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6 16:57:26 【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勇往直前的汩汩泉水相信,在岁月的过滤与涤荡下自己将永远一脉__________。
(2)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__________的心境。
(3)时间的长河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着,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__________。
A、清莹 淡薄 流失
B、轻盈 淡泊 流失
C、轻盈 淡薄 流逝
D、清莹 淡泊 流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大量的资料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置疑的。
B.2001年北京大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一举襄括315枚金牌中的13枚,树立了良好的体育大国的形象。
C.在这次严打斗争中,我们要优先逮捕那些持枪的凶犯,因为这些罪犯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
D."七一"前后,3000多人次参观了厦门走私案展览。


参考答案:23.


本题解析:A。这是一组考"词类、词义误用"的题。B项只有全部才能用"囊括",应改为"夺取"。C项"优先"为褒义词,应改为"首先"。D项"人次"为复合量词,它必须是确数,应去掉"次",或去掉"多"。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炊(zhuàn) 发(jī) 开(chuài) 茕孑立(qióng)
B.粑 (zī) 央(miǎn) 喧(tián) 命运多(zhuǎn)
C.叫(xiāo) 邻(pí) 道(yì) 一而就(cà)
D.岑(chén) 逦(yǐ) 接(shǔn) 气息奄(yǎn)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B.命运多舛(cuǎn),C.一蹴而就(cù), D.岑寂(cé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各处悬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①院落格局中轴对称、层次递进?
②给人一种庄严、幽远的厚重感
③它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 ④主体建筑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与中轴线上
⑤门堂、斋、轩、楼、每一处建筑都很古朴
⑥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与两旁
A.②③④⑥⑤①
B.②⑥④①⑤③
C.③①④⑥⑤②
D.③②⑥④①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衔接连贯的能力这是一个说明性的语段,总体介绍岳麓书院历史——由总说③、格局①、主体建筑的布局④、各类建筑物的方位⑥、书院建筑的古朴特征⑤、给人的印象②依次顺序排列,符合文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现在像北京、深圳这些城市,之所以它们的房价那么快上涨,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大量地涌进造成的。
B.今年4月23日,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C.随着4G技术的推广,移动互联网产业链里的各种技术已趋于成熟,更多人的网络生活从PC终端逐渐转向移动终端。
D.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能取得多大的成效,前提就是各级干部身上的“四风”问题找准了、找具体了、找实在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结构混乱,“原因就是”和“造成的”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删除“造成的”;B 表意不明,“几十个”歧义,是“报社”还是“编辑”不明;D 搭配不当,“能否”两面对“找准了、找具体了、找实在了”一面,不对应。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