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他题 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针对性;
(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坚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
老师婉拒说:老师要做示范,不能只说不做。
学生坚持说:老师指导就行,学生应该多加训练。
(示例二)
老师婉拒说:老师比你有经验,你只要跟我学着做。
学生坚持说:学生多加训练,才能在锻炼中变得更加坚强。
(示例三)
老师婉拒说:我可不想当“空”军司令噢!
学生坚持说:我要进行高山突击队强化训练,老师,你就给我增加一点训练分量吧!
(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请在庄子、屈原、史铁生中任选两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各写一段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
示例:鲁迅是寂寞的,在浓黑的悲凉中,在麻木愚弱的民众中,独自彷徨呐喊;但他却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
庄子是寂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是寂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铁生是寂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庄子是寂寞的,在喧嚣的时代里,在窘迫的生活中,默默修身养性;但他却在寂寞中顿悟出了逍遥的真谛,为无路可走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开向清风明月的窗。
屈原是寂寞的,在权贵的排挤下,在世人的不解中,独自苦苦寻觅;但他却在寂寞中坚守着高洁忠贞的灵魂,为世人皆醉的社会点亮了一盏上下求索的灯。
史铁生是寂寞的,在病痛的折磨下,在萧瑟寂静的地坛里,苦苦挣扎思索;但他却在寂寞中领悟了人生的意义,为失意消沉的人们找到了一扇通向幸福的门。(不设统一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
B.荀子,名况,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先秦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C.老舍,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剧本有《茶馆》《离婚》等。
D.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赤壁赋》中 “七月既望”,指望日的后一日,即农历十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龙须沟》是话剧,《离婚》是小说。作家作品容易混,在记忆时作者的国别代表作品要记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也是记忆的重点。对于不同体裁的文体常识平时复习应学类归类,然后强化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参考答案: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
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本题解析:仿写先看清事例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比着葫芦画瓢。一定要注意句式要相同或相似,然后看清楚有没有修辞手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点评:做仿写题,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格、仿句内容等有明确限定,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教室里布置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百川归海”。
B.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损,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
C.教授中文的王东成先生说,学生中间流行着“五子登科”的顺口溜:成才全凭嘴巴子、笔杆子、路子、圈子和脑子。
D.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战略课题,也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句号改为逗号并移至引号外;B项:第一个句号应为分号;D项:问号应为逗号,前面不是独立的问句,而是一起做后面的主语
【标签】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