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八)
2019-06-26 17:04:47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宋)吕本中
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注]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
[注]?兔葵燕麦,两种植物名。语出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借以形容景象荒凉。
(1)简要说明本诗第三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4分)
(2)南宋张九成评颔联两句诗说:“人之情意,物之容态,二句尽之。”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1)“兔葵燕麦”属用典,上联和下联形成对比,“俱有意”自无知”属拟人。
(2)颔联两句情景交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之情意,物之容态。(2分)诗人形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雪消池馆,人倚阑干,直至日暮的景象,鲜明可感,(2分)同时又表达出诗人在病后对美好春光的眷恋和内心的孤寂。(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读后回答问题。
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有人认为《兰皋集》(宜秋馆汇刊宋人集)把颈联中“逆”“私”二字分别作“忆”“思”二字不妥,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2)怎样理解诗中的“幽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两字写活了田园,深化了人物性格。如果作“忆”“思”,则使诗意单调,面面呆板,诗意索然。(对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考查。) ?
(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一是忧国之情。盛春已经过去了,而南宋也是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故这“幽情”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对诗歌语意理解及思想内容的考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__________,不如早还家。(李白《蜀道难》)
(4)独学而无友,则__________。(《礼记》)


参考答案:(1)清风徐来 歌窈窕之章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3)锦城虽云乐
(4)孤陋而寡闻


本题解析: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本题本着传统的文诗结合、课内课外结合的原则,设了散文一题,诗词两题,课外一题。
“名句默写,,要求考生默写的都是沿用至今、仍然有生命力的句子,难度不大,突出文化经典对学生成长的精神价值,避免为默写而默写之嫌,这对平时教学有很好的导引作用。就出题选择点来看,诗、词、文皆考,课内外兼有,命题思路比较稳定。名句名篇默写要重在平时,重在课内。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高洁(或“超越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钟山晚步                                       晚步西园
王安石                                          范成大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                   料峭轻寒结晚阴,飞花院落怨春深。
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
【小题1】王诗中“细红如雪点平沙”一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5分)
【小题2】两诗中“晚步”而生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细红”代指楝花的色彩,“如雪”喻指楝花在轻风中轻盈飘飞的姿态;“点平沙”生动描写楝花坠落平地的美态。本句用了借代、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楝花的色彩和形态,表现出作者对楝花的喜爱之情和惬意、闲适的生活情趣。
【小题2】王诗是闲适之情,“时见”一词显得悠闲,“晚步”赏景见情趣;(3分)范诗表达的是一种“怨”情,怨春风吹开红紫花朵又吹落,有情也无情,“晚步”赏景见情趣、理趣。(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可从句子的表达效果角度赏析,其实指的是句子表达的优点、特色、作用等,能准确地分析、解答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对于不同的句子来说,因为语境、内容、写法、句式、语言风格等的不同,表达的效果自然不同要求结合诗句,不过,先整体翻译句子大意,然后,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能力。可根据两首诗歌的整体意境及背景,抓住“晚步”所在语句的具体语境分析,通过阅读全诗,并联系作者背景及身世,以及写作风格,不难得出答案,王诗中,“时见”一词显得悠闲,“晚步”赏景见情趣,可见是“闲适”之作;范诗怨春风吹开红紫花朵又吹落,有情也无情,“晚步”赏景见情趣、理趣,表达的是一种“怨”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