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请以“一路有你相伴”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最近收到一位朋友寄来的一团干草他说这个叫“沙漠玫瑰”将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又会渐渐干掉枯干如沙。如果再藏个一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又会复活。
我充满兴致而又半信半疑地将这团干草放在了盛满清水的大玻璃碗里每天带着儿子一起去看它。第一天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往外稍稍舒展松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但还不是颜色。第三天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到了第八天当我们要去看它的时候刚好邻居也在。于是大家一起来到阳台。展现在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和儿子疯狂大叫出声因为太快乐了。
而邻居却在旁边很奇怪地说:“这一把杂草你们干嘛呀?”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宽容是阳光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
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狠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
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发"从此吃素"的毒誓,也难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杀净尽,羊群反而容易产生瘟疫;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关进栅栏,凶猛的老虎也会退化成病猫.把对手看做朋友,这是更高境界的宽容.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过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坚固的事业之基.
你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漫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割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是文题生成的基础也是审题思维的起点。理解这则材料的关键在于分析“我”与邻居在看到“沙漠玫瑰”绽放时不同表现的原因。
“我”和儿子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道这绿意背后的故事了解它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而在邻居的眼中这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
由此看来是否了解一个事物的起点和它发展的历程对于评判它的结果的性质有着很大的影响。那么对于任何东西、现象、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1.我们努力地追求心中的目标只有经历拼搏我们才知道抵达目的地的喜悦。无需在乎别人的眼光因为他们不懂我们是如何走到现在的。
2.注重对过程的体会、分析和享受是它让最终的结果更有价值。
3.面对眼前纷乱的信息不要急于评判先弄清楚事情的经过这样才不至于偏激。
4.对他人的不理解多些宽容因为他们不是你生活的亲历者他们确实不懂。
5.着眼于“玫瑰”复活的艰难肯定其顽强生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贵在不虚此行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于丹强调登上最高点,易中天看重步步高、步步实。于丹重视结果,易中天重视过程。二者当然都有道理,而我更欣赏易中天的观念。因为人生有太多变数,所以要享受过程。
先说李白。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原来李白真正要登的不是天姥山,而是仙界,而是精神上的最大自由境地!所以他只是在庐山脚下望了望,便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飘逸的诗句。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四海为家,李白一路潇洒。
再说杜甫。他经过泰山,写下《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尾联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暗合,已成千古佳句。但实际上,杜甫并未登到山顶,他只是把诗一首一首地写实在,充分地表现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他从未有过“我为峰”的感觉,却成了诗圣。
另有安石。他在游褒禅山后写道:“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一次过程不够尽兴的游览让王安石后悔莫及。总结教训,他大刀阔斧地改革。虽然司马光尽废新法,但王安石已问心无愧。
且看苏轼。坎坷使他不再好高骛远,矮矮的赤壁亦足以心旷神怡。他“划然长啸”,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陶潜呼应,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清代姚鼐在泰山顶上观日出的描写十分精彩,而我更喜欢他写攀登所见的“苍山负雪”、“居雾若带”等句子。一生能登顶几座高山?所以说“爬了就好”、“一步一个脚印”就好。
李贺怀铅提椠(qiàn,古代用以书写的木板),终成诗鬼;梅尧臣带布袋,天下闻名。有心登顶虽好,不虚此行更妙。
本题解析:
学生写这篇作文,主要有下列立意:
第一种,抓住“一步一个脚印”,写“要踏实”、“不能好高骛远”。这显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太片面了。
第二种,把于丹和易中天的观点并重。或写散文,说“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值得追求,但真登不上山顶也就算了,爬了就好,踏实就好。或发议论,有的把于丹和易中天的观点各论证400字左右;有的各论证三分之一,再把二者结合起来论证三分之一;有的摇摆不定,不明确表态支持谁的观点,只说要努力登山。
我们说,两位教授的观点都有道理,但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若二者并重,则哪一种都写不好,文章的中心都得不到突出;虽然全面理解了材料,却并未选角度。所以,这些立意都不好。
第三种,百分之百地论证于丹或易中天的观点,对另一教授的观点只字不提,既不引用,也不置可否。这也不太好。
第四种,侧重于于丹或易中天的观点进行论证。这样才对。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位同学自暴自弃,老师与他谈心。
水能流向天空吗?老师问。
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呢?学生回答。
水不能流向天空,那天空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天空的雨,就是地上流向天空的水。当然,水不能直接流向天空,但当水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形态,成为一种气态,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成为天上的雨水。老师说。
学生默然。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它只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需要考生结合材料拟出合适的题目。细读材料,不难发现,可以确定一下几个立意:人要学会变自己,适应环境,待时而飞;凡事不要轻易下结论;一切皆有可能。
点评: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但是”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转折连词。人生、社会、自然当中也有许多的“但是”。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以“但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话题作文,由“引入语”“提示语”“话题”“注意事项”四部分等组成。
“引入语”告诉考生,要由现代汉语中的转折连词“但是”联想到“人生、社会、自然”中“但是”。
“提示语”中“联系生活体验”暗示考生可以写记叙、抒情类文章,“联系生活认识”暗示考生可以写议论、说理类文章。
话题是“但是”,对取材的范围有提示性作用,学生可以从自我人生的方方面面、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的方方面面,来广泛地谈“但是”。
这个话题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有无限广阔的辐射空间,写这类角度开阔的题最忌讳空泛,应选择一个“小”的切入点立意,以小见大。
拟题、立意可以有“但是”出现,如:
人生:生活苦多,但是甘瓜抱苦蒂;结果令人艳羡,但是过程充满艰辛;失败令人沮丧,但是成功孕育其中;人耽于享乐,但是乐极生悲;生命长度有限,但是可以增加厚度;忠言逆耳,但是促人进步;坚定,但是不要固执;勇敢,但是不要鲁莽;忍让,但是不要软弱;自信,但是不要自负;自谦,但是不要自卑;自强,但是不要自傲;自由,但是不要放纵……
社会:维纳斯断臂,但是催生想象;国家不幸,但是诗坛有幸;追求物质,但是精神不能空虚;时尚阅读流行,但是不要丢了经典阅读……
自然:罂粟花美丽,但是隐藏罪恶果实;莲花出于淤泥,但是本质高洁;昙花生命短暂,但是美冠群芳;山顶难攀,但是风光最美……
也可以没有“但是”出现,而内容彰显“但是”的内蕴,如:
“北雁南飞”“枯木逢春”彰显“但是”内蕴。白居易由“居庙堂”到“沦落天涯”;辛稼轩由“醉里看剑”到“怕上层楼”;李易安“雁过也,正伤心”觉“物是人非”彰显“但是”内蕴。曾与人类和谐相处自然频发灾害对人类疯狂报复;想要治病救人的鲁迅选择了弃医从文;哈佛骄子梭罗选择了瓦尔登湖畔的陋衣简食;攻读法律的比尔·盖茨选择了退学创业;贵族公子释迦牟尼选择了漂泊彻悟,普渡众生;同样彰显“但是”内蕴。
值得注意到是,“但是”是转折,必然涉及“虽然”。可以以“但是”为主,但不能只字不提“但是”的另一面。
点评:表面上看,这题目涵盖的范围很广,可以写的内容很多,但也正因为它的空泛,让人容易落笔之后,无话可说。最后往往是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一如题目的特点,立意高而实具少,天高而空,远离实地。总之,这次作文题,最容易让学生坠入空洞的陷阱,写好不易。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