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木兰花
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小题1】词中一、二两句有何作用?
【小题2】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3】“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交代了时间、季节、地点;②奠定愁怨的情感基调;③统摄全诗。
【小题2】(3分)主人公在暮春时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远人,因问讯无人,得不到远人消息而回绣户,愁看落花,叹息垂泪。(1分)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2分)
【小题3】(4分)①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2分)②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可见相思之深。(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后可知,前两句词是景物描写,故可从景物描写的一般性作用角度作答,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等。一个“愁”奠定了全词的主基调。由下文描述的诗句内容可知,一个“望”字,统摄全诗。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要从他的兴趣、爱好(嗜好)的角度入手,一个人的居住环境、着装等也往往能透露其志趣。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整首诗歌的感悟,抓住关键词体会。“独”与“暮”表现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愁望玉关芳草路”,“愁”“玉关”,由此可看出主人公的身份,即一位思念远人的女主人公。“消息断,不逢人”等不到信息的无可奈何;“敛眉”即低眉、颦眉、蹙眉,含愁之态。下片中时间到了黄昏。“坐看落花”的“坐”,因看落花而自悲遭际,这方引起“空叹息”。“红泪”极言相思之苦。由此可知,终日的相思。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跃然而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此题考查尾联所体现的词人的思想情感,解答此题,可结合前面诗句具体分析。“干山万水”写出了闺中少妇与征夫相隔遥远,远望不见的愁闷相思之情自然流露出来。“魂梦”“何处觅”表现了女主人公希望借梦来找寻的无奈之情,可见其相思之深切。因此,“情至之语”是对女主人公的终日相思的最好评价。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①白居易因直言极谏,为当权者所忌,被贬为江州司马,时作者已被贬为通州(四川达县)司马。元稹这首诗远寄江州后,白居易在《与微之书》之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②焰:火苗。幢幢:阴影昏暗、摇曳不定的样子。③垂死:将死,这里是病重的意思。
①这首绝句主要采用什么抒情的手法?采用这种手法有何好处?请加以较深入、具体的分析。
②这首诗的重点句是哪一句?为什么是这一句?请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
①这首绝句主要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全诗以景起,以景结,情景交融,妙合无垠,写得凄楚哀怨,感人肺俯,扣人心弦。
②是第三句,它像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影视中的特写镜头。诗人抓住最能引起人们想象、蕴藏量最大、最有社会意义、最有意趣的片刻,将其突现在读者的面前,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本题解析:
(1)从诗中很容易看出,诗人并没有叙述与白居易之间的友情,首尾两句全是写景,自然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从所写的景物中可相应分析出所抒之情。
(2)诗词创作中的描写要突出形象,而要突出形象就要选取最富有内涵,且有情趣、有情味的细节,才能达到情意深厚,诗味隽永的表达效果。这在鉴赏时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绝句、律诗和词中的小令的鉴赏,应以此为据,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谒荆公不遇
[宋]方惟深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1)诗歌在写景时使用“渺渺”和“茸茸”,请分析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渺渺”写出了春江水面的辽阔,“茸茸”写出了花草的柔密茂盛,水面愈宽阔,花草愈繁茂,愈透露出作者的孤寂、忧愁之感。另外,这两个叠音词使整首诗音韵和谐,增强了表达效果。
(2)本诗采用以景写情的手法,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全篇无一字直接明写作者的心境,但通过春江、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渲染的苍茫迷离的氛围,无不渲染或反衬出作者访友不遇的怅惘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郭沫若诗《凤凰涅槃》中凤凰自焚后,群鸟“哈哈”唱歌,这表现了什么?(《女神》)(5分)
参考答案:“群鸟歌”反衬了凤凰的崇高精神,这群鸟也是当时社会形形色色的反动军阀、政客、野心家的象征,它们因凤凰的自焚而欣喜若狂,但凤凰很快就要再生,那些跳梁小丑的黄粱美梦很快就会化为泡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引”和“衔”。(2分)高飞的大雁带走了心中的忧愁与苦闷,月出山中,就像是山(或“远山”“君山”)为人们衔来了美好与团圆。(或:“引”字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字形象地写出了山(或君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2分)“引”和“衔”两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或“欢乐”)的心情。(2分)
本题解析:
“诗眼”属于诗歌语言鉴赏类常见题型,一般都是要考生找出诗眼或者词眼的。充当诗眼或者词眼的往往是动词或者形容词。注意两点:一、修辞方法的运用;二、有没有使用词类活用,让本来诗意有了质的变化;三、还要注意在描写和抒情上起的作用。
答题的格式:选出诗眼,解释词义,解释整句意思,分析修辞方法,表达效果。表达效果主要分为,能否让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能否让作者点染的意境更加优美,能否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