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6 18:21:08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
思想的自由就是最高的独立。 ?——费斯克
自由是人类枷锁中最粗的一条? ——纪伯伦
自由的目的是为他人创造自由。? ——马拉默德
道德是自由的保卫者。?——斯米茨
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 ?——西奥多·罗斯福
自由不仅为滥用权力而失去,也为滥用自由而失去。?——麦奇生
甘心做奴隶的人,不知道自由的力量。 ?——贝 ?克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 ?——毕达哥拉斯
以上的内容都是有关自由的名言警句,包含着西方人对于自由内涵的理解。《逍遥游》中,庄子也谈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境界(逍遥)。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谈到自由的话题,比如,学校禁止使用手机,学生就说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学校统一着装,也有学生认为限制了自己的自由。由此可见,自由是古今中外永恒的话题。
根据以上的材料, 联系自己的生活,以“自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番怒放之后,一片片洁白的苹果花瓣随风飘洒,落在地上。?
  蹁跹飞舞的蝴蝶看着这种情景黯然伤神,对苹果树说:“唉,你为什么不留住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呢?你真的不知道,没有了花你就一点也不可爱了吗?”?
  “这个我完全知道。”苹果树平静地回答,“不过,为了秋天的满枝硕果,我宁可放弃现在的美丽可爱。”?
  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呢?请以“苹果树的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请以“心有春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写和套作。
 


参考答案:
  心有春光
  胡马嘶鸣,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阳。
  我是戍守边域的兵卒,在茫茫黄沙的孤垒荒壁听胡笳哀怨、羌笛凄婉,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驼铃悠悠,那是我颤动的心弦拨划岁岁年年后的袅袅余音;寂寞沙洲,那是我思乡的朔风横扫年年岁岁后的荒原。思归?胡不归!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魂度关山,我的神思行于鸿雁之前;梦回乡音,那是山温水软间的盈盈一笑,倾国倾城。
  然而,罅隙间的追忆却仅能在子夜,任凭十里秦淮莫愁湖如何温婉清丽,可眼前狼烟沙场,枪林箭雨,又怎能心有旁骛?戎马,不为功名扬,但为山河笑江山明;颠沛,不为高官厚禄,只愿天下家国安。这是我奉行的信仰,是我激流险滩前无畏无惧、寒刃箭矢中勇往直前的道理,是我平履生死间的那一层薄冰的勇气,是在无数绝境和萧条中辉照我心的春光。
  春光,在瀚海阑干之中如此渺茫,而于我心,却如此真实和强烈!
  或许,它源于家国之思。天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我有一腔热血,愿以血涂饰西北图腾,浇灌中原大地的灿烂春花。茵茵碧草愿以血守卫朗朗乾坤;亿万子民愿以血祭献泱泱盛世。创开元,帝国是百姓的春朝,是我心中永恒的春光,不灭的希望。
  或许,它源于故土。吴侬软语,浅斟轻唱,杳杳华街,蒙蒙朝雨。而归去守候家人,即是神魂的皈依。漂泊几何,征战几度,便是伤痕累累,体无完肤,也要维系这片安静祥和,也要那阡陌间唯有鸡犬相闻而非兵乱马嘶。家,是心停息的港湾,是我心中永不消散的韶光,是我心有的一片春光。
  或许,它还源于仁人志士的不息奋斗,同行战友的众志成城;来源于黄泉碧落中永不磨灭的浩然正气。我心有的春光,朗照了心湖,明亮了心壑,让朝夕的磨难成为砥砺,让不尽的煎熬化为人生的风景。
  如果我藏于亭堠,埋于古丘,那么我就日日登上烽火台,目尽千里,看天净如洗,流沙寂如空。
  我心有的无限春光,明媚而刚毅,那是坚毅与顽强,勇敢与无畏,希望与祝福,忠贞与高洁。
  春光,是战士的心旌,千古传唱。
  春光,是我生命的意义,永恒的信仰。
  [推荐人语]
  文章最大的特点:层层递进地向内心深处开掘“春光”的含义,而且在直抒胸臆之中,一路点缀壮美与柔美、苍凉与凄迷、灰暗与明媚的意象,将以悲壮为主色调的情感调配得质感丰盈,韵味深长,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古代戍卒的抒情主人公“心有春光”的形象。
  没有丰富的积淀、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没有敏锐的思想和超越一般的才情,是写不出这篇考场佳作的。


本题解析:
  “春光”,不纯指某个节令的光景,更有其隐喻意义。它可以是朋友的微笑、父亲关爱、老师的教诲;可以是希望、理想、信念;可以是一种深邃的思想、一段美好的感情、一个景仰的人格……它能够过滤浮躁的心态,消解日常的抱怨,融化心灵的块垒;能够点燃黑暗的空间,照亮前进的通途,使我们以挺拔的生命姿态走向成功。“有”的语义很丰富,有“存在、拥有、沐浴、陶醉、凭靠”等意。“谁”心有春光?主语没有明确,但虚位以待,可以是“我(们)”,可以是“他(们)”,也可以是“她(们)”。再让题意向前延伸,可以发现题目还暗示了一个外在条件——一个布满荆棘、充满险阻的恶劣环境,补出来,则可以是“在……的日子里”。总之,题目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又因“春光”这一鲜明的意象而不乏诗意。
在选材上,像“雪灾和地震”这样的宏观材料不是不可以写,但很可能会出现材料的趋众现象,所以可在经典素材里梳理寻觅,提炼和演绎“心有春光”的故事;更应在习焉不察的日子里梳理生活的细节,聚焦春光,展示心之“有”焉!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四川乐山凌云寺内佛旁有一副对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有高有低。”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在《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对于别人的过失和错误应该采取宽恕的态度,而如果错误在自己那么就不能宽恕。许多成功人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大都恪守这一处世法则。
某位著名的IT经理,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在我看来,人生其实很简单,归根结底就是八个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许多事情就能豁然开朗!”这位经理所说的,正是《菜根谭》所推崇的处世之道——待人要宽,律己要严。
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我们首先要遵循的就是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处事方式两方面。首先,就学习而论,我们应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每一个学习任务、专心倾听老师的授课,我们不必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但起码的勤勉态度还是必须的。对于其他同学的小问题,也要宽容,并及时地给予他帮助和友善的提醒。
而同样,在为人处事方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法则也是必须遵循的。晋文公重耳在逃亡时曾被手下头须偷走了财物,登上王位后以前没有随他逃亡的大臣很担心受处罚,随时可能作乱,这时重耳就赦免了头须的罪责,还封他当了官,终于稳定了当时的局面。重耳不仅不责备头须的盗窃、对他的不尊敬,反而还将他看作自己的得力助将,给予他充分的信任。这不仅为重耳赢得了人心,也让重耳多了一个左膀右臂,使他的事业蒸蒸日上。
齐国孟尝君受难时,众门客纷纷离去,孟尝君当时记仇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单,后来孟尝君又回到齐国,众门客又都回来,孟尝君接受了手下的建议,毁掉了名单,并没有对门客进行丝毫报复。最后还对自己之前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孟尝君开始记仇的做法确实不太妥当,但他后来还是选择了宽恕那些背叛他的人。他能够立身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从而达到一个对别人的充分理解和谅解,并对自己要求严格的高深境界。这也为孟尝君后来建立功勋伟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重耳也好,孟尝君也罢,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一直被世人所称道到现在。那么他们的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在做人方面有什么启发呢?
首先,我们与同学、朋友相处时,要注意言行,不要伤害同学的自尊心,多看看他们的闪光点,如果他们有不小心做错什么,也应该本着“宽以待人”的原则,和气地诉他。当我们自己犯了错时,首先要批评自己和反省,然后得诚恳地向同学道歉。这样,同学之间的关系才能维护得越来越好。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他人总有高有低”却不知道观自己。同学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如果以以往对待自己的宽松来对待他人,用对待别人的抠门要求来衡量自己。那么,我们的自身将会日趋完美,我们会发现,世界上有如此多的好人与我们同行。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此则材料引寺庙名联,告诫人们: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而天地万物及他人各具特点,各有高低。据此可确定多重立意角度与方向:
①从自己的角度可以写:要正确认识自己,不可骄傲自满;要有一颗敬畏之心,不能盲目乐观。
②从他人的角度可写:要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世界;要见人之长,容人之短,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③从材料整体的角度可写: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己应时时看到自己的无知无识,对人应尽量看到其长处亮点;对己多一些自知之明,对人多一些设身处地,这既是实现个人内心和谐的捷径,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通途;希望别人宽容自己,自己也要宽容别人,为人处世,当以宽大为怀;怀有一颗宽容的心,能使你自如地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能让你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得恬然自得。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詹姆斯·加菲尔德当选美国总统前,是俄亥俄州海拉姆大学的校长。一天,有位父亲问加菲尔德,大学哪些课程最容易,能让他的儿子以最快的速度修满所需的学分。 “那要看你希望把儿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加菲尔德说,“当上帝要培养一棵橡树,他用一百年的时间。如果上帝要一片灌木丛,他只要花两个夏天的时间。”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