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名句名篇默写》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6 16:33:17 【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学而》)
(2)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5)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惠风和畅,___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参考答案:(1)患不知人也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沧海月明珠有泪
(5)天朗气清/仰观宇宙之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7 分)
小题1:蜂房水涡, 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小题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小题3: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____?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小题4: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小题5:是臣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刘之日短也。(李密《陈情表》)
小题6: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参考答案:
小题1: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小题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小题3: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小题4:取之尽锱铢
小题5:尽节於陛下之日长,
小题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本题解析:注意易错字:矗、落、僮、霁、锱铢、鉴
点评:本题默内容全都出自人教版必修五要求背诵的文章。作为高三月考卷,将繁多的默写篇目化整为零,分段识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小题1:尔卜尔筮,?。以尔车来,?。(《诗经·氓》)
小题2:?,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3:??,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诸葛亮《前出师表》)


参考答案:
小题1:体无咎言?以我贿迁。(《诗经·氓》) ?
小题2:长桥卧波?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前出师表》)


本题解析:默写(1)时,注意“咎” “贿”的写法。默写(2)时,注意“霁” “虹”的写法。默写(3)时,注意“陌”的写法。默写(4)时,注意“陟” “臧”的写法。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我的五样》行文时以什么为线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本文行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一条是暗线。细致地描述拟出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并逐个删除直到剩下最后一样的艰难抉择的过程,每一个小?的过程都采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选择的艰难,这是明线。选择的过程,实则是对自我生命存在意义的追寻。所以,“对自我生命存在意义的追寻”就是一条涌动在字里行间的暗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学而》)
“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
【小题1】简要分析上述文字中所体现的儒、道两家在对待物欲方面的不同态度。(4分)   
【小题2】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当今社会注重物质利益这一现象的看法。140字左右。(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儒家肯定物质利益是可以追求的,但是要以正当的手段来追求。道家则认为人应该没有物质欲望,否则就丧失本性,迷失自我。(4分)
【小题2】答案提示:可以从赞同的角度谈,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也可以从反对的角度谈,如摒弃物欲,无欲则刚等。(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8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孔子主张人们在追求私欲满足的时候,要坚持“义” 对于欲望的导向,将社会道义作为社会行为的准绳,提倡“见利思义”。 这说明要达到“仁”的道德境界,就必须以礼节欲,克制欲望的膨胀。欲望的节制在物欲方面的表现就是节俭。道教讲求顺乎天道,崇尚自然,不压抑自身的欲望,注重自身的修炼,主张人与自然和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2】本题重在考察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探究能力,具体而言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觉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是对语文学习的较高要求。此题为探究题,答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谈对当今社会注重物质利益这一现象的看法,只要符合内容,观点鲜明,赞同与否均可,一定言之成理。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就按我的爱好去做事。”
“大家都无欲无求,这叫做返璞归真。返璞归真,则人民得以存养天性。”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名句名篇默..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