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6 17:54:22 【

1、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以其他人或事物为素材,在空白处另写一组句子。
示例:治一种病症的药是好药,治多种病症的药是去痛片,声称包治百病的药是假药。
答:?


参考答案:示例:
(1)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蠢材。
(2)挂一个头衔的是干事的,挂两个头衔的是说事的,挂三个头衔的是蒙事的。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限制性仿写题,其要点在于体察语境,明辨方法。观察“示例”,则是体察语境的不二法门。此题关键点在于内容上的递减性,即由“好”(优)到“一般”到“劣”的趋向,形式上则表现为数量上的递增特色,即由“一”到“多”的变化,基调为冷峻理性的陈述语句,这样,整段文字才会仿写得到位逼真。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1)贾谊在《过秦论》中点明秦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恕自慰之意的几句是: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
(4)韩愈在《师说》中认为老师的作用是:师者,______________。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写阿房宫总体广而高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3)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4)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月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风光旖旎殚精竭虑断壁残垣长歌当哭
A.(qǐ)(dàn)(yuán)(dāng)
B.(yǐ)(dān)(yuán)(dàng)
C.(yǐ)(dān)(héng)(dàng)
D.(qǐ)(dàn)(héng)(dāng)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俩发生了第一次争执。原来趁将军弯下腰上肩的时候,小李偷偷地把绳子往后移了半尺多。____,他扭回身抓住绳子往前移过来,不满地说:"这,这不行。"
A.将军发觉了这个"舞弊"的做法
B.这个"舞弊"的做法被将军发觉了
C.这是一个"舞弊"的做法,将军发觉了它
D.将军对这个"舞弊"的做法已有发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前语境是"小李偷偷地把绳子往后移了半尺多",下面应说这个做法怎么样了,排除A、D。B、C两项比较,B项更顺畅自然,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②?,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白居易《琵琶行》)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⑥?,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⑦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
⑧?,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


参考答案:(1)威武不能屈?(2)羁鸟恋旧林?(3)连峰去天不盈尺?(4)唯见江心秋月白?(5)濯清涟而不妖?(6)会挽雕弓如满月?(7)长烟落日孤城闭?(8)楚天千里清秋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