉两个“因为”; C、“最高点”与“以上”重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攻城掠地妒贤嫉能运筹帷幄对簿公堂
B.令行禁止与世推移暴虎冯河豪杰蜂起
C.按部就班全神灌注不知稼穑高山仰止
D.搏闻强志忧愁幽思志洁行廉礼贤下士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A“攻城掠地”应为“攻城略地”,C“全神灌注”应为“全神贯注”,D“搏闻强志” 应为“博闻强志”)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大明嘉靖“错”字大铁钟,悬挂在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的胡氏宗祠里,堪称绩溪县的一大奇观。
  大铁钟高85厘米,直径为75厘米。钟身上共铸有铭文108字,其中最为显眼也最耐人寻味的,是“国泰民安”四个大字,“国”字中没有那一点,而“民”字却多了一点,似乎成了两个大错字。据说,这是有意之错。
  你认为这样“错”写是为了表达什么意思?(不超过4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泰民安”,国家就要少收一点,多给人民一点。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政府为了在农村实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作出了郑重承诺,但如何将中央的决心转化为省级以及乡镇级政府的行动刻不容缓。
B.楼上住的虽是知识分子,但常有馊泡饭临窗泼下;平房里住的大多是环卫工人,却经常向外扔烂菜叶。
C.部分国人在对西方圣诞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浑然不觉地参加到狂欢行列,是在文化上进入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原因之一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沉沦。
D.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 搭配不当,“如何转化”和“刻不容缓”搭配不当,去掉“如何”;B 不合逻辑,“却”应是转折的关系,句子前后是并列关系,“却”改为“也”;C 结构混乱,“是”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部分国人”又不能作该句主语,造成暗换主语。在“是”前加“这”。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