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6 17:32:03 【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问题。(6分)
六月十三日上午,山东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和中国孔子基金会在济南向海内外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雕塑初稿)。这一孔子标准像的塑造原则是,尊重历史依据,尊重约定成俗的形象,以唐代吴道子的行教像为基础,重点突出体现孔子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的风范与气质,力求展现孔子博大、智慧、儒雅、和蔼可亲的圣人形象。
在制定孔子标准像工作过程中,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吸收历代孔子像作品中的优秀元素,在广泛征集绘画和雕塑作品的基础上,认真筛选,反复论证,并组织儒学专家、历史学家、雕塑、绘画艺术家、孔氏后裔等有关人士,先后召开了多次专业会议并专程请教任继俞、钱绍武、张立文等学术、艺术大师,不断对雕像作品进行修改完善。
对孔子标准像的正式推出,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述。


参考答案:示例:在我看来,这个孔子“标准像”的出现,还是应该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它对增强公众对孔子的认识,以及对儒家文化的了解不是毫无作用的。孔子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片,他的学说正被越来越多不同地域的民众所关注、认同,而孔子形象不统一,不利于树立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孔子形象。”
示例2 :统一孔子标准像有多此一举的意味。孔子生活在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根本摄影、录像等手段把人物形像记录和保存下来,我们所能看到的孔子像,都是历代后人的作品。参照的是有限的文字记载、借鉴前人的画像,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和艺术创作。由于对孔子了解不一,绘画流派与画技、画风的各异,因此很难用今天的眼光来鉴别谁画得更像孔子,怎么会画出“真实、鲜明、切合历史实际”的孔子标准像来?
示例3 :我以为没有这个必要发布所谓的孔子标准像。孔子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们普遍知道孔子,是因为他在中国思想史、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学术上的成就,是因为他的一部《论语》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孔子长得如何并不重要,只要“形似”即可;极少有人会去关心、探究孔子长得俊不俊、帅不帅;目前社会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孔子像,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画家、不同的绘画流派的不同表现手法,一旦推出“统一”的孔子标准像,各地孔庙里的孔子雕像是不是都要按照这个标准像改过来?这就麻烦大了。不改吧,有人会说雕像不真实;改吧,又会遇到“凭什么说标准像真实”问题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    ’”。
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
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
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文段是讨论白话与文言的关系,所以D项不合要求。文段中“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强调的是“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B项“文白相济,见真求新”没体现出“紧要关头”。A项和C项说法相反,根据文段意思可知应是“白以为常”。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语言综合运用。
请针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的行为写一段话。
要求:(1)叙述、议论相结合,观点鲜明,有理有据;(2)用第二人称,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陶渊明,我想对你说,你真的没有必要辞官。且不说“五斗米”的俸禄是多还是少,为了你曾经“猛志逸四海”的理想和照顾妻儿的责任,(引用)你也不应该辞官。你说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引用)但丘山能帮你实现理想中的“桃花源世界”吗?(引用)你本儒生,却无孔子的担当精神;你说官场黑暗,所以你躲进深山,独善其身。虽然你看不惯官场的污秽,但你也可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引用)因此,归隐实质上就是退缩,如果每一个有志之士都像你一样,社会还能发展吗?向着那鸿鹄之志奋发,才是人生的主旋律。人生一世,本就应该拼得自己的一片天空,无论那天有多黑,多暗。只有这样,到老才能真正乐夫天命,即使以后不能流芳百世,也不会遗憾。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矩(jù)形书札(zhá)城垣(yuán)铜臭(xiù)
B.果脯(pǔ)里弄(lòng)扁(piān)舟缭绕(rào)
C.癌(ǎi)症熨(yù)贴蛮横(hèng)阴霾(mái)
D.龟(jūn)裂侮(wǔ)辱弥笃(dǔ)委靡(m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矩(jǔ)形,B果脯(fǔ),C癌(ái)症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仔细观察下面这枚“国家节水标志”,准确理解标志的含意,然后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格处填写适当的文字,使上下句衔接自然。
  “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标志中,圆形背景实际为绿色)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___________;手又像___________,象征___________。


国家节水标志



参考答案:公众参与,人人动手  一条蜿蜒的河流  聚少成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