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筱敏在《捕蝶者》中详细介绍了捕蝶者娴熟地运用各种方法,将蝴蝶做成各种各样珍贵的标本,名扬世界,捕蝶者们代表蝴蝶放弃了“默默耗损掉美丽终老山林”的生活目标和权利,可有谁知道蝴蝶的感受呢?也许这就是人们欣赏美不胜收的蝴蝶标本的代价。
请在材料的含义范围内,结合你的经历或认识,自行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珍爱生命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流传了千年的诗句深深地诠释给我们生命的意义与伟大;而泰戈尔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又给了我们另一份对生命的感悟。关于生命,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拿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爱默生说:“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并且热爱生命的人。”而在我看来,生命,不仅是你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啼哭,而是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生命,不仅是你我拥有的一笔财富,而是培育我们的所有人的心血灌注。所以,生命里蕴涵了太多的感动,便早已注定了它无上的价值。你,无权亵渎它的珍贵,因为,你,没有这个资格。
春风吹又生的野草拥有它一年的轮回,儿女们点点滴滴的成长伴着父母班驳的青丝,生命以它自己的姿态存在我们的周围,无声地流淌,悄悄地演绎,只是我们匆忙的脚步把它们忽略了,用心去留意,你会惊诧于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观,惊诧于冰天雪地中孕育的勃勃生机,可你知道,最是那春寒料峭中的春意开创了生命的奇迹,最是那划破寒冷的第一枝嫩芽写满了生命的崇敬。不必去问是什么诠释了生命的伟大,不必去听是什么在倾诉生命的真谛,只是一眼望到那满树的葱郁,就给予了我们足够的力量与欣喜。曾经在一个泻满阳光的暖暖的春日清晨,想象着自己是一颗睡在泥土里的种子,经历了一冬的守候,将要披一身金色的阳光,拥抱美丽的新世界,于是心中便升腾起无限的希望与梦想。
然而,当生命化作另一种形式流淌,即便是再多的美与丑,是与非,已经永远地定格在过去时了,剩下的或许只是一声叹息,一份无奈。还记得曾经送别一个朋友,哀乐、白花……,生命中有太多不可承受之重,离别最甚。圣经中关于生命有这样的描述:因为不能恒久,所以最是珍贵;因为能吐纳天地气息,所以胜过钻石的光芒。那么为了把握这份特别的美,就足以让我们为之付出足够的努力,拒绝伤害的侵袭,留给生命一份纯净,让它成长在自己的本色中,不要在很多已成过往的时候,才知道去珍惜,因为倘若它被封存起来,也便不再真实了。
生命以它独有的美,浸润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美丽的生命,源于一份对生活的热爱。生命行走在你我的掌心,请小心看护;生命承载太多的美丽,请认真对待。或许,昨日的成败已成过往,明日的幻想不切实际,生命就在今天,看见今天,珍爱生命,一切才会存在。
本题解析:这篇作文的主题就是要爱惜生命:从其他的动物昆虫到人的生命。
就写爱惜猫猫狗狗的生命也可以;从写其他动物的生命到写珍爱人的生命当然更好。
人们对生命的认识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现在人们在这个方面已经有了进步,知道世间事物中,生命尤其是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
材料中“代表蝴蝶放弃……生活目标和权利”、“可有谁知道蝴蝶的感受呢?”、“也许这就是人们欣赏美不胜收的蝴蝶标本的代价。”都是对希望表达的中心的提示。
我们希望同学不仅根据材料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还希望能结合社会中一些虐待动物生命和不珍惜人的生命的现象形成一个分析的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黄岐某五金城发生一起车祸。监控视频显示:2岁多的小悦悦先后被两辆车碾压,她躺在地上的7分钟内,经过的18名路人无一施救或报警。直到58岁的拾荒老人陈贤妹经过时,才将她救起,随后通知其家人并送往医院。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根据以上材料,请以“寻找爱心”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揣摩诗人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以“距离”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 距离
岸与岸没多少距离,只要有船
或者飞机,活着翅膀……
五洲四海也只是小小寰球
山与山并没有多远,只要有车
或者索道,或者脚步……
地球已是一个村落
人与人也不隔肚皮,只要有心
或者目光,或者肝胆……
都是最应懂得宽容的灵长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0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志存高远,永不满足
当人们得到想要的事物时,满足感油然而生,从而停止了前进的步伐。殊不知,我们的能力正如填装了石块的瓶子,还有大量空间没有利用,而永不满足的精神就促使我们追求理想,继续充实自我,就如继续往瓶中填细沙,从而使我们获得更大的进步,而不是满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平庸境界。因此,想要成为卓越之人,具备永不满足的精神十分重要。
永不满足,追求理想。英国人南丁格尔出身于贵族家庭,生活安逸富足。他本会满足于一切,享受自己已有的生活。但她没有这么做,当她立志要上前线救助伤员时,她展开了不懈努力,在妇女地位低下的时代,不顾家人反对和社会压力,拯救了无数生命,开创了现代护理学,使世界上有了护士这个职业。正是南丁格尔这种永不满足的精神,使世界上少了一个阔家小姐,多了一种受人敬重的职业。
永不满足,开拓创新。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经就读与哈佛大学,毕业后找份体面而且收入丰厚的工作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他不满足于此,他放弃了学业投入创业,凭借着他的聪明才智与用心经营以及永不满足的精神,使微软公司开创了个人电脑操作软件的先河。
不满足的精神有助于成就大业,而缺少甚至是匮乏这种进取心,就算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最终也将丧失殆尽。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纵然有惊世骇俗的天赋,却因其父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而最终泯然众人。傲人的天资就如此被葬送了。近代的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人们自以为自己国家是物产丰富,地大物博的天府之国,用强烈的满足感麻痹自己,却不知历史的车轮已经从自己身上重重的碾了过去,最终落得丧权辱国的局面。
所以说,永不满足地追求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正如印度的励志电影《三个傻瓜》中的一句台词:“不断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中赶上你。”
我们要怀着永不满足的精神,志存高远,并为之不懈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比其他人走的更远,飞得更高。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构思时,要注意“看书”“阅读”与“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玩手机”代表着不同身份的人的行为与习惯,学习与娱乐这两种行为习惯与身份的不同关系密切。能坐头等舱和在贵宾厅候机的旅客,基本上都是成功者。成功者,不仅仅是获得了暂时的地位和财富,而是永不满足、自强不息的人。他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坐公务舱、经济舱的人,在普通候机区的旅客,大多是资深公务员或资深公司职员。他们业务熟练、工作稳定、收入稳定,心态也稳定――已经没有了更上一层楼的闯劲,有的是维持现状的怠惰之情。给我们深刻的启发。故可参考以下立意:
1. 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学习与创新。
2. 人不能总是满足于现状,要有追求完美、追求更高境界的欲望。
3.人要有进取心,志存高远。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件故事: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这部件。因为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与阳光对话,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虫聊天……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从容欣赏花,也没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