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请以“思考的快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思考的快乐
我喜欢思考,一片悄悄划落的树叶也会引起我无尽的联想,思想被带到远方,于是我快乐。
秋天来了,大雁南飞。
在我的家乡,秋风并不像北国的秋风一样带着刀剥般的寒冷,但分明带来一丝寒意。
“自古逢秋悲寂寥。”难道正是因为这秋的寒而引发诗人们无尽的哀愁?秋风的劲舞卷起片片黄叶,秃秃的树林只剩几只孤独的麻雀在鸣叫,无人照料的野草也显出憔悴的枯黄……。秋的萧条让人触目伤怀。
但我要这样去质问大地:“难道这秋真的是被束缚在诗人手中的一片黄叶上而不剩下一丝的希望和温暖?”我深深陷入秋的思考中了,这哲学般的思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时间流逝,岁月变迁,世间的万事万物生生灭灭都有着自己生命的意义。若说秋的萧条在于那飞落的黄叶,那便未免过于悲观。我要为黄叶喝彩。那被埋藏在泥土下的无声无息的黄叶变化自己的生命形态,为树的生长贡献着养料,它们的生长虽然停止,但它们却将自己 的最后一点价值毫不保留地送给大地。这消失的落叶不也是第二个“春蚕”吗?黄叶不仅是美丽的终点,更是美的起点,我要为黄叶喝彩。
在这逐渐宁静的秋中也有些事物绽放着生命的光彩和希望。当秋风来临的时候,你一定不会忘记菊花。设若单单欣赏盆中之菊,情趣未免过于单调。且看看那漫山遍野的野菊,一朵一朵花团锦簇,这一朵朵像太阳般的“金花”如勇敢的斗士。这些秋菊不求盆中之贵,只愿在荒山野岭、在百花凋谢的秋天默默开放,也只有它才具备那种与寒秋相峙的精神。而菊正因秋之美更显它的高洁,秋正因菊之美而美。
冉冉升起的红日,郁郁葱葱的油菜田,自由自在的鱼儿……,这不也构成一幅和谐的图画?
秋并不是悲凉的,我要一反古人之情去高声赞美这秋。
站在高堤上,对于这秋的思考让我忘乎所以,我深深知道思考带来思绪,思绪带来思想,思想带来对世间一切事物美的诠释。
我思考,我收获,我快乐。
本题解析:思考的快乐与否这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有的人因为思考而不通便陷入痛苦之中,但是如果把问题想明白,那么快乐就不言自明了。问题是有些问题我们确实是不大容易想明白,于是陷入痛苦中,我们该怎么办?这不就成了一个问题了吗?
我们可能真的会遇到很多问题就是想不通,那怎么办呢?比如:人活着为什么?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征战?为什么喜爱文学等等。
其实遇到想不通的问题,可以通过读书来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前人早就为我们解答过了,他们出了一本一本,为我们解惑。尽管不是和现今的生活特别吻合,情理是相通的。
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我们每当想通一个问题,我们就会收获很多快乐。大家在学习中应该有体会,我们只要都曾思考过,我们一定会有快乐收获于心。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中学生一次上课正走神,老师提问他,他没答上来,老师调侃了他两句。他认为老师丢了他的面子,课下要找老师讨个说法。有的同学说:“是我也要讨个说法,老师即使是出于好心,也要尊重学生。”有的说:“上课不用心,若说是丢面子的话,也是自己丢的,怎么好找老师?”他回到家里,情绪低落。父母听他述说后,就信了他的话去找老师讨说法,老师坚持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不妥的。
这事传播开来,引起师生和家长的很多议论。
这事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有权呈现辉煌壮丽,石头缝可以长出花草树木,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遏制。
生长在方形盒子里的西瓜也会长成方形,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生长在低处的树木,为获取更多阳光拼命向上,生命又被环境改变着。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要求:以“生命与环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的钥匙,让我们推开了紧锁的大门。有的钥匙,帮我们打开了封闭的心房。有的钥匙,助我们走到了成功的殿堂……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钥匙”有关的经历或你对“钥匙”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玄奘刚剃度的时候,在名满天下、高僧群集的法门寺修行。有人劝玄奘说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研读经卷,这样,自己的才华才会很快显露出来。玄奘告辞时,方丈带着他到后山给他看了两种林木:一种生活在开阔的土地上,却长得乱枝纵横,又短又扭曲,只能用来做柴薪;一种生活在郁郁葱葱的林中,每一棵却都修长、挺直、高大。玄奘看后,幡然醒悟,决定留在法门寺,后来终于成为一代高僧。
请以“生存与竞争”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树木稀疏的林子里,生长出的树木只能做柴薪;而树木葱郁茂盛的林子里,树木却能做栋梁。同样是树木,为何林木密集、生存资源有限的地方,却长得好?原因在于它们生存的环境和这种环境下树木为了生存而必须保持的抢占生存优势的积极状态。
树木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对手如林的竞争社会里,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敢于向强大的对手叫阵,敢于在挑战和竞争中完善自我。“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万类霜天竞自由”,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