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6 16:52:52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22分)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①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②,与中国侔③。
(《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②称制:自称皇帝。③侔:相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番禺负山险负:背靠
B.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苦:痛苦
C.即被佗书,行南海被: 给予
D.佗即移檄告横浦…曰移:传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秦为无道,天下苦之②为中国劳苦
B.①且番禺负山险②盗兵且至
C.①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②佗因此以兵威边
D.①击灭南越而并王之②败数县而去焉
小题3: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②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③恐盗兵侵地至此 ?
④番禺负山险,阻南海 ?⑤颇有中国人相辅 ?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小题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C.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小题5: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线给文中化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①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②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每错、漏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4分)
(2)①赵佗借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
( “稍”“假”各1分,大意1分。)
②正遇上酷暑潮湿的气侯,士卒中的多数人都得了重病,致使大军无法越过阳山岭。
(“会”“疫”各1分,大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苦:以…为苦,感到怨恨)
小题1:(D而,①②都是顺承连词。A.为①动词,施行;②介词,因为。B.且①连词,表递进;②副词,将要。C.因①介词,趁机;②介词,因为)
小题1:( ③句是任嚣的担心。⑥句是割据自立后的事,且指高后,而非赵佗)
小题1: (是赵佗攻占了长沙边邑数县)
小题1:略
文言译文: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攻取并平定了杨越,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把犯罪而被迁徙的百姓安置到这些地方,同越人杂居了十三年。尉佗,秦朝时被任命做了南海郡的龙川县令。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并对他说:“听说陈胜等发动了叛乱,秦朝推行暴虐无道的政策,天下百姓对此感到怨恨,项羽和刘邦、陈胜、吴广等,都在各自的州郡,同时聚集民众,组建军队,象猛虎般地争夺天下,中原地区扰攘动乱,不知何时方得安宁,豪杰们背叛秦朝,相互对立。南海郡偏僻遥远,我怕强盗的军队侵夺土地,打到这里,我想发动军队切断通往中原的新修大路,自己早作防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巧我的病重了。再说番禺这个地方,背后有险要的山势可以依,南有大海作屏障,东西几千里,有些中原人辅助我们,这也能当一州之主,可以建立国家。南海郡的长官中没有谁值得我同他研究这些事,所以把你召来告诉你这些事。”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就向横浦、阳山、湟谿关传布檄文,说:“强盗的军队将要到来,要疾速断绝道路,集合军队,保卫自己。”赵佗借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
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前196),派遣陆贾去南越,命令赵佗因袭他的南越王的称号,同他剖符定约,互通使者,让他协调百越,使其和睦相处,不要成为汉朝南边的祸害。南越边界与北方的长沙接壤。
高后时代,有关部门的官吏请求禁止南越在边境市场上购买铁器。赵佗说:“高帝立我为南越王,双方互通使者和物资,如今高后听信谗臣的意见,把蛮夷视为异类,断绝我们所需要的器物的来源,这一定是长沙王的主张,他想依靠中原的汉王朝,消灭南越,兼作南越王,自己建立功劳。”于是赵佗就擅加尊号,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的边境城邑,打败了几个县才离去。高后派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前去攻打赵佗。正遇上酷暑潮湿的气侯,士卒中的多数人都得了重病,致使大军无法越过阳山岭。又过了一年多,高后死去,汉军就停止了进攻。赵佗因此凭借他的军队扬威于边境,用财物贿赂闽越、西瓯和骆越,使他们都归属南越,使他的领地从东到西长达一万余里。赵佗竟然乘坐黄屋左纛之车,以皇帝身份发号施令,同汉朝地位相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谇,不可堪。隐蓄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归,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请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言:“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②。”归谓诚日:“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日:“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③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④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释:①劬(qu):劳苦。② 夏:亦作“榎”,木名。?③欻(xu):忽然。 ④劙(li):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蓄甘脆饵诚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颐:脸颊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③④?B.①④⑥?D.②⑤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B.愿大王少假借(宽容、原谅)之
C.乃引其匕首(拿着)秦王
D.旦日(犒劳)士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东山记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①丘:坟墓。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畴平衍弥望弥望:满眼
B.余两人坐延:邀请
C.与立恭豫约墓下诣:前往,到
D.故而终记之勉:勉强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但他们自己隐迹深藏,不随便结交朋友,只是和我相处融洽
B.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是个无用之人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C.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写诗呢?”
D.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回来后,立恭说:“这次游览应该写篇游记。”(但是我)没有闲暇写作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隐溪先生喜欢读道家书,他的儿子蒋立恭擅长写诗,他们都乐观旷达。
B.作者与立恭在出游时,探访了在茅屋中居住的脸色丰腴润泽的白发长者。
C.野游中巧遇李千户,大家饮酒作乐,或奏乐,或歌吟,或跳舞,好不热闹。
D.第二年寒食节,作者和立恭为隐溪先生扫墓,回忆那次郊游,都十分伤感。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3分)
杨 朱 之 弟 曰 布 衣 素 衣 而 出 天 雨 解 素 衣 衣 缁 衣 而 反 其 狗 不 知 迎而 吠 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答对2处得1分,答错2处扣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勉:努力
小题1:而,表转折。(A焉:代词,他们,或语气词,不译;兼词,于此。C其:表反问语气,难道;表祈使语气,还是。D于:介词,在;介词,被
小题1:“老夫无用也”:(这两本书)我不需要了。
小题1:“第二年寒食节,作者和立恭为隐溪先生扫墓”,与原文不符。
小题1:本题考查断句,由于本文故事性较强,所以要反复阅读,在读懂故事的情况下断句。故事情节就是杨朱的弟弟穿着一件白衣服出去了,但是下雨了,他穿着黑衣服回来了,结果家里的狗不认识他,向他叫。
【文言断句参考译文】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天下起了雨,杨布脱下白色衣服,换上黑色衣服回家。他家的狗不知道是杨布回来了,迎上来对着他狂吠。杨布发怒,要打那狗。杨朱说:“你不要打它,换成是你也会这样。如果先前你的狗是白色的出去,回来时变成了黑色的,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
【文言文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但他们自己隐迹深藏,不随便结交朋友,只是和我相处融洽。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下跪表示歉意,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对饮,一会儿都醉了。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应该写篇游记。”(但是我)没有闲暇写作。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游览山水很多次了,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所以(还是)尽力最终写完了这篇文字。我亲手抄录了一份赠送给立恭。
出游的第二年,八月三日记。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解释下列多义字词。

古之学者必有(?)
于其身也,则耻焉。(?)
孔子郯子(?)吾道也(?)
巫医乐(?) 道受业解惑也(?)
六艺经皆通习之(?)
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参考答案:师:名词,老师;动词,从师学习;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动词,学习;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传:动词,传授;名词,解释经义的书。
所以:表示“用来……的凭借”;?表示“……的原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