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学而》)
(2)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5)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惠风和畅,___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参考答案:(1)患不知人也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沧海月明珠有泪 
(5)天朗气清/仰观宇宙之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7 分)
小题1:蜂房水涡, 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小题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小题3: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____?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小题4: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小题5:是臣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刘之日短也。(李密《陈情表》)
小题6: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参考答案:
小题1: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小题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小题3: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小题4:取之尽锱铢
小题5:尽节於陛下之日长,
小题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本题解析:注意易错字:矗、落、僮、霁、锱铢、鉴
点评:本题默内容全都出自人教版必修五要求背诵的文章。作为高三月考卷,将繁多的默写篇目化整为零,分段识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小题1:尔卜尔筮,?。以尔车来,?。(《诗经·氓》) 
小题2:?,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3:?,?,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诸葛亮《前出师表》)
 
	参考答案:
小题1:体无咎言?以我贿迁。(《诗经·氓》) ?
小题2:长桥卧波?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前出师表》)
	本题解析:默写(1)时,注意“咎” “贿”的写法。默写(2)时,注意“霁” “虹”的写法。默写(3)时,注意“陌”的写法。默写(4)时,注意“陟” “臧”的写法。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我的五样》行文时以什么为线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本文行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一条是暗线。细致地描述拟出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并逐个删除直到剩下最后一样的艰难抉择的过程,每一个小?的过程都采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选择的艰难,这是明线。选择的过程,实则是对自我生命存在意义的追寻。所以,“对自我生命存在意义的追寻”就是一条涌动在字里行间的暗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学而》)
“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
【小题1】简要分析上述文字中所体现的儒、道两家在对待物欲方面的不同态度。(4分)   
【小题2】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当今社会注重物质利益这一现象的看法。140字左右。(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儒家肯定物质利益是可以追求的,但是要以正当的手段来追求。道家则认为人应该没有物质欲望,否则就丧失本性,迷失自我。(4分)
【小题2】答案提示:可以从赞同的角度谈,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也可以从反对的角度谈,如摒弃物欲,无欲则刚等。(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8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孔子主张人们在追求私欲满足的时候,要坚持“义” 对于欲望的导向,将社会道义作为社会行为的准绳,提倡“见利思义”。 这说明要达到“仁”的道德境界,就必须以礼节欲,克制欲望的膨胀。欲望的节制在物欲方面的表现就是节俭。道教讲求顺乎天道,崇尚自然,不压抑自身的欲望,注重自身的修炼,主张人与自然和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2】本题重在考察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探究能力,具体而言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觉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是对语文学习的较高要求。此题为探究题,答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谈对当今社会注重物质利益这一现象的看法,只要符合内容,观点鲜明,赞同与否均可,一定言之成理。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就按我的爱好去做事。”
“大家都无欲无求,这叫做返璞归真。返璞归真,则人民得以存养天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