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宋)吕本中
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注]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
[注]?兔葵燕麦,两种植物名。语出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借以形容景象荒凉。
(1)简要说明本诗第三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4分)
(2)南宋张九成评颔联两句诗说:“人之情意,物之容态,二句尽之。”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1)“兔葵燕麦”属用典,上联和下联形成对比,“俱有意”自无知”属拟人。
(2)颔联两句情景交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之情意,物之容态。(2分)诗人形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雪消池馆,人倚阑干,直至日暮的景象,鲜明可感,(2分)同时又表达出诗人在病后对美好春光的眷恋和内心的孤寂。(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读后回答问题。
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有人认为《兰皋集》(宜秋馆汇刊宋人集)把颈联中“逆”“私”二字分别作“忆”“思”二字不妥,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2)怎样理解诗中的“幽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两字写活了田园,深化了人物性格。如果作“忆”“思”,则使诗意单调,面面呆板,诗意索然。(对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考查。) ?
(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一是忧国之情。盛春已经过去了,而南宋也是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故这“幽情”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对诗歌语意理解及思想内容的考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__________,不如早还家。(李白《蜀道难》)
(4)独学而无友,则__________。(《礼记》)
参考答案:(1)清风徐来 歌窈窕之章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3)锦城虽云乐
(4)孤陋而寡闻
本题解析: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本题本着传统的文诗结合、课内课外结合的原则,设了散文一题,诗词两题,课外一题。
“名句默写,,要求考生默写的都是沿用至今、仍然有生命力的句子,难度不大,突出文化经典对学生成长的精神价值,避免为默写而默写之嫌,这对平时教学有很好的导引作用。就出题选择点来看,诗、词、文皆考,课内外兼有,命题思路比较稳定。名句名篇默写要重在平时,重在课内。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高洁(或“超越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钟山晚步 晚步西园
王安石 范成大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 料峭轻寒结晚阴,飞花院落怨春深。
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
【小题1】王诗中“细红如雪点平沙”一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5分)
【小题2】两诗中“晚步”而生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细红”代指楝花的色彩,“如雪”喻指楝花在轻风中轻盈飘飞的姿态;“点平沙”生动描写楝花坠落平地的美态。本句用了借代、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楝花的色彩和形态,表现出作者对楝花的喜爱之情和惬意、闲适的生活情趣。
【小题2】王诗是闲适之情,“时见”一词显得悠闲,“晚步”赏景见情趣;(3分)范诗表达的是一种“怨”情,怨春风吹开红紫花朵又吹落,有情也无情,“晚步”赏景见情趣、理趣。(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可从句子的表达效果角度赏析,其实指的是句子表达的优点、特色、作用等,能准确地分析、解答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对于不同的句子来说,因为语境、内容、写法、句式、语言风格等的不同,表达的效果自然不同要求结合诗句,不过,先整体翻译句子大意,然后,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能力。可根据两首诗歌的整体意境及背景,抓住“晚步”所在语句的具体语境分析,通过阅读全诗,并联系作者背景及身世,以及写作风格,不难得出答案,王诗中,“时见”一词显得悠闲,“晚步”赏景见情趣,可见是“闲适”之作;范诗怨春风吹开红紫花朵又吹落,有情也无情,“晚步”赏景见情趣、理趣,表达的是一种“怨”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