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藏花枕底,垂头而睡徐而察之
B.怪吴不至,折柬召之商君佐之
C.母疑其为鬼为仲卿母所遣
D.女于荒烟中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前“为”是动词“是”,后“为”是介词“被”。A.两个“而”都表修饰;B.两个“之”都是代词他;D.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他________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回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2)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3)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___成一个阔太太。
A.迟疑逐渐化装
B.迟疑逐渐化妆
C.犹豫逐步化装
D.犹豫逐步化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运用能力。“迟疑”、“犹豫”都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但“迟疑”是指不能立刻决断,与第(1)句语境不吻合,所以应该用“犹豫”。“逐渐”,渐渐地,一般指客观变化,主观因素少;“逐步”,一步一步地,指有阶段性、主观性地循序渐进。第(2)句,“统筹安排”具有阶段性、主观性,应该用“逐步”。“化装”和“化妆”表意重点不同:“化妆”重在美化,“化装”重在改变。第(3)句中,她不是为了美化自己,而是“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所以应该用“化装”。)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从素芭的这双眼睛里,我们看出了那?不住的热情和渴望、忧郁和伤感。
②在整个旅途中,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③要想理解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性其实并不困难,只要我们看一下“小说”这个词汇在英语里的表述,即刻就会产生?之感。
A.掩盖安贫乐道恍然大悟
B.掩饰安贫若素恍然大悟
C.掩饰安贫若素豁然开朗
D.掩盖安贫乐道豁然开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眼睛表达出来的神情无法“盖”,当用“饰”。“安贫若素”与“安贫乐道”都有安于贫困生活的意思。“安贫若素”指安于贫穷的境遇,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安贫乐道”指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恍然大悟”形容以前不明白的事理现在忽然彻底明白了,“豁然开朗”比喻对某一问题长期思索不解而后忽然明白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面是对文章标题中表示文体的字的解释,选出有错的一项是(? )?
A.《琵琶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行”是乐曲的意思。?
B.《师说》: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主要特点是阐述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的义理。?
C.《论积贮疏》: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用于臣属向君王分条陈述某一意 见或看法。?
D.《出师表》中“表”表示某种意见或感情。?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而非表达感情或意见)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根据课文《江南的冬景》,在下面句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
(1)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_____________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_________寒风也吹不倒的。
(2)_______________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_____________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3)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__________________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感到快活一点。?
参考答案:(1)非但;就是
(2)虽则;但
(3)可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