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运用题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到处是故事,到处有美丑。大街上,天桥下,我们经常看到各式各样的乞丐,经过这些乞丐身边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请你设计一个人经过某个乞丐身边时的情景。
要求:①侧重细节描写;②要有环境描写;③100字左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北风呼啸,雪花飞舞。人们用围巾、棉衣紧紧地裹着瑟瑟的身子,匆匆地赶路。一位衣衫褴褛而又骨瘦如柴的老人正坐在天桥下乞讨。他布满皱纹的脸冻得发紫,目光呆滞,端着搪瓷碗的双手颤巍巍的,口中含混不清地说:“行行好……我两天没吃东西了……”迎面走来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人,他上身穿着一件黑色皮夹克,脚下踩着一双锃亮的皮鞋。他用鄙视的眼光横了一眼老人,皱了皱眉头,嘴里还嘀咕着:“糟老头,真是影响市容!”天色慢慢暗下来,风更猛了,雪更大了,可怜的老人……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特点之一是要求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相结合,其中侧重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注意思考两个方面:①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的一个什么样的乞丐,这就涉及两种描写手法的结合;②所设计的经过乞丐旁边的那个人的表现,可以是厌恶、不理睬,可以是同情、热心肠的帮助。需要注意的是,不需要限定表现正面的主题,只要真实生动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组成,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从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老人与海》的作者为英国小说家海明威,作品通过塑造一位敢于同巨鲨搏斗的硬汉桑地亚哥,表现了“人可被毁灭,但不可被打败”的主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雪窦山风光旖旎,仙雾缭绕,为中外游客所倾倒。高悬于山门的是一块直匾,“四明第一山”,蒋介石的手书,据说原件已毁,此为复制。
B.书法艺术的审美是否存在统一标准呢?回答是肯定的。问题在于审美者所站的角度、所持的依据,特别是自身修养的高低所决定的。
C.总有这样的地方,生命数百万年的演化,成就其自然的和谐与美丽;总有这样的地方,人类历史几千几万年的积淀,成就其民众的包容与仁爱。
D.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多个城市抢注“名人故里”商标的事件,甚至连一些文娱明星的家乡也急于自我标榜“名人故里”,被贻笑大方之余,也折射出当下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功利心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非常张扬地一闪,顷刻之间,皇宫里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之貌。
B.楼下那一棵海棠花已经完全凋谢,成全了她那婉转绝美的败落,春风桃李的美艳,竟是如此短暂!
C.蓝色是凡高晚期作品的主要色调,这种颜色上的转变正是他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的真实表现,与他早期以黄色为基调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这对夫妻因战乱而相互分离,本指望着比翼连枝、白首偕老,谁料想竟是殊途阻隔,老境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